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解放思想 开创招商引资新局面的思考
思想学习范文 发布时间:2010/9/12
进一步解放思想 开创招商引资新局面的思考
进一步解放思想开创招商引资新局面的思考从近几年实际情况看,我市在招商引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也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提高项目落户率,如何在激烈竞争中把握主动权,形成优势,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使全市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合力,掀起对外招商引资新的热情和高潮,今年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先后开展了新一轮解放思想活动、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赴南方先进地区考察、相继举办了两次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培训班等活动,对于我们把握新形势,坚定信心,创新举措,推动乳山利用外资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新突破,将起到积极而深远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一、南方先进地区招商经验分析
2月底3月初,在傅广照书记的带领下,先后赴江苏省昆山市、常熟市、江阴市,浙江省海宁市、海盐县和上海闵行区,学习考察核电、港口、临港产业、招商引资、台资企业发展、开发区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做法。这次学习考察,亲眼目睹了这些地方惊人的发展速度和辉煌的发展成就,视觉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特别是江浙沪地区经济的高外向度、高开放性、高科技化,使本人受益匪浅、感想颇多。可以说,江浙沪地区的经济核心是开放经济,对外开放是江浙沪地区经济腾飞的根本所在。从开放角度看,江浙沪地区发展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始终把解放思想作为对外开放的源动力。江浙沪一带经济发展快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思想解放、敢于创新,从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是敢为天下先的创新胆识和机遇意识,从而不断创造出国内首个、全国第一的新经验,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领跑者”。昆山市自1985年自费创办全国第一家县办国家级开发区以来,接连创建了全国第一家封关运作的出口加工区、全国第一家县级市的台商协会,成为全国对外开放的重点区域,吸引了众多海外客户特别是台商前来投资兴业,成为大陆台商投资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二是对招商引资的重视程度始终如一。大开放、大发展,小开放、小发展、不开放、难发展。这些地区始终把对外开放、招商引资作为工作大局,这一点坚定而明确,从来没有动摇过。昆山市干部参加最多的是招商活动,他们认为抓经济工作就是抓招商引资,提出了“外向强,一强百强;外向好,一好百好;外向优,一优百优”的口号,强化舆论宣传,真正形成了人人关心招商引资,个个参与招商引资,全社会都思外向、谋外向的良好氛围。
三是把专业园区作为项目聚集的有效载体。5市区都把园区建设作为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筑巢引凤,以园引项,聚集起又好又快发展的新优势。常熟市着力打造经济开发区、东南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三大板块”,其中东南开发区以打造特色园区为目标,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精密机械、汽车零部件和现代服务业,成为常熟经济的“火车头”。海宁市大力发展经编产业园,形成了纺织、复贴、印染、服装等前、中、后配置合理的产业链,成为浙江省的经编针织工业专业区,这些园区的建设,为项目聚集、产业延伸、抱团发展创造了条件。
四是把大项目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参观考察过程中,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南方地区的项目个头大,动辄就是几亿、十几亿甚至几十亿的投入,动辄就是成百上千亩的规划,体现了大气魄、大手笔。江阴市天华文化中心总投资6亿美元,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包括大剧院、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展览馆、美术馆等主体建筑,成为了解江阴的城市之窗。常熟市尚湖生态园投入3亿元,植树132种、40多万株,绿化面积1500亩,建成江南最大的牡丹园。海盐县杭州湾大桥新区总规划面积25.7平方公里,经过5年的发展,累计合同利用外资4.3亿美元,总投资过1000万美元的项目30个,去年实现工业产值45.8亿元,靠大项目带动起区域大发展。
五是把软环境作为招商引资的永恒主题。江浙沪一行,见到的不仅仅是朝气蓬勃的开发区和企业,他们的对外开放软环境更是经济发展的潜在优势。昆山出口加工区实行“一次申报、一次审单、一次查验”,24小时通关服务的新通关模式,区内海关、商检、银行、运输、仓储等机构一应俱全,落户企业不出园区即可办理完一切进出口手续。昆山和常熟都把人才培育作为软环境的核心工程,昆山建有华东最大的人力资源市场,一期工程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投资1.5亿元,其建设规模在国内专业人力资源市场中位于前列。常熟理工学院是全国县级市中唯一的综合性大学,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是全省县(市)中规模最大、设施最好、环境最美的职业教育基地,为培育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奠定了基础。
二、我市在招商引资方面的差距与不足
