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干部须尽快提高社会管理能力
思想学习范文 发布时间:2010/10/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干部须尽快提高社会管理能力第2页
论是城市社区,还是农村乡镇,都会面对社会环境的变迁和自身角色的变化。社会环境的变迁会带来新的矛盾和问题,担当新的角色也必须增长新知识和提高管理技能。只有这样,各级干部才能成功应对新形势下社会管理的难题,满足人民群众对完善社会管理的要求,才能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社会管理能力。综上所述,提高干部社会管理能力,对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干部的社会管理能力。下面,讲述第三个问题:
三、各级干部如何提高社会管理能力
(一)提高社会管理能力的主要途径:
1、转变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因此,各级干部要同时具备这四方面的能力,才能担负起为人民执好政的重任。要转变过去单纯抓经济发展的惯性思维,把社会管理能力作为自己必备的能力加以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完善社会管理,迫切要求各级干部转变管理理念,变过去重权力管理、重行政命令管理为重服务型管理,使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紧密结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那么,各级干部如何才能树立寓管理于服务的观念呢?
牢记公仆宗旨,强化服务意识。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各级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权力来自于人民、服务于人了,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提出的基本要注。但是,受“官本位”意识和利已主义思想的影响,一些党员干部不能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当官做老爷,高高在上。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广大党员干部要加强理论学习和党性锻炼,牢记公仆宗旨,深刻理解和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服务意识,塑造党员干部服务人民群众的良好形象。(案例:罗士围:城市成功拆迁的典型)
健全服务制度,履行服务职责。加强社会管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必须以科学、规范的服务制度作保证,用制度约束人,靠制度管理人,树立制度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使党员干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司长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通过规定服务任务、量化服务指标、优化服务考核、科学评价服务政绩等制度建设,督促党员干部履行好服务职责,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方便、快捷、优质、满意的公共服务。对那些服务职能缺失、服务质量低下、服务效率不高的干部,要给予相应的教育的惩处,保证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成为人们普遍的、自觉的精神追求。(一位乡镇党委书记的治镇方略)
注重培养提高,增强服务本领。为了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要制定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规划,大力推进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抓紧培养大批社会工作急需的各类专业要才。同时,对现有社会工作人员要开展大规模的职业培训,提高社会工作有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使服务能力与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的要求相适应,努力造就一支具有服务意识、掌握服务专业技能的合格的“公仆:队伍。
2,注重学习。一方面注重理论学习,针对完善社会管理、处理社会问题的理论知识要求,在一般理论、政策学习的基础上,可侧重学习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提升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并加注理论思维训练。学会从整体看问题的系统思考,打破固有思维定势,培养创新思维。另一方面,注重学习社会管理专门技能。包括诸如制定地区和部门的远景规划、社会危机管理预案、人际沟通和关系协调、激励和动员群众、开展群众工作等一系列具体技能。
3,积极投身实践,增长社会管理才能。
(1)注重在实践中提高社会管理能力。一是实现管理方式由行政手段向法律和经济手段的转变。要学会并善于通过推动立法、制定法规和规划、监督检查、信息引导等手段,变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对社会自身无力解决的利益矛盾的冲突进行仲裁和协调。二是要善于有所为有所不为。明确政府和社会组织的管理权限,相互不越位,避免交叉重复管理。凡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能够自主解决的,市场组织、中介组织通过自律能够解决的事项,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政府不再过多地进行行政干预。三是要学会并善于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要大力培育公众的参与意识,不断拓宽公众参与的渠道,规范公众参与的行为。
(2)掌握目标与行动这两大成功法宝。各级干部提高自身的社会管理能力,必须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能付诸行动。具体的做法:一是为本部门或机构设立短期目标,使整个机构能朝目标规范的方向迈进;二是努力清楚明白地向大家表述这一既定目标;三是找到可以衡量迈进目标进程的具体指标;四是制定有了进展如何奖励的办法;五是找出干扰目标实现的障碍,比如不必要的工作和部门。
(3)善于在处理重大社会事件中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危机管理是社会管理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面对重大自然灾害、安全事故频繁发生,重大疫情传播范围广,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等各种社会风险,各级干部不仅需要具备在正常状态下管理好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而且迫切需要增强在非正常状态下妥善应对和处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本领。在危机管理中锻炼成长,是提高各级干部社会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①加强对危机管理典型案例的学习研究。具备一定的危机管理知识和危机管理经验,是提高危机管理能力的基础和前提,而最好的学习莫过于向危机管理的实践经验学习。通过不同国家和地区各类危机管理典型案例的分析,特别是重点分析形成危机的主要原因,准确把握危机管理在预警、防范、应变、处置等环节上的成败得失,才能吸取危机管理的失败教训,总结危机管理的成功经验,借鉴危机管理的有效方法,大而增强人们对危机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积累危机管理的心理体验,帮助人们克服恐慌心理,锻炼和提高面对各种危机的心理素质。
(介绍发达国家政府应急管理机制、上海市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②对自己亲身经历的一次危机管理进行反思。危机管理的效果如何,危机管理的才干如何,关键要看危机管理中的实际表现。回顾自己在过去的一次危机(如非典、禽流感、重大安全事故)中反应和表现,能够更加清醒、深刻地认识和检讨自己在危机面前的心态、处理危机的做法、危机管理的绩效。在亲身经历的危机实践中感悟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在勇于承认不足、克服缺点中完善自己,在总结经验教训中提高危机管理能力,各级干部应对危机的能力就会实现新的飞跃,社会管理的才干就会不断得到增强。(结合我县防抗台风“珍珠”为例进行分析)
(3)查找本单位、本地区危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各种危机的类型和具体情况上千差万别的。沉着应对不断出现的新的危机,需要以实践为基础,找出本单位、本地区危机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如查找干部群众防灾意识、应急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宣传教育是否到位,组织统一指挥、协调联动的机制是否畅通,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经费支出是否不保障,应急物资的生产、储备、调拨是否及时,危机管理的法律法规是否健全等。明确了危机管理中存在的种种突出问题,才能有的放矢地加强危机管理体系建设,做到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才能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高各级干部处理危机的能力。(结合分析我县地震防抗、防空等应急管理机制的缺陷、建议利用现有条件建立“城市应急联动中心”)
(二)为各级干部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创造条件
1、制度保障。提高各级干部的社会管理能力,要靠组织化的形式和制度化的手段来保障的促进,并依据国家相关条例和政策,建立提高各级干部社会管理能力的培训制度和方案,依党政、划系统、按类别、分层次地进行社会管理知识技能的专业培训,采取跟班学习、集中培训等方式,辅之以交流、观摩考察、国外经验借鉴等方式,提升社会管理技能。
2、机制保障。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干部培养和选拔机制,把社会管理能力作为培养和选拔各级干部的重要内容,激励干部不断提高社会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