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社中层干部队伍建设论文

综合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10/10/16

信用社中层干部队伍建设论文

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 促进用人机制快速转换
中层干部是管理层的核心,如何让中层干部真正成为农信大厦建设的中流砥柱,已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传统的理论认为:一个单位管理是否规范、企业是否兴衰主要是领导的责任,这是错误的认识,主要责任在于是否有一批懂经营、会管理、善沟通、愿拼搏、踏踏实实、公道正派、廉洁勤治、求真务实的中层管理者,这个层次能把高层主管的意愿、工作动能与市场现实三股企业发展的动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企业愿景、战略决策、组织方案的有力执行者和组织实践者。中层管理者是企业的核心人才库,是企业的脊梁,是企业生生不息的创新源泉,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必不可少的“助推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企业分为三个管理层次:决策层(领导层)、中间层(或执行层)和基层(或操作层),三个层次呈现金字塔排序。高级管理层的职责主要是掌握政策、把握方向、构筑远景、规划战略、制定方案、组织执行,而中层管理者应主动承担实施企业决策、落实目标、执行战略、分解任务、协调沟通基层管理者与决策层关系的职能。

在单位内部,如果各职能科室之间职责界定模糊,各科室之间、中层管理者之间矛盾现象会日益突出;如果中层干部执行能力差、业绩平平、不能独档一面;如果中层干部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强;如果中层管理者的观念、能力、作风、品行、绩效、知识结构等要素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如果面对激烈竞争、工作压力,中层干部感到手忙脚乱、气喘吁吁、焦头烂额、身心疲惫,那么经营管理会一塌糊涂。为此,打造新中层,培养和建设“支柱型中层”迫在眉睫!

一、中层干部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信用社中层的职责

1、制定决策。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制定战略决策。根据需要与可能,对经营发展的未来目标方向作出正确选择。二是战术决策。指为实现中长期发展目标,对应采取对策和措施作出的正确选择。三是业务决策。指信用社中层为实现年度业务经营计划、对重要业务措施和日常业务问题处理方法作出的正确选择,它决定着信用社能否有效开展业务活动,按期实现业务目标。

2、组织与协调。组织可以使各项业务活动正常的、有效的开展,协调可以使各业务岗位之间互相协作,紧密配合,消除矛盾,从而推动业务发展。中层科学组织工作的核心任务是:对信用社的各项业务活动作出合理的安排;对开展各项业务活动所需要的人、财、物等要素进行合理配置,要统筹大局,进行最佳的优化组合,通过组织活动,使信用社经营有条不紊地进行。效协调工作的核心任务是:经常对各业务岗位之间的业务关系和内部的各种人际关系进行调节,使之保持稳定和谐,这就需要信用社经常沟通各岗位之间、内部领导者之间、领导与下属之间、下属人员之间存在的复杂矛盾,采取措施,及时解决;另外还要经常沟通与信用社、企业、政府部门的关系,了解互相间存在的分歧。多方协调,妥善处理,这样就可以在内部建立良好的业务、人际关系,在外部建立和谐的交往关系。

3、指导与控制。信用社在执行各项决策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复杂的问题和实际困难。因而,需要经常深入工作第一线,对下属业务人员的工作进行实际指导,帮助他们正确领会领导者的决策意图,分析研究实际情况,协助业务人员克服困难,使各项工作正常进行。还必须对各项业务活动进行科学控制,以保证实际业务进度与效果能够和预期计划或目标保持一致。

4、检查与监督。能否使信用社业务人员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是决定其经营成败的关键条件。因此应当加强检查与监督,以保障按质按量完成计划。进行检查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检查业务经营活动的进度,看是否存在进度落后和盲目超前现象。二是检查业务活动效果,看有无效果。三是检查制度执行情况,分析是否存在违犯制度的现象,如果发现有章不循或故意破坏制度规定者,应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通过监督,可以及时发现业务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督促他们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促使业务人员改正缺点,克服短期行为,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5、培养下属。信用社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需要足够的有能力、有智谋、有经验、有胆识的业务骨干。实践证明,要立足本社培养合适的接班人。重视培养下属,一则能增强下属对领导的信任感;二则可充分调动下属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进取精神;三则可以为信用社发展造就可靠的后备力量。

(二)信用社中层的素质

1、政治素质。(1)要有较高的思想觉悟,有较高的政治敏锐性,较高的理想道德,较高的敬业精神,自觉地贯彻执行方针、政策、法规、制度。(2)要有较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坚强的决心和毅力。(3)品德优良,行为严谨。(4)有顽强的进取心和开拓精神。(5)团结同志,有密切联系群众的好作风,热爱集体,集体主义观念较强。(6)勤政廉洁,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能做到信誉、公正、廉洁。