参观考察的目的在于学习借鉴。通过学习考察,可以看出我们在对外开放上的差距,特别是在招商引资上,个别单位和部门重视程度还不够,思路还不够开阔,在引进外资上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大项目和高科技项目引进较少,等等,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中,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灵活方法,加大力度,提高项目引进的成功率,推动全市利用外资不断上规模、上档次。
三、提高招商引资水平的策略及措施
通过新一轮解放思想、赴江浙沪地区学习考察、对外开放培训活动,结合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实际,我认为在新形势下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要在招商活动中把握“四个提高”。一是提高招商策划水平。招商策划要知己知彼,周密、系统而科学策划是成功招商的基础。要成功地将项目吸引进来,必须努力打造产业、环境、人才、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并知道自已的不足,尽力去弥补和克服这些不足。要全面了解外商的要求,如投资意向是什么,希望重点投资于哪些产业,可能接受的土地价格及其他费用是多少,等等,从而确立目标,搜集资料,制订方案,做好招商策划并附诸实施。二是提高掌握投资者心理的水平。由于投资涉及投入资金、建设周期等问题,所以外商在投资前都要通过本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或委托投资咨询公司,对投资环境进行详细考察和分析。同时外商也很注重市场潜力和企业长期发展,要很好地掌握外商的这些投资心理,做好信息搜集、整理和反馈工作,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提高招商洽谈水平。在招商活动中,洽谈是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要充分准备好招商项目资料,制定谈判策略,在坚持原则基础上,采取灵活和创新的谈判,善于把握对方意图,使我方在整个招商洽谈中处于较为有利地位。在洽谈时语言表达,要清楚准确,不能模棱两可,不要轻易承诺,对我方不能做到事项,要根据实际讲明道理,以便取得洽谈对方的理解。四是提高招商跟进水平。招商活动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一个项目从与客商接触、谈判、审批到筹建、投产,需要较长时间,其间又会遇到各种各样问题和变化,因此,必须对招商活动步步跟进。当我们与客商建立联系后,必须巩固这种联系,因为很多客商都是在几个地方同时联系,从中选择一个投资地点和合作伙伴。因此,我们必须主动地、积极地巩固与客商建立起来的联系,并为投资者选择合适地点和合作伙伴,提供政策、法律咨询,协助搜集市场资料,代办项目各种前期手续,协助做好筹建工作等等,增强外商投资信心,提高项目引进的成功率。
二是要在招商方式上突出“四大重点”。一是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产业招商。瞄准国际资本转移的趋势,立足乳山基础和优势,按照“巩固韩国、深化日本、提升东盟、拓展欧美”的思路,以韩国、日本、欧美三大区域为重点,有针对性地推进招商引资。要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四基地一中心建设”的中心工作,重点开展好小分队、多批次的赴日韩招商活动,再掀日韩招商新高潮,在此基础上,广辟招商新领域,开展好赴欧美、俄罗斯、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几次大的赴外招商活动,提升引资档次和水平。二是突出特色园区招商。按照“吸引大项目、延伸产业链、承接大产业”的思路,坚定不移地把特色园区作为吸引项目、聚集产业的重要载体,内抓基础配套、完善设施提升承载力,外抓客户引荐、活动推介提升吸纳力,集中招引产业龙头大项目,带动配套企业集群化转移。三是突出大项招商。进一步强化大项目中心意识,发挥好资源、政策、机制、服务等四大优势,加大对大项目的服务扶持力度,着力推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强的大项目。重点是发挥大乳山休闲旅游度假区、福如东海文化园、台资产品博览中心等大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吸引资金发展旅游、会展、商业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借助联威新能源科技园这一高新技术载体,努力在引进光电、it产业等高新技术大项目上实现新突破。四是突出以商招商。坚持在促进产业聚集上大做文章,集中培植一批能与这些大公司、大企业形成有效关联、配套的企业,吸引这些有影响力的大公司、大企业的落户,借助其影响力,带来一批相关配套企业,形成“扎堆”效应。
三是要在招商项目上实现“四大转变”。一是在项目规模上由小向大转变。集中精力、重点攻坚,着力抓好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的引进力度,靠大项目的抱团介入,提高招商引资的层次和水平。二是在科技含量上由低向高转变。适应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变招商引资为择商选资,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符合国家优先发展政策的好项目,进一步优化项目结构、提高区域经济的科技含量。三是在投资主体上由个人向企业转变。重点瞄准世界500强及大企强企开展招商引资,吸引大企强企在乳山建分厂、设办事处,力争在引进大企强企上实现新突破,辐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四是在引资方式上由引进项目向抓引进、促增资并重转变。引导区域内效益较好的企业增资扩股是开展招商引资的有效方式,比单纯招商引资更有效、更快捷,要引导现有企业增资扩股,扩大规模,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和产品市场竞争力,以此实现招商引资的新突破。
四是要在招商服务上当好“四大员”。一是当好服务员。加大对外商投资项目的服务力度,特别是积极做好项目落地、开工、投产等全过程服务,不断完善外商投资前期审批“一条龙”服务、开工建设过程中的全方位服务、运营投产后的经常性服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