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农村信用社关于贷款五级分类情况总结报告

工作总结范文 发布时间:2010/10/17

某农村信用社关于贷款五级分类情况总结报告

县联社:
根据《省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分类实施意见》(农信发[]号)、《关于进一步做好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通知》、市联社《市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操作实务》、《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等有关文件精神,我们信用社从去年11月份至今年8月5日,利用九个月的时间,明确工作重点,攻克工作难点,使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实施五级分类基本情况及与同期“一逾两呆”数据比较变化分析
(一)实施五级分类后的基本情况
经过初分,至6月底,我社按照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划分:正常类贷款1689笔,余额2231万元,占比39.31%;关注类贷款524笔,余额1947万元,占比34.31%;次级类贷款30笔,余额117万元,占比2.06%;可疑类贷款1651笔,余额1342万元,占比23.65%;损失类贷款23笔,余额38万元,占比0.6696%。后三类属不良贷款1704笔,合计金额为1497万元,占比26.38%。
(二)与同期“一逾两呆”数据比较情况
按四级分类标准,我社止6月末各项贷款3917笔,5675万元。其中正常贷款2406笔,金额4771万元,占比84.07%,不良贷款总额904万元,占比15.93%,其中呆滞贷款904万元,占比15.93%。按五级分类标准划分比其不良贷款余额增加593万元,占比增加10.45个百分点。
(三)数据变化分析
五级分类结果基本真实地反映了我社目前的贷款质量和风险程度。对比分类前后正常贷款和不良贷款的占比变化,我们经过分析,认为导致不良贷款较分类前增加的主要原因有五个方面:
一是在四级分类中形态未划分真实,形成的不良贷款。
二是借款人死亡或失去劳动能力导致贷款沉淀,形成不良。如贷户王某,于在我社贷款5000元,用于养猪,现本人已死亡。而担保人也是外出躲债多年未归,贷款损失难以确定,故形成不良认定为可疑贷款。
三是借款人经营不善生意亏损导致贷款沉淀,形成不良。如贷户杨某,于做服装生意在我社贷款0元,用于资金周转,后因借款人经营不善导致生意亏损形成贷款沉淀。而担保人年岁已高无经济来源和代偿能力,贷款损失难以确定,认定为可疑贷款。
四是受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调整的影响,部分企业贷款难以收回,形成不良。我社焦炭行业因受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调整的影响,部分贷款企业经营十分困难。借款人生产经营已经出现异常情况,第一还款来源不足,贷款潜在风险较大,有可能形成损失,因此,被认定为不良。
五是因市场、气候、技术等外界因素导致农业欠收而使贷款沉淀,形成不良。如贷户王某,于在我社贷款1万元用于葡萄种植,由于缺乏技术指导和管理不到位,致使大部分葡萄都染上了病菌而没能正常挂果,致使所投入资金未能收回,于外出打工至今未归,认定为可疑贷款。
二、具体工作做法:
为了确保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扎实、稳步、有效推进我社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具体做到以下“五个到位”:
(一)收集整理资料,准备工作到位。
根据《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我社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准备工作:一是编制了五级分类流程图,印制操作工具表,准备好前期工作,为开展实施奠定基础。二是完善借款合同。要求各信贷员对辖内所有借款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认真做好纠正、调整、补充和理顺工作。三是完善档案。在6月底初分的基础上,全面搜集、了解借款人的经营、财务收支和现金流量、资产负债等方面资料,分类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为五级分类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二)明确相关责任,组织领导到位
为有效地指导、督促我社五级分类工作的开展,我社成立了以王峰为组长,吉新良、文红伟、白旭生为副组长,主管会计、信贷会计为成员的“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小组”,负责具体组织我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同时联社派出专门包片领导进行具体指导,确保了我社贷款五级分类结果的真实、准确。
