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工作汇报
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工作汇报第3页
防艾滋病的科普知识,并在开展计生优质服务和上门随访时,将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与艾滋病的预防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懂得保护自己,远离危险行为。推行“100%安全套”使用项目,在宾馆、娱乐场所和大专院校、街道设置安全套自动领取箱,免费向群众提供安全套,防止艾滋病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3、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综合管理服务能力。全面应用《村级人口计生综合信息系统》、《信息通》等人口计生应用软件,基本建立准确、完整的人口计生信息数据库,数据采集、录入真实率、准确率和完整率达95%以上。人口出生统计准确率为99.86%。市、县两级能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收发文件。在南明、云岩、小河、乌当、花溪、清镇、开阳、息烽、修文八区(市、县)的县级及部分乡镇开展科技技术服务软件试点应用,依托pis数据库,在南明、云岩等8个区(市、县)全面应用“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实现市内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和反馈。与遵义市实现流动人口交换反馈。截止9月底,各区县上传流动人口流入、流出信息5万余条,收到反馈信息1万余条。其中与遵义市实现流动人口省内交换反馈,核实遵义地区流入我市人口信息300多条,为我市及时、准确掌握流动人口相关信息,更好地做到两地协作提供保障。投入经费86万元,按照国家b类标准建设市人口计生局金阳涉密机房,机房面积达120平方米,集先进性、可靠性、实用性、经济性、整体性、安全性于一体,在省、市计生系统中属一流机房,解决市、县枢纽汇集问题。
4、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口计生队伍整体素质。各级牢固树立“事业成败,关键在人”的思想,开展平时业务培训、岗位大练兵和“五个100”宣传教育培训,努力打造三支队伍: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行政管理队伍;一支业务精、会服务的技术队伍;一支讲奉献、会动脑的群众工作队伍。
(1)积极争取国家人口计生委支持,在贵阳市建设西南地区人口计生技术职业化队伍培训基地。实施学历培训“三步走”战略:市、县、乡三级人口和计划生育干部要在90%以上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十一五”期末80%以上达到本科学历,80%的村级计生专干“十一五”期末基本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开办专升本科学历教育班,323人入学,联合贵州教育学院和四川大学贵阳函授站开办村级计生专干大专班,共266人入学。目前,第一步已基本实现。
(2)大力引进人才。市人口计生局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网络硬件管理员和软件工程师2名。各区(市、县)及乡(镇、办)也通过选调、招聘等方式把一批业务精、水平高、能吃苦的人员充实到人口计生部门。
(3)加强业务培训。一是分批组织新上任的各区(市、县)人口计生局长、乡(镇、办)分管党政领导、计生办主任(科长)到南京人口学院进行培训,确保这些同志尽快由外行变内行,在新的岗位上切实履行好职责。二是通过采取组织技术服务人员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考前培训,组织全市技术服务人员参加市医学会举办的各类考试,选送人员到上级计生、医疗机构进修培训等措施,有力促进计生技术队伍业务素质的提高。同时,组织举办全市人口计生系统统计业务培训班和信息化业务培训班6次,并深入各区(市、县)指导pis3.0软件的安装和使用,实现了人口基础数据库管理和应用平台相对独立。对基层进行统计业务和计算机业务培训8次,共计培训人员912人次。
(4)加强岗位练兵。开展全市乡、村两级基层计生干部岗位技能练兵活动,并首次将村专干和育龄妇女小组长作为练兵对象纳入岗位练兵,极大地提高了基层一线专干学习计生业务的积极性。市计生协举办“我是这样当会长的”村级计生协会长工作演讲比赛。市及各区(市、县)分别组织开展技术大比武,促使计生技术人员学知识、钻业务。
(5)抓好作风建设。全市人口计生系统以机关作风教育整顿活动为契机,通过采取中心组集中学习、干部职工集中学习、自学等形式,着力抓好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通过设置意见箱、发放调查问卷征求意见、建议等形式开展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全力推进人口计生工作再上新台阶。市人口计生局在作风教育整顿活动中明确提出:全局干部职工要着重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讲团结、讲文明、讲道德、讲廉洁、讲奉献、讲效率和创一流工作业绩、创品牌及构建和谐型机关、构建学习型机关、构建效率型机关的“九讲二创三构建”举措,力促全局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
(四)攻克三个难题,统筹解决新形势下的人口问题
1、扎实抓好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政策外生育。坚持深入贯彻中央《决定》精神,以“不断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树立亲民理念,构建和谐计生”为总目标,在工作思路、工作措施上始终贯彻亲民爱民的理念,积极探索一套符合贵阳实际,具有贵阳特色的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新模式。全市流出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达89.91%,高于省下达目标(76%)13.91个百分点。
