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社中层干部队伍建设论文

综合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10/10/16

信用社中层干部队伍建设论文第3页

持制度和按操作规程严格要求外,有效的方法仍然是坚持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职工免疫力,做到防微杜渐。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全辖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信用社干部职工深刻领会其中意义,从而作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

再次,增强职工防范意识,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信用社机构分散,点多面广,人员结构复杂。因此,应以不同形式,组织干部职工做好正反两方面教育和安全保卫教育,增强信用社干部职工的防范意识,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日常工作中,要结合实际出现的具体问题和困难进行个别和重点教育,及时解决带有倾向性的问题。针对不同情况,不同人的特点区分对待,因事因人施教。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特点,不同岗位,不同年龄之间的差别和特殊要求,准确把握,批评教育相结合,促使大家“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从而做到警钟长鸣,预防各类案件的发生。

二是思想工作能协调人际关系增强凝聚力。鉴于信用社职工生活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之中,兴趣、性格、习惯各异,因此要发挥职工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就必须依靠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和造就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在大目标一致的基础上,求大同、存小异,对一些存在的矛盾采取疏导的方式,化消极因素,增强团结、搞好工作。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缠身,思想观念交互碰撞,于是也难免不产生抱怨。”世上多有不平事,但寻不平生烦恼。客观的说,抱怨和烦恼大多是自找的。倘若思想开阔,调整思路,反过来一比,就会心地坦然,神情气爽,看天天蓝,瞅地地阔,视路路平,世界多美好,人际多亲近。

三是思想工作要富有新意注重实效。对于职工道德的建设也要做出符合于时代要求的探索和创造。职工真诚地渴望精神生活的充实和高尚,渴望人间充满真情和爱心,渴望在积极参与竞争的同时,能有一个团结、互助、温馨的人际环境。思想政治工作要与信用社良好的企业文化相结合,要注重在“正、诚、新”三个字上下功夫。正,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有正直、正派的人格魅力。无论面临的难题多么复杂,工作的内容、方式、方法如何改进,但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公正、正直是不能变的,为人正派、一身正气是最起码的素质要求。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诚挚诚恳,也就是说要以诚相待,以情动人,了解、接触、亲近职工群众。只有端正对待群众,接受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真正做到心诚则灵。新,要把工作开展得新颖、别致,结合新形势下人们的思想实际,不断研究和运用新理论、新方法指导思想政治工作。在实践的方法要略上,要变围绕型为参与型,变执行型为主动型,变封闭型为开放型,变经验型为科学型

四是要采取科学适用的思想工作方法。

(1)通情达理、体察下情。要经常深入实际,全面细致地了解每个业务人员的思想表现、思想顾虑和心理要求,做到摸透思想。掌握心理,说话办事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合情合理的解决思想问题,要以自己真挚的情感去沟通工作对象的感情,产生共鸣,要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信任人。在通情的基础上,还要达理,以理服人,让人讲真话、讲心里话,然后因势利导,晓以正确的道理,使其从思想解决问题,乐于接受。

(2)因人制宜,对症下药。用哲学道理去概括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也就是俗话说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工作中不同性质,不同原因、不同人、不同个性引起的思想问题要坚持对症下药。如:

①对吃顺不吃呛的,坚持以表扬为主,但不能丧失原则。

②对吃软不吃硬的,要先放一放,然后有针对性地指出利害关系。

③对吃热不吃冷的,要多给温暖,“趁热保温”做好工作。

④对吃捧不吃“扒”的,要有事说事,不揭老底,看到前进中的变化。

⑤对好显示易骄傲的,一定要肯定成绩,另一方面要指出问题。

⑥对好动摇泄气的,因看到成绩,帮助他提高勇气和信心。

⑦对好动感情易冲动的,要及时把握动态,加强涵养教育。

⑧对自尊心强的,要采取大会表扬,个别谈心,批评教育的方式。

⑨对好反复、破罐破摔的,要指明出路,不怕反复,抓住时机,因势利导。

⑩对好胜争强,不服气的,要把好胜心引导到大胆干工作上来。

(3)因势利导、扬长克短。在工作中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人们的感情,维护其尊严,因势利导,潜移默化,还要帮助职工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使人扬长克短,激发人的上进心,更好地发挥每个人的长处,把各项工作做得扎扎实实。

(4)说实话办实事,取信于民。中层干部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重大原则问题,寸步不让,而对一般性问题变通解决。不随意给下属作出许诺,更不封官许愿,少说大话、空话,多办好事、实事,不随意背后议论职工,不打小报告,不断增强下属对领导者的信赖。中层干部只有充分明确这些职责,才能行为正确,做到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

