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税收精细化管理的几点认识

思想学习范文 发布时间:2010/10/21

如何推进税收精细化管理的几点认识

近年来,随着税收工作的不断发展,税收征管工作不仅数量上不断增长,而且质量上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税收征管作为一项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的管理活动,若要真正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就必须走精细化管理的路子。

那么,什么是精细化管理呢?国家税务总局谢旭人局长说,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明确职责分工,优化业务流程,完善岗责体系,加强协调配合,避免大而化之的粗放式管理,抓住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抓紧、抓细、抓实,不断提高管理效能。由此可见,税收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关键一步。它对于基层税务机关的定位和职能回归、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征管模式的落实、税收职能作用的发挥,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如何开展并不断推进税收的精细化管理,已是摆在地税人员面前的一件大事。因此,开展对税收精细化管理的探讨,找到一条有效的方法途径,无疑会对开展地税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笔者认为,税收精细化管理应该涉及税收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对纳税人征税的税收征收管理,以及对税务内部事务的行政管理。由于本人才疏学浅,因此,本文只就如何开展税收征管的精细化管理谈一点初浅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精细化管理的原则

精细化管理是相对粗放式管理而言的。笔者认为,税收工作要精细化,从日常工作来说,就是要大事化小,小事科学地细分,从小处着手,从细微处做起,在小事上求精、求细,这样才能以小事的精细化管理来将大事管深、管细、管出成效。

要进行精细化管理,必须确立相应的原则,必须落实科学征管和依法征管,实践科学发展观和现代税收管理理念,规范精细化管理的方向。既要管深、管细,又不要事无巨细,眉毛胡子一把抓,毫无重点。为此,笔者认为,要搞好精细化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依法治税原则

依法治税是税收工作的灵魂,是一切税收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税收精细化管理同样要贯彻依法治税这一原则。只有以依法治税为前提,才能统筹考虑精细化管理的整体工作,不致偏离法治的轨道。

2、方便纳税原则

税收工作要管好,税收管理必须要细化,这是大势所趋,工作所需。但是一提精细化管理,也不能事无巨细,样样工作都要细化,而是要从方便纳税人做起,在精简办税流程的基础上,着重对内部的管理环节进行细化,对纳税人的办税事项要在细化的同时尽可能归并办理,以方便纳税人。

3、效能最大原则

精细化管理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追求效能的最大化。如果推行了精细化管理而拖累税务干部的精力,不能发挥其作用进而导致效能的下降,那就不是推行税收精细化管理的初衷了。因此,在设计精细化管理的工作标准、工作要求时,一定要考虑其简便可行性,该细化的细化,不该细化的决不细化,不能走极端,要投入最小的精力、财力、物力,取得最大的收益。

4、科学管理原则

推行精细化管理,不是简单地将工作环节细化,或者人为地故意增添办事的程序,增加办事的流程,增加税收的文书,增加税收监督的环节;而是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进行科学的论证,按照可行性、方便性、有效性的要求,应用科学的方法,特别是要应用税收信息化建设的途径、成果,来将需要精细化管理的工作进行科学的分工、细化管理。

实行科学化管理,除了应用信息化手段外,还应该研究税收征管固有的规律,依照规律来办事,特别是办事内容、办事程序等,既不能割裂内容间的联系,更不可颠来倒去人为地破坏法律固有的程序而违法或者增加纳税人的麻烦。

二、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税收精细化管理是手段、方法,其目的就是要做好税收工作,推进税收事业的发展。为此,我认为,从现阶段来说,税收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可以分解为如下几个方面。

1、提高征管质量

税收征管是税收工作的核心,而精细化管理就是将税收征管的质量不断提升的一个重要手段。精细化管理,就是要以税源管理为核心,在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发票管理、纳税评估等环节加强管理,切实掌握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资金运转情况、税款缴纳情况等等,通过精细化的管理,实行过程控制,环环约束,真正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

2、提高执法水平

税收执法水平如何,主要在于执法管理。执法工作是一个非常注重证据,非常需要仔细核实事实对照法规的过程。如果执法工作能做到细致入微,保证每个环节的合法性、合理性,那么,执法就可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差错,也就可以提高执法能力,促进税收执法水平的不断提高。

3、提高征收效率

税收精细化管理,最终还是要落实到税款的征收上来,提高征收的效率。实行精细化管理,就是要通过管理及执法水平的提高,规范纳税人的纳税行为,规范征税的程序,提高税源管理的有效性,切实堵塞漏洞,使纳税人依法及时足额申报税款,并按时足额缴纳税款,提高税款的入库率。

