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大讨论征文(三农方面)

思想学习范文 发布时间:2010/10/10

解放思想大讨论征文(三农方面)

解放思想大讨论征文(三农方面)
内容摘要:要用世界眼光、战略眼光、全局眼光、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审视和贯注“三农”,紧紧围绕保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这个核心任务和重要目标,坚持解放思想,引领“三农”事业走上科学发展轨道;坚持整合资源,强化支农惠农强农政策效应;坚持强化服务,建立健全农业农村科学发展支持体系;坚持公平均等,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坚持加强领导,扎实推进具有肇庆特色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统筹城乡发展,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是“三农”工作的核心任务,也是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破解肇庆“三农”事业科学发展难题的思路对策,应紧紧围绕这个核心任务和重要目标来展开研究探寻,千方百计开辟肇庆农业农村科学发展的崭新天地,千方百计让百万农民在致富路上跑得更快,创业路上闯得更顺,民主路上步得更稳,幸福路上走得更欢。联系肇庆市情,提出若干对策建议如下。

一、坚持解放思想,引领“三农”事业走上科学发展轨道

思想解放永无止境。要破解“三农”难题,争当“三农”领域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在思想观念更新上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切入,进而武装头脑,清理障碍,解除束缚,提供多维度思考与视角境界,增强实务工作科学性、系统性、协调性、预见性和准确性。

——以世界眼光审视“三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经济在入世后与国际融合接轨重要变化和趋势带来的积极效应,坚定肇庆摆脱传统自给型农业模式尾巴,确立市场效益型的现代农业发展过渡方向。树立世界眼光,就是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看到现阶段国际农产品市场走势,看到发达农业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看到本国本地区农产品消费市场需求变化,掌握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律,瞄准合适的先进标杆和参照对象,引导选定自己正确发展方向。比如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受到市场、资源、空间三重挤逼制约的大背景下,我市如何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如何在区域和国际合作中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要前瞻作出定位抉择。

——以战略眼光审视“三农”,高度重视调整肇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目标和战略布局,坚定走高产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新型农业发展道路。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事业,必须始终抓紧抓好。肇庆农业农村发展同样是战略事业,要有战略蓝图指引。市县应重新审定战略主攻方向、功能布局、资源利用和政策措施等要求,及时修订“十一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各项工作有所遵循。比如“十一五”规划名优水果110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年递增4.5%,预期指标明显偏低,宜调高至200万亩和6%以上。

——以全局眼光审视“三农”,高度重视建立城乡一体统筹发展格局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进肇庆农村经济、环境、文化、平安、基层党组织“五大”建设,坚定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程。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分割管理体制造成“三农”问题矛盾加剧种种积弊。农村是文明发展相对落后的社区。解决“三农”问题不能单从“三农”内部求解,根本出路在于实行城乡统筹兼顾,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以富帮穷,力求补齐“三农”这块短板。建设新农村是综合而全面的,从肇庆市情出发,实施推进“五大建设”既符合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又反映肇庆各地“三农”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

——以科学精神贯注“三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的传统产业基础改造,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定迈开从农业大市走向农业强市的步伐。农业是“顶天立地”的基础产业。停留在“农耕文明”时代的自满自足难免落伍,祈祷老天爷风调雨顺不一定灵,发展生产还是老老实实靠科学。科学精神在“三农”领域的运用首要任务是发展现代农业。所谓现代农业,就是以资本高投入为基础,以工业化生产和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以社会化配套服务体系为保障,以科学经营理念实施管理的新型农业形态。科学种田、科技兴农,其实要求我们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农业,用现代农业理念引领农业,用先进机器装备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管理农业,用新科技进步成果助推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用提高“五化三率”和实现“三增强”(即农田标准化、生产机械化、管理信息化、种养良种化、服务社会化;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素质、农业效益、农业竞争力)优化农业,用深化综合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整合调动各种要素激活农业。

——以创新精神贯注“三农”,高度重视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农业、农村、农民艰难曲折风风雨雨发展历程蕴含的宝贵经验和教训,弘扬肇庆人务实进取的优良禀赋,在科学创新精神指引下,改变不符合科学发展和妨碍农民营生致富的陈规定势,敢试敢闯敢突破,争创农业特色名优品牌,增大肇庆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全面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综合体制改革创新,坚持开辟一条具有肇庆特色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康庄大道。

