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报告

模版范例范文 发布时间:2010/9/11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关于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简要回顾
第十个五年计划时期,是我市改革发展任务繁重、面临困难较多的时期。五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认真解决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全面落实发展第一要务,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前实现了“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经过五年的发展,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过去的五年,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较快、成效最为显著的五年。全市经济总量以年均11.3%的速度增长,地区生产总值由期初的61亿元增加到10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7倍,实现利税增长5倍;大口径财政收入由期初的4.26亿元增加到12亿元,增长1.8倍,财政支出由8.17亿元增加到20亿元,增长1.4倍;华亭煤业、平凉电厂、祁连山水泥、百兴制革、佛明制药、大红碗等一批具有较强拉动作用的大项目建成投产,原煤产量1700万吨,占全省产量的40%以上,发电量达到93亿千瓦时,占全省的20%以上。经济结构得到优化,主导产业优势日趋明显,以煤电产业为支撑的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初步形成;我市被农业部划定为全国苹果优势产区,崆峒山晋升为国家首批4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次产业结构由29.6:34.2:36.2调整为24.8:40.4:34.8。
过去的五年,是城乡面貌变化较大、基础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的五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64亿元,是“九五”期间的1.45倍。五年开工建设干支线公路36条1175公里,基本实现了县县通油路、乡乡通公路、村村通机动车。新建各类水利工程297项,解决了635个村65.53万人的饮水困难。庄浪县实现了乡乡通油路,基本解决了山区群众吃水难问题。全市新修改造梯田86万亩,完成退耕还林362万亩,森林覆盖率由“九五”末的17.98%提高到22.32%。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五年完成城镇化建设总投资37亿元。从开始,掀起新一轮的城市建设高潮,修编了平凉市及县城建设总体规划,中心城市近三年投资14亿元,完成了“一线三点”、“六纵九横”等建设工程,建成区面积由16.8平方公里扩大到36平方公里。6县旧城改造、新城区开发和重点小城镇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产业、人口、生产要素加速向城镇聚集,城市化水平由期初的14.5%提高到20%。灵台朝那等一批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崆峒二十里铺、华亭石堡子、静宁八里等工业集中区规模不断扩张,静宁大地滩、泾川五里铺高效农业示范园等一批典型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过去的五年,是群众得到实惠较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较快的五年。通过取消农业税,落实粮改政策,实施退耕还林,五年共兑现各类补助资金8.33亿元,有19万人稳定解决温饱,2.5万人基本解决温饱,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由期初的19.4万人减少到16.9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59元提高到1820元,年均增长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400元提高到7133元,年均增长10%。五年建成住房和商贸设施244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18.3平方米增加到21.7平方米。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5万个,共有1.37万名失业和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城乡居民人均储蓄额由1656元增加到3450元,增长108%。消费结构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和农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分别由“九五”末的37.9%和47.7%下降到35.8%和43.7%。
过去的五年,也是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步的五年。顺利完成撤地设市,实现了平凉行政管理体制的重大历史变革。加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在全省率先推行政务公开,增加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全市基本实现“两基”达标。平凉医专的挂牌成立,结束了我市没有高校的历史。公共卫生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积极开展“非典”和禽流感等疫病防治工作,初步建立起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机制。科技事业取得长足发展,14项科技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崆峒等5县(区)进入全国科技进步县(区)行列。建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521处,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7%和91%。实施平凉电视台节目通达乡镇工程,通达乡镇61个,灵台、崇信、华亭实现了全县通达。成功举办了市一运会、西交会、五武赛等大型节会和全国性赛事。各级政府依法行政,执行人大决议、决定,接受人大、政协监督的自觉性有了明显提高。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创优发展环境,深入开展“双拥”工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军政军民关系的发展。