(三)倡导和谐发展 共同成长进步

一要知人善任。所谓知人,就是了解下属的德才学识、性格作风。大家虽朝夕相处,在同一单位工作,但由于各人素质不同、才华各异,即使同一个人,能力也会因事因时而异,有的人办事果断、雷厉风行可性情急躁;有的人足智多谋、温和可亲却优柔寡断……作为中层干部,必须针对各人特点,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关心爱护部下,满足下级的心理和感情需要,积极帮助下属解决实际困难,是调动工作积极性的重要途径。“士为知己者用”,理解、关心、信任、宽容和尊重人,着意创造心情舒畅的环境,人与人之间容易产生理智的共鸣与情感的呼应。因此,作为最直接的里领导,应经常找部属谈心,工作取得成绩应及时表扬祝贺,遭到挫折不幸需关怀慰藉,同事间出现矛盾,应及时解决,努力再造愉快、宽容、理解和友好的氛围,摆脱尴尬困境。一句话,要有意识地在相处中进行感情投资,给人以平易近人的感觉,使大家体味到集体的温暖,在讲政治、讲正气、讲原则的前提下,适当地放松管理的授权,尊重人信赖人,给部下以平等的心理满足。如果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事必躬亲,就是做得再多再辛苦,也会上下不讨好,而且会忙得焦头烂额。高明的人懂得授权、善任、超脱的艺术,精于冲破繁杂事务的包围,把应当委让之权真正交给下属,以最大的限度挖掘利用其能力,发挥积极性、创造性。这样一方面使同事们有一定的自主权和发挥才能的天地,另一方面能极大地激发同事们的信任感和工作热情,从而司其职、尽其责、得其智、成其事,而且也能使自己集中精力抓大事,抓重点。
二要倡“和”求“统”。工作人员性格、阅历和分工不同,工作中难免出现矛盾和不协调现象,这就要求善于站在全局的高度,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不同意见,与下属倡“和”,搞好团结,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发挥好整体功能。但是,与下倡“和”,并不是单纯的无原则的调和。相反,该民主的时候民主,该集中的时候集中,该批评的时候一定要批评。只“和”不“统”是自由主义,只“统”不“和”是家长作风。在具体工作中,同志间要互相尊重,互相支持,遇事多商量,多通气,自觉做到“内图同心协力,外谋合作支持”。努力弹好内部“协奏曲”,统筹兼顾,及时集中,大胆决策,真正做到能够提得起,放得下,撒得开,统得拢。在“和”与“统”的辩证关系中,还应重视一个教育问题,坚持学习制度,用正确的理论引导人,用先进的事迹激励人,用反面的事例告诫人。同时对下级的缺点和错误要敢于批评,这是真心爱护同事、认真履行职责的要求。但批评必须掌握方式方法,注意分寸、环境,要区别不同对象,采取不同形式。开展批评还要考虑被批评者的处境、态度,若对方一时不能接受,应及时缓和气氛,批评的态度要诚恳,不能采用讽刺、挖苦的口吻,若批评错了,要敢于主动认错,消除隔阂,以利团结。
三要寓“管”于“帮”。“帮”即帮助,追求上进、渴望成材是一般人的共同心理。作为领导”对属下的进步和成长应时刻关心,尽力帮其向上发展。我们要想方设法,并用行动使其感到领导有支持人才脱颖而出的襟怀与热诚,只有这样,部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齐心协力地想工作之所想。在帮助同志上进的过程中,人人都能树立起集体荣誉感,对每项具体的工作大家都能积极地提出想法和建议,形成一种不怕辛苦困难、团结奋斗的科室工作氛围,使个体的自觉工作精神,溶化于单位总体工作里,使管理意图溶于同志们的自觉行动之中。

(四)运好激励机制调动人的积极性

所谓激励,是指通过一定的刺激,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如何运用激励机制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各项工作,这不仅对企业的兴衰与发展至关重要,而且也是一个有效的领导者或管理者的主要职责和必备的管理素质。

一是了解激励对象的能力、气质和性格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基础

安排适当工作,是调动积极性的前提和基础。作为一个领导者或管理者,要想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去完成所必需的工作任务,首先要了解职工的能力、气质和性格,区别情况委以任务。众所周知,人的能力是存在差异的,既有一般能力差异(观察力、想象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等),又有特殊能力差异(组织能力等)。如果领导者或管理者不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会给工作带来影响甚至损失,更严重的是对人才的浪费。其次,掌握人的气质,使管理者能够知人善任。气质是指“一个人典型的心理过程的速度强度和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特点”。一般可划分为:多血质即活泼好动型,这种气质的人活泼、好动、朝气蓬勃,做事机智敏锐,适应性强,善交际等。粘液质型又称安静型,这种气质的人有强烈的感受力,易动感情,但性格较孤僻,怯懦。胆汁质型又称急躁型,这种气质的人直率,一针见血、控制力较弱,精力充沛。由此可见,具有第一种气质的人,适合于做营销和公关工作,而财会人员应选择办事认真细致、安静、沉稳、善于忍耐,具有粘液质气质的人为宜。实践证明,当一个人所具有的气质特点符合工作要求时,这个人就比较容易适应,工作起来也比较轻松。反之不适应,工作任务很难完成。因此,了解一个人的气质非常重要。

二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保证

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基本需求由低级到高级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