(1)继续搞好流入人口“四抓四建”。一是进一步加大房东登记报告制度的落实力度。从市目标检查的情况来看,房东登记报告率一般在95%以上,从处室抽查的情况来看,房东登记报告制度知晓率为74.54%,房东登记率为77.96%,报告率为76.55%。二是抓用工单位流动人口管理。要求用工单位对雇用的流动人口应进行登记,并向所在地计生部门报告。对用工人员情况不登记,不报告,不配合人口计生部门工作的施工单位,由市建设局下达整改通知书,限期15天整改,否则予以停工。同时,在工程竣工时,质检部门以人口计生部门出具的是否配合工作情况证明作为验收的必要条件。三是在特殊地段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站30个,解决了“三不管”地段的管理服务问题,堵塞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死角和盲点,最大限度减少政策外生育。四是计生物管联手,将物管公司的管理纳入房管目标任务,探索建立计生物管协作机制。大部分物业管理公司明确1名人口和计划生育专(兼)职工作人员,协助村(居)委会做好信息收集、宣传服务等工作。为破解住宅小区计生管理服务进门难问题,消除躲生、超生隐患,市人大、市法制办已启动住宅小区人口计生管理立法前期调研。
(2)规范管理秩序,全面开展流动人口“两普一维”工作。广泛开展“两普一维”。对历年流出不知去向的2.2万名育龄妇女进行普查登记,核准3852人真实去向,加强源头管理与服务;对流动人口所持计生证明进行全面普查登记,核实85576人次,核出假证明1100例。
(3)逐步建立完善“两地协作”工作机制,为构建全省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一盘棋”做贡献。与毕节地区、遵义市探索建立“两地区域性协作”模式,各区(市、县)与省内67个县签订“两地协作”协议书,《两地协作协议书》作为范本在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盘棋”工作座谈会上进行交流,为全国、全省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区域性合作提供经验,为全省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一盘棋”的最终构建做出有益探索。6月,我市邀请8个地(州、市)45个县派员67人来筑进行集中宣传服务,仅一个月就清查育龄妇女59906人,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8273本,落实各种手术1568例。同时,我市向省内8地州市反馈未办证个案信息1.8万余例,目前已全部核实办理。
(4)积极开展便民维权活动,全力构建和谐计生。积极开展便民维权活动。免费为流动人口提供计划生育基本项目服务,部分地方还免费开展妇科病普查普治、查环查孕、术后、产后上门访视等工作;在流动人口集聚地,如30个特殊地段管理服务站免费发放避孕药具和相关宣传资料;免费为我市流出人口上门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对省内流入未办证的,由村(居、社区)上门收集相关办证资料(如免费为流动育龄群众照相,复印婚育证明等),集中将办证资料送往户籍地审核办理,既减轻了群众负担,又提高了办证率。在《贵阳晚报》上公布各级人口计生工作服务机构咨询电话,为流动人口提供方便。建立人口计生司法援助制度。司法部门向市、县人口计生部门派出法律顾问,帮助处理流动人口执法过程中发生的各类案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开展慰问贫困流动人口活动。共慰问400余户,发放慰问金20余万元。白云区建立“流动人口之家”,乌当区开展关爱“留守人员”和“优秀外出务工人员”行动。通过认真开展流动人口维权服务,未发现侵犯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事件,流动人口上访信件明显降低,无上诉案件。
2、采取经济、法律、行政“三位一体”综合措施,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1)继续将性别比治理工作纳入区(市、县)人口计生目标考核。从起,还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区(市、县)及人口计生、卫生、药监等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目标考核,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确保各级各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层层抓落实。
(2)建立完善经常性工作机制。出台《关于建立贵阳市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长效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完善以督查、两地协作、宣传工作、孕期全程监控、信息反馈、打击“两非”及溺弃女婴集中整治、联络员、经费保障、考核奖励、部门数据统计等“十大制度”为主的长效工作机制。
(3)积极组织开展专项治理。市、县人口计生、卫生、药监三家部门加大对“两非”的查处力度,共抽查医疗机构、计生服务机构、药品零售企业及个体药店1215个,查出8家非法开展终止妊娠及计划生育手术,11家违规销售终止妊娠药物,依法予以严处和曝光。
(4)加强b超机清理登记和培训工作,强化日常管理。市卫生局、市医学会开展对b超执业人员的培训,加强对他们的职业道德教育,实行持证上岗。市人口计生局与市卫生局、市医学会联合举办b超培训班,对计生服务机构的130名b超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相关部门与拥有b超机的医疗机构签订责任书,作为医疗机构换证、年审和年终考核的依据,实行执业准入。
(5)继续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确保相关政策制度落实到位。除全面落实对农村计划生育女孩户实行奖、扶、帮、医政策外,利用社会对贫困女孩的助学金对21名女孩进行资助,向金黔网站推荐100多名自强女孩接受社会帮助和支持。乌当区投入40余万元,白云区投入20余万元购买崭新的耕作机在春耕农忙季节发放给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