二、坚持整合资源,强化支农惠农强农政策效应

政府支农惠农强农政策既有来自中央和省,也有出自地方市、县各级及各部门,政策含金量越来越高,政策环境越来越好。所谓整合资源,主要是突出发挥肇庆自身优势,争取国家更多资源配置和政策资金倾斜。我们所知,中央支持“三农”政策重点是加强农业农村投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投资加大向农业农村转移和大幅度提升增量。广东要解决本省区域发展严重失衡,扭转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农业与工业发展不协调状况,将在发展现代农业走在全国前列,继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水利基础设施、防灾减灾、农产品流通加工服务等的投入。这是机遇也是动力。获得国家政策资金多多益善,肇庆必须积极向上争取支持。当然也不能光依赖上面施给,作为地方市县镇也要用足用活相关政策,在本级政府事权和能力范围内,统筹协调财力物力人力等各种资源,舍得长期倾斜投入“三农”,使各种支农惠农强农政策措施产生放大和倍增效应。

首先,积极争取国家资源倾斜配置投放。中央和省“三农”政策资金投入都是专项戴帽下拨或分级财政转移支付,我市各地应及早研究因应提出项目向上对口接驳,力争重大项目合适范围、进入笼子、达到要求、尽快落实。诸如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生猪和良种奶牛补贴、能繁母猪饲养补贴、综合农田建设支农政策要制订实施方案作迎合。

其次,努力增加本级政府资源配置和财政投入。,市县两级财政投放农业、林业、水利等方面的资金达3.7亿元,今后要“百上加斤”的确不容易。要对各级政府资源和财政预算“三农”投入安排及实绩进行定期比较、检查和考核。剔除上级部分后,本级实际投放情况与效果如何,自上而下作出分析考评,建立工作目标责任。

第三,统筹协调利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在农村,农民群众建设自己家园,出资和投工投劳是本份,外出打工者、同籍乡亲、富户人家、善长仁翁有钱出钱搞公共事业是本愿。之外,政府及各部门单位,社会各界各方人士等的支持援助力量同样是十分巨大和重要。要采取“几个一点”多元化方式筹资,加强组织协调、宣传发动和表彰鼓励,使各种资源资金持续不断注入新农村建设。我市近年成功创建一批生态文明村、省级卫生村以及高要市开展“百局千企支持新农村建设”等活动就是共建共创共享的有力例证。

三、坚持强化服务,建立健全农业农村科学发展支持体系

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在农村就是以农民为本、为农民服务。肇庆农业正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轨升级,尽管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现代农业架构尚未完全成熟,社会化服务比较单薄和原始,农业发展愈益需要外部社会提供各种服务辅助。建立健全农业农村科学发展的支持体系,是促进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形成的重要途径,是确保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平台。宏观层面上塑造这个支持体系框架可从以下七个方面着力。

1、工业促农。实践证明,无工不富。无工业则无新就业、无新税源、无新财力。不搞工业化很难实现城镇化,就无法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县域经济发展要以“三化”为途径,发挥县域本地资源比较优势,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工业产业,多兴办创税型、科技型、生态型企业,加速县级产业转移园区和工业集聚基地建设。以下面一组数据为例,目前农产品加工量占农产品生产量的比重,广东省是20%左右,发达国家是70%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产品产值之比,广东省是0.8:1,发达国家是3:1;水果贮藏保鲜量占水果总产量比例,广东省不到15%,而发达国家是60%以上,肇庆总体情况也未尽如人意。经对比,可见肇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空间和蕴藏潜力很巨,适应市场各种需求,特别是保鲜、包装、精深加工方面,提高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大有可为。通过大办工业,主要是发展个体民营企业,坚决不再走过去官办乡镇集体企业的老路,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充分开发利用本地资源,吸纳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聚集城镇户口,兴旺第三产业,扩大财税来源和反哺能力,有效带动与帮助本地农民致富。

2、科技兴农。农业大市变为农业强市关键在于科技强农。①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发达国家农业科技贡献率80%以上,广东省目前约50%,肇庆比例还略低一些。这说明差距大、潜力也大。②提高农业机械化率。广东省目前机耕率55%左右,机播率22%左右,机收率10%左右。我市要因地制宜、因业制宜加快改善农业耕作机械装备状况。③提高良种良法覆盖率。广东省目前主要农作物良种率93%,家禽85%,生猪95%。虽然我市近年种养良种化程度提高尚快,但总体集约应用规模水平不高,再生循环、生物防治、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化生产等到位率较低,自主创新更少。应继续加大引进和技术创新力度,总结校市合作经验,利用大专院校力量,发挥本地教学科研机构如肇庆学院、农业学校、农科所、林科所、水科所、农技推广中心等的资源作用。特别要加强农科技术指导和信息咨询进村入户。

3、流通活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