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市长在银行总结会上讲话

工作总结范文 发布时间:2011/2/19

副市长在银行总结会上讲话

同志们:

今天,市政府在这里专门召开银行业工作座谈会,目的是认真总结前三季度我市银行业的工作情况,深入分析当前国家宏观经济形势,部署下一阶段金融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强银政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信息更为畅通。会上,专门印发了明年及今后全市的重大项目计划,便于各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对接。刚才,人行市中心支行、市银监分局、市级相关部门及各金融机构作了很好的发言。下面,我再讲两个方面的意见。

一、今年1-9月的经济金融情况

(一)充分肯定成绩和成效

今年以来,我市金融工作成效明显,贡献很大。一是成效明显。各金融机构切实贯彻中央、省、市的政策要求,紧紧围绕保增长做了大量工作。金融工作者的工作面貌、状态和作风发生了很大变化,与地方联系更加密切,金融工作呈现出良好态势。即:存款增加,贷款增加,不良贷款下降。1—9月,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亿元,增长%;人民币贷款余额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亿元,同比增长%;全市信贷增速创历史新高,在全省排第11位,比年初上升了6位。截止9月末,全市银行业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亿元,比年初减少亿元,不良贷款率%,比年初下降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实现“双降”。二是贡献很大。新增加亿元的信贷投放,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增长。1-9月,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增速比上年加快个百分点;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同比增长%。经济增长成绩的取得,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银行业付出辛勤劳动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客观审视差距

今年前9个月,我市银行业工作虽然取得了突出成绩,信贷增速创历史新高,但放到我们的发展需求中来看,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信贷投放规模仍然偏小,横比差距大。尽管我市前三季度信贷比去年增加亿元,同比增长%,但与全国、全省比较,还有差距。今年1—9月,全国新增贷款万亿元,同比增长%,全省新增贷款亿元,同比增长。从信贷增幅上看,我市信贷增速比全国和全省要低1-2个百分点,在全省排第11位,在川南五地市中排第3位,仅比资阳和内江排名靠前。从信贷新增规模看,在全省新增贷款中,我市仅占全省的%。这个数据,从地方政府方面讲具有压力,没有更多的新增贷款,说明地方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从金融机构方面讲也有压力,新增贷款较低,说明和其他地市的金融机构相比进度落后了。

二是信贷投放结构不够合理。从全市信贷流向看,新增贷款主要流向优势骨干企业和重大项目,信贷集中现象较为突出,而广大中小企业、三农、就业、助学等民生弱势领域的金融服务力度偏弱。9月末,全市贷款余额最大的10户企业的贷款达亿元,新增贷款占全市新增额的%,比去年同期上升个百分点。全市中小企业贷款亿元,前9个月新增11.5亿元,分别占全市贷款余额和新增额的%和%,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和个百分点。

以上存在的问题,既是目前工作的差距,也是我们进一步努力的方向。怎样用更加具有创新性的手段做好金融工作,希望大家认真关注和研究。

二、下一步工作的几点要求

(一)全力做好今年后两个月的信贷工作

今年只剩两个月,时间紧迫。要按“投放一批、上报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抓住宏观货币政策目前还较为宽松的有利时机,加快信贷投放进度,做好今年最后两个月的信贷工作。一是对已经获得银行授信但信贷投放进度不理想的项目,各家银行要加大工作力度,做好项目跟踪和分析,支持和引导项目业主尽快满足投放条件,尽量争取在年底前把资金投放出去,既保证项目和企业及时得到资金支持,又能使金融机构做大今年的信贷规模,为明年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对已受理申请但还未获批准的贷款需求,要根据审批权限,加快审批进度。全国性银行机构要特别注意加大与上级行的沟通联系,争取对我市更多的信贷倾斜和支持。三是积极培育和挖掘有效信贷需求,不断改进对成长型中小企业信贷服务,为企业设计和提供个性化融资服务产品,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支持我市产业升级换代。

(二)提前谋划,为明年和今后的信贷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当前我市经济发展形势仍然很严峻,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任务依然艰巨,保持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仍面临许多困难,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同时,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川南经济次高地的要求,提出了“双百”城市、“千亿产业”和“1基地、1枢纽、1中心、1目的地”的发展目标。这都需要我们在下一步的工作中,继续抓住国家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机遇,抓住国家实施第二轮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坚持以项目为主线,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和科教兴市战略,突出工作重点,全力攻坚破难,努力推动我市经济加快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社会和谐发展。因此,在目前形势和未来发展目标面前,全市银行业要进一步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意识和主动性,加强对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研判和政策的把握,沉着应对、积极准备,牢牢把握金融工作主动权,为未来发展寻求更大的空间。