各位代表,即将过去的,我们以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实干攻坚抓突破,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8亿元,增幅13.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亿元,增长37.4%。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亿元,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9.7亿元,增长10.6%。市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均可完成或超额完成。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结构调整,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初步形成。实施了一批对结构调整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项目,提升了产业层次和水平,工业生产呈现出增速加快、效益攀升的可喜局面。华砚煤矿1000万吨矿井竣工投产,华亭电厂、砚北煤矿600万吨选煤厂、新柏、新窑120万吨和山寨240万吨煤矿改扩建、新安煤矿建设进展较快。华亭中煦公司6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已开工建设,填补了煤化工项目的空白。平凉电厂二期、崇信电厂一期通过可研评审,列入全省“十一五”规划,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可望明年开工。灵台煤田前期勘探进展顺利。红峰机械、虹光电子等企业改造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完成工业企业技改投资13亿元,增长25.8%。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3亿元,增长21%,拉动gdp增长4.6个百分点,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43%。
二是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农民增收。落实支持粮食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措施,全面取消了农业税,结束了千百年来农民种田纳税的历史,农民人均减负35元,兑现种粮农民直接补贴1635万元。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粮食总产量达到87.53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财政对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市级财政今年新列2个100万元补贴,用于牛、果产业发展,肉牛饲养量和出栏量分别增长11.2%和11.1%。新植果树经济林12.75万亩,发展订单农业67.2万亩。龙头企业建设势头强劲,西开牧业、恒兴果汁、伊壮乳业、旭康食品等重点龙头企业建成投产。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经纪人队伍发展较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建成小康新村76个。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全年组织劳务输转33.75万人次,务工创收12.5亿元,增长41.9%。
三是实施重大项目带动,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坚持发展抓项目,共实施50万元以上各类建设项目666项,概算总投资193亿元,完成投资50亿元,增长37.4%,是我市实施项目数量最多、完成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年。平定高速公路开工建设,西平铁路列入铁道部“十一五”规划,天平铁路通过方案评审。华庄公路、铜城水库、城网改造、村村通等级公路等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世行二期、农村沼气、安全饮水、易地扶贫搬迁、平高公路、污水回用、崆峒山二期国债等项目全面建成。
四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城镇化水平。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共完成城乡规划编制103项,实施城镇基础设施和综合开发项目238项,完成投资11.1亿元,增长9.6%。平凉城区“两路一园八配套”工程完成拆迁建设工作量2.55亿元,柳湖路改造工程全面竣工,泾河风情大道建设完成土路基及部分桥涵工程,柳湖公园东扩完成拆迁及“三通一平”,“八配套”工程基本完成,绿色、优美、和谐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正在形成。各县共实施城镇建设项目54项,完成投资2.1亿元。城镇功能不断完善,辐射带动效应进一步凸显。泾川丁寨等小康农宅建设成为新的工作亮点。
五是坚持以改革增活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国有企业改革进展平稳,累计完成改革改制263户,占77%。崆峒水泥、新世纪酒业等一批中小企业实现民营控股或民有民营,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财税改革和增收节支工作有了新的突破,预计全年完成一般预算支出20亿元,确保了中央口径职工工资发放和各项重点支出。建立市级融资平台,争取国家开发银行开发性金融信用额度7亿元,开辟了政府新的融资渠道。成立全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我市被评为“浙商(省外)投资最佳城市”。全年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36项,到位资金12.5亿元,是去年的1.38倍。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完成增加值31.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8%。深入推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活动,平凉旅游品牌的知名度正在提高,成为全省旅游大市。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对外贸易势头看好,外贸销售和出口创汇分别增长17%和16.6%。
六是注重统筹协调,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排危建校等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消除d级危房6万平方米,新改建校舍面积20.6万平方米。医专新校区建成投用,平凉一中二部开工建设,农村中小学实现了现代远程教育全市覆盖。全市疾病控制体系和传染病预防体系基本建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取得成效,乡镇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不断健全基层计生服务网络,落实奖励扶助和保障制度,人口自增率控制在4.96‰以内。全面实施特色文化名市建设规划,以优异成绩通过省级卫生城市验收。《平凉地区志》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突出安全检查和重大安全隐患治理,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大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实施药品、食品放心工程,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重视政法机关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市法院审判大楼和一批基层司法庭所。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了社会稳定。民族**、优抚安置、双拥共建、地震、气象、档案、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取得了新的进步。
七是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