(三)加强学习培训,思想认识到位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主要是以贷款的风险性,即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和还款意愿来进行认定划分的。为了搞好五级分类,使信贷员深刻理解五级分类的核心定义,掌握分析方法和判断标准,2月24日,县联社会议后,我社举办了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动员和操作培训会,全体信贷人员参加了培训。6月7日,在初分的基础上,结合省、市联社及各级银监局的新精神,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县联社领导班子及业务股长就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管理的实施方案、基本制度、操作流程等内容对信贷人员进行了再培训指导。会后我社及时召开全体人员会议传达县联社会议精神,要求信贷员认真学习有关文件规定并结合五级分类工作的开展,切实掌握贷款五级分类的知识和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操作水平。7月14日,我社做为市联社组织五级分类培训的试点社,与联社业务部门共同参加了省联社在榆次举办的贷款五级分类系统培训会,在此基础上,我社将省、市、县联社有关实施意见及细则打印成册,分发到每位信贷员,使其从主观上认识、了解了贷款分类标准的具体规定、特征及要求,达到了准确把握贷款五级分类核心含义和标准特征的目的,减少了贷款风险分类的偏离度。
(四)细化日程安排,实施操作到位。
我社依据既定的分类基本标准和程序,对所有存量贷款进行五级分类。在3月、6月底初分的基础上,根据7月14日榆次五级分类培训精神,根据我社实际,具体分成以下四步:
第一步抄录贷款明细。7月21日,根据微机录入界面所需内容,我社组织全体信贷员,分科目、分形态、逐户逐笔抄录贷款明细表;
第二步及时录入微机。7月24日起,根据抄录的明细表,全体信贷人员克服天气炎热、电不正常等重重困难,对所有贷款逐笔录入微机,同时由信贷员按照合同文本目录整理合同档案资料,并在借据上填制21位借据号码。
第三步进行核对分类。8月初,信贷员根据打印的明细表,同借据逐户进行核对。在各个信贷员对各科目余额核对无误后,一方面对10万元以下贷款进行批量分类,再由人工对借新还旧及符合分类条件的上调或下调进行人工调整;另一方面对10万元(含10万元)、企业事业单位及调整损失的贷款进行分类,根据信贷员所收集的资料及填制的手工认定表进行电脑分析初步认定,再由信贷五级分类工作小组,根据稷联业字[]第17号文件的实施意见及电脑分析的资料研究,并确定最终认定结果。
第四步,总结、汇总、归档。根据初分情况,认真统计汇总贷款五级分类结果,并对信贷员整理的五级分类档案进行归档,由信贷会计按信贷员,分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自然人其他贷款、企事业单位贷款三类,按借款年、月、日先后顺序、编制的目录认定表,每页20笔,每盒40笔,依次排序入盒,统一归档管理。
(五)认真监督检查,分级审核到位
县联社五级分类工作组主任、股长多次到我社检查指导工作,对存在问题及时纠改、处理,并对分类结果认真研究、审核,确保我社五级分类工作顺利进行,高标准、高质量圆满完成任务。
我社五级分类工作组织小组对电脑分类结果进行逐笔审查,并认真对自然人其他贷款、企事业单位贷款,初步认定为损失类贷款开会研究,确保五级分类真实、准确、达到市县联社要求标准。
三、存在问题
一是信息不对称,企业财务报表严重失真。与信用社发生信贷业务关系的以私营小企业居多,而这些私营企业普遍存在财务制度及财务管理水平低的问题,部分小企业甚至没有帐簿,数字虚假,这使信贷人员在做财务分析时无从下手,贷款风险分类主要依靠主观判断。如白池玻璃厂早已关闭,无财务报表。
二是本身程序存在缺陷,如同一姓名的贷款,累计超过10万元,应该用分析法分析认定,但程序中依然采取矩阵法,逐笔分析认定。
三是农户贷款额度小、笔数多,而我们信贷人员少,大量基础信息资料与日常管理都是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操作效率低,缺乏持续性;贷款农户的基础信息分散、信息更新慢,有的还缺乏真实性。
四是部分信贷人员素质较低,思想认识不足。五级分类是对贷款进行动态的管理,必须运用财务分析、非财务分析等方法,这就要求信贷人员具有一定的财务及法律知识,并具有较强的判断能力。但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员工对五级分类认识不清,认为五级分类同四级分类没什么区别,“换汤不换药”,不能认识五级分类的重要性。
五是技术支持及电子化技术手段落后,实行贷款五级分类涉及大量的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和管理,需要计算机系统的支持。但由于目前我们农村信用社普遍存在电子化程度较低,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管理系统,给五级分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四、几点建议
(一)加大培训力度,培养专业人才。
针对目前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要加大对现有信贷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人员素质,培养专业人才,确保五级分类能够顺利实施。
(二)加快信息建设,提高技术支持。
加快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进程,提高贷款五级分类技术支持,解决五级分类中劳动量过大和重复劳动等问题。
(三)提高思想认识,完善制度建设。
要充分认识推行贷款五级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步掌握审慎经营理念和先进管理经验,健全五级分类入档、注销、保管等系统的管理制度,加强对信用社的指导、督促和检查,确保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