4、提高税法遵从度

通过精细化管理,征纳双方办事的要求更加细致严格,办事马马虎虎就会难以开展工作,不仅税务内部会监督,纳税人也会监督税务干部的行为,从而促使干部必须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办理每一项涉税事务;对纳税人来说,办税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必须资料齐备、手续齐全、环节到位,才能步步成功,否则就不符合精细化管理提出的要求。这样有利于提高征纳双方规范执行税收法律法规的力度,提高税法的遵从度。

三、精细化管理的重点及途径

1、制定精细化管理的标准

精细化管理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税收法律法规的要求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标准。如果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那么,提出精细化管理也只能是一句空话,因为没有标准,就难成方圆。因此,各级地税部门,特别是上级决策部门,应充分的调查研究,在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分门别类对各项工作要求进行细化,制定出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符合实际操作要求、符合实际情况的标准来。

标准制定后,又要狠抓落实。要加强学习,使每个管理员明确具体的标准,做到心中有数;要采取措施,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每个管理员的工作质量,保证达到预先制定的标准;要搞好分析评议,及时掌握标准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便及时修订标准,将标准更加符合实际,有利于更好地贯彻标准。

2、实施税收管理员制度

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实施是加强税收管理提高税收征管质量的有效方法。目前国家税务总局已制定了税收管理员制度,作为基层地税部门就是要因地制宜的贯彻实施好这一制度。设立税收管理员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基础环节,管理员制度的实施,一是要进一步细化分工,明确职责,进一步强化责任。作为管理员,要对所辖区域责任区内的纳税户情况一清二楚,包括开业登记、纳税申报情况、生产经营、行业发展情况等等,以便及时了解税源情况、税源变化情况、税收政策执行情况等等,掌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掌握税收管理的主导权。二是要进一步强化岗位责任制和执法责任追究制。对管理员要加强考核,发现管理不到位、或管理失职的,要在及时纠正的同时,依法追究责任,轻则扣奖,重则给予必要的行政处分乃至追究法律责任。

3、实施税收分类管理制度

要管深管细,必须要实行分类管理,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势必抓不住重点,也难以将税收工作做细。

一是实行纳税人的分类管理。就是根据平时掌握的纳税人纳税情况和现实表现,将纳税人按照税款缴纳大小及信誉等级来划分管理。通过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来区分纳税人纳税的数额大小及纳税信誉的高低,对税源大户要重点管理,要深入个体工商户和企业内部进行经常的察看,建立固定的联系制度,随时掌握其生产经营和纳税等情况,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对信誉度高的纳税人可减少一部分精力,将这部分精力投入到纳税信誉相对较差的纳税人管理上。

二是要在实施对纳税人分类管理的基础上,还要就税收业务进行分类管理,实施专业管理与综合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就是要对业务要求高,政策性较强的税收业务,确定业务素质强的精兵骨干实行专人负责进行管理,统一进行处理,以保证政策执行的正确性和统一性。同时还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税收业务交流,就工作中碰到的业务问题进行交流探讨,以便集思广益地采取更为有效的方法来加强管理,真正达到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4、建立预警监控体系

税收精细化管理如果单靠人力来实施是很困难的,目前,每个管理员都要管很多的纳税户,少则百来户,多则几百户,精力难以承受,也确实难以管理得过来。因此,要管深管细,必须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建立税收征管的预警监控体系。就是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依靠科学手段方法设计监控指标体系,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监控指标上下波动幅度确定其预警值,并将预警标准指标设定在软件内,由计算机监控系统自动对纳税人每个时期的监控指标进行计算监控。只要纳税人的某一指标出现达到或超过预警值而不合标准的,预警系统就会自动将预警信息传递到上级税务机关,上级税务机关发出指令到下级税务机关再到管理员,根据指令,下级税务机关或管理员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进行调查处理,处理中必须依法办事,保质保量完成,从而真正强化对纳税人的有效管理。

5、加强纳税评估

纳税评估是税收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税务稽查的前道环节。开展纳税评估工作是新时期强化以税源监控管理为中心的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是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基础工作的客观要求。做好纳税评估工作有助于税务机关加强对税源的控管,堵塞管理漏洞,减少漏征漏管,增加税收收入;有助于税务机关及时发现、纠正和处理纳税人纳税行为中存在的错误和异常情况,将纳税人大量存在的非主观性偷逃税款的现象及时处理在未发或萌芽状态,有效地防范征纳双方的税收风险,减少征纳成本,达到强化管理和优质服务的目的;也可为稽查部门提供准确的案源,减少打击偷逃骗抗税行为的盲目性,提高准确性和时效性,从而促进管理工作的不断改进,起到督促提高管理水平的作用。因此,在推行税收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当前,应认真贯彻落实国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