一是加强竞争意识,挖掘优质信贷资源。今年1-9月,异地股份制银行对我市重点优势企业(项目)的新增贷款达8.5亿元,占全市银行业新增贷款的两成,这些应该都是我市的优质信贷资源。各家银行要充分认识到竞争的严峻性,在挖掘资源上多下功夫,多发现、多关注好企业和好项目,积极授信,大胆投放。

二是建立和完善项目融资提前介入机制,掌握信贷投放主动权。加大项目投资力度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市里加快了项目的筛选和储备工作,全市重大项目规划也已完成,今天会上也做了一次发布,可供银行在信贷营销时有更多的选择。希望各家银行在超前谋划明年信贷工作时,要密切关注我市确定的重大项目,把满足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作为扩大信贷投放的重点,增强服务意识,主动对接、提前介入项目的论证、申报、审批环节,拓展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帮助企业建立完善、规范、系统的融资规划,做好信贷投放的项目储备、申报等工作。同时与市发改委、市经委、市财政局等部门建立长期的联系机制,为全市信贷投放的可持续增长做好充分准备。

三是大力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积极满足多层次融资需求。全市银行业要根据当前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市经济发展的实际,进一步研究更加灵活的措施和办法,积极开发适合各类经济主体的服务项目和贷款方式,大力推广新型信贷品种,推进票据融资和租赁融资,发展国内保理业务,积极支持我市中小企业、三农、就业、助学等社会民生领域的发展。

四是加大银担合作力度,推进信贷风险分担机制建设。最近请市政府金融办做了一次我市担保机构情况的调查,结果不太理想。我市银担合作还不够紧密和充分,缺乏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机制支持,还存在抽逃注册资本、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政府补偿因素不尽合理、金融机构积极性发挥不充分等方面的问题。担保作为信贷风险分担机制的重要环节,是帮助我市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有效途径,也是银行机构拓展信贷市场的有效手段之一。希望各家银行积极参与到我市担保体系建设工作中来,围绕担保公司信贷市场准入条件、银担合作可行性等问题开展研究,实实在在支持担保行业发展,努力做大我市担保规模,提高担保能力。

五是加大“三个力度”,提升信贷投放空间。一是要加大和上级行联系的力度,积极争取更多的信贷权限;二是要加大深入挖掘信贷资源的力度,解决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问题;三是要加大银行与银行之间的合作力度,在竞争中开展合作,合力规避贷款集中度风险。

(三)密切关注国家货币政策变化,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掌握金融工作主动权

针对目前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势头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的情况,国家将会继续坚持“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宏观政策基调,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出台紧缩性政策的可能性仍然不大,但在具体的操作上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密切关注形势和政策变化的情况,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调整工作策略,掌握金融工作的主动权。

(四)打造优良环境,提高融资效率

融资不仅仅是银企双方的事情,更有环境和市场机制的影响,政府及政府部门要加强机制建设,打造优良环境来提高融资效率。

一是构建制度性的银政企对接机制。市级相关部门要积极发挥作用,认真开展融资政策研究,做好融资对接的牵线搭桥工作,充分利用专题洽谈会、银企座谈会、推介会、实地调研等形式实现融资有效对接,实现银政企深度合作;要认真研究促进银政企相互融合的制度性办法,使银政企之间、金融与项目、与企业、与园区之间合作互动,加强银政企政策、信息交流和传递,使银政企合作规范化、制度化,实现银政企共同发展。http://nayishi.com

二是加强企业信用培植。市级相关部门要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信用等级,满足融资条件。一是引导企业坚持合法经营,严格按照规定使用银行借款,自觉接受银行监督,按时还本付息,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指导企业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管理,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建立和完善内部融资管理机制,不断增强盈利能力和偿还能力。二是指导企业加强项目策划和推介。引导企业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精心策划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成长性好、有市场前景的项目,为争取信贷支持创造条件。

三是加快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要做好《市今年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方案》的督查督办工作,建立并落实奖惩机制。对认识不到位、措施不落实、成效不明显的区县和部门要在目标考核中予以体现。要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组织开展好具有我市特色的宣传、建设工作,针对不同经济主体开展信用引导,推动信用建设氛围的形成。要认真做好金融生态示范区(县)的测评命名相关工作,发挥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示范效应。

四是优化融资政务环境。当前,优化融资政务服务,要着力解决好两个问题:首先是效率问题。要继续深入推进行政效能建设,全面落实“两集中,两到位”,进一步改进审批服务,落实并联审批机制,开通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尽可能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降低企业办事成本。其次是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