2、知识素质。应该掌握较多的政治理论,法律常识、经营管理,计算机管理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技术、农村经济、民营企业和服务商业等方面的知识,还应当学习和掌握信息论、控制论、预测学、心理学、技术经济学等综合性的多学科知识,以便拓宽业务,把握市场变化,提高应变能力,驾驭管理。

3、业务素质。信用社是经营货币信用的金融企业,要管好这一特殊企业,必须有一整套特殊而具体的手段和方法,所以对信用社的存贷结算、利率管理等业务知识都要全面掌握和熟悉。能编制考核、检查、业务计划。能调查农村货币流通和经济发展情况,能对贷款项目、效益进行可行性分析、会计报表分析、经济活动分析,熟练掌握计算机和核算知识。并有较高的文字水平,能撰写工作意见、工作总结、工作方案、考核办法、奖罚措施、调查报告、公文写作、公文处理。还能筹划、安排、部署、检查、组织、协调、评比各项活动的开展。总之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信用社中层应具备的能力

1、经营能力。信用社是负债经营的企业。如何有效组织运用资金,获得最佳经济效益,需要中层干部具有经济头脑,经济意识和较强的经营能力,否则较会造成调度失灵,经济不畅、思想混乱、人浮于事,效益低下。

2、组织指挥能力。计划目标确定之后,要组织实施,充分运用组织指挥能力,使各项计划得以落实,这里包括优化劳动组合,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把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因素和各个环节,从时间和空间的互相联系上合理有效地组织起来。

3、开拓能力。随着形势的发展,信用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信用社业务经营和服务领域将会日益广阔,信用工具多样化、票据化以及新技术的采用等等都需要中层干部的开拓创新能力。

4、决策能力。要善于深谋远虑,点子多、办法好,遇事能统筹全局,从多种方案中选出最好的方案,及时、准确地作出决策。

5、协调能力。要会说能道,喜雄辨,善交际,能处理各种棘手问题,协调各种关系,树立信用社形象。

6、应变能力。信用社在遇到市场变化、政策变动、宏观调控、经济情况变化、资金变化或其它突然事件,应该有审时度势,随机应变的能力,在决策条件已经改变的情况下,能够沉着冷静,应付自如,处置妥善。

7、自律能力.在复杂的社会中,要想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自律能力、自控能力、自制能力。

(四)中层应掌握的领导方法

所谓领导方法──是指领导者有效地开展工作,推动组织各项计划顺利实施的手段或方法,它是决定领导者工作效率高低与质量优劣的关键因素。如果没有科学的工作方法,就会经常忙乱不已,无法如期完成工作任务。

1、统筹法。在日常工作中,要统筹兼顾,总揽全局,把各项工作融为一个有机整体,使之互相协调,互相互进,安排有序。要有全社一盘棋观念,科学的组合人、财、物诸要素,合理进行专业分工与协作,正确制定计划,使信用社的各种经营要素都能合理配置,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财尽其利。

2、调查研究法。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的深入基层,分专业、分阶段、分专题的进行调查研究工作,为决策搜集第一手资料。具体方法可采用民意测验、征询、问询、咨询,听取意见和建议。

3、关系沟通法。通过与职工沟通关系,一则可以加深互相理解,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二则可以及时了解职工的心理意愿与要求,三则可以不断搜集职工对业务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反映;还应当经常与下属负责人沟通关系,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和生活情况,体察他们的工作困难;同时要经常深入营业室或职工家庭,沟通互相间的联系;另外,也可以用公开对话、研讨会、生活会、联欢会、座谈会等形式进行沟通。

4、以点带面法。要善于抓住某一关键性问题,带动整体工作的开展,这是提高领导者工作目的性和效率的重要方法。这种方法,目的性强,成功率高。

5、创造性工作法。要善于根据具体情况和特殊环境,在采用一般方法不能解决问题时,而采取变通的方法,就事论事,灵活机动,解决存在的问题。

(五)科学的领导艺术

领导工作即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做好领导工作,不仅要有适当的方法,而且还要讲究巧妙灵活的艺术。谁的领导艺术水平高,谁就能灵活运用领导方法,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任务。

1、适时决策的艺术。科学地把握决策时机,一旦时机成熟,就果断作出决策,以免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忧柔寡断,贻误战机。

2、善意领导的艺术。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进行感情投资,实行合情合理的领导,提高职工对领导工作的接受能力,要尊重职工的感情,又为之倾注自己的工作感情,待人以诚,切忌虚情假意,经常关心职工的生活、学习和进步,要承担更多的道义责任,一般不要当众批评职工而使其丢面子,不能得理不让人,不为难他们使其无所适从。

3、提高效率的艺术。(1)树立效率就是企业生命的观念,致力于提高工作效率。(2)保持对具体业务的“超脱”地位,千方百计地从复杂的业务中解脱出来,专心于履行应有的职责。(3)有计划地安排工作日程,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在处理重要工作内容时,尽可能的“专时专用”;处理一般工作内容时,则需要“一时多用”,力争在单位时间内办更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