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工作计划范文 发布时间:2011/1/8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警民关系,不断夯实公安工作的社会基础,推动全市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现就全市公安机关进一步加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对公安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做好新形势下社会稳定工作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善警民关系,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牢固树立执法为民思想为主线,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核心,以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合法权益为出发点、落脚点,以解决影响警民关系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紧密结合各项公安工作,大力加强公安机关的思想政治建设、素质能力建设、组织制度建设和纪律作风建设,积极构建警爱民、民拥警的和谐警民关系,努力把公安队伍建设成为犯罪分子最怕、人民群众最亲的钢铁队伍。

二、具体措施

1.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打牢执法为民的思想基础。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确保全市公安民警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打牢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根基,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根本保证。全市公安机关要紧密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大学习、大讨论活动,进一步增强党的宗旨观念,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检验公安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人民公安为人民。坚持不懈地狠抓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引导广大公安民警牢固树立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的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坚持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自觉地把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追求效率与实现公正、执法形式与执法目的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年内,市局将每季度举办一次讲座,分别开展执法理念、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警民关系、公安信息化等方面的教育。

2.提升群众工作能力,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群众工作是公安机关的基础工作,也是公安民警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按照“懂群众心理、懂群众语言、懂沟通技巧,会化解矛盾、会调处纠纷、会主动服务、会宣传发动”的要求,依托民警战训基地分期分批地组织全体民警轮训,将群众工作能力、公共关系理论、应对媒体技巧等纳入培训内容,着力增强民警的公共关系意识和危机应变能力,提高联系群众、化解矛盾、沟通媒体的本领。大力加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培训,使全市公安民警特别是领导干部正确把握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和特点,切实增强做好特殊状态下群众工作的能力。聘请有群众工作经验的先进民警在战训基地开课,传授易于群众接受的语言和工作方式等经验做法。

3.集中解决突出执法问题,提高公安执法公信力。

坚持从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改起、从人民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严肃警纪、整饬警风,以良好的作风和形象取信于民,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环节。对民警违法违纪案件严肃查处,重点查办利用职权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等案件。加强对民警执法活动的日常考评和监督检查,坚决防止不作为、乱作为以及执法不严格、不公正等问题,继续加强对“五条禁令”、内务条令等警规警纪执行情况的专项督察,突出抓好对公安机关收费、罚没款物、扣押款物、保证金等的专项审计,着力整治乱收滥罚、截留挪用等顽症痼疾。加大对刑讯逼供、滥用枪支警械、滥用强制措施的专项治理力度,始终保持对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的高压态势。

4.广泛开展“开门评警”,强化群众监督。

公安机关的执法活动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工作、生产和生活,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自由、权利和生命,必须大力完善警务公开制度,提高执法工作透明度。与人民群众联系紧密的部门和警种要结合行风评议活动,年内开展一次集中“开门评警”活动,逐步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始终坚持把执法依据、执法过程和执法结果置于人民群众的严格监督之下,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促和谐。进一步深化“三个报告评议”制度,积极聘请社会各界担任警风警纪监督员、社会治安巡访员,年内将组织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改进工作。完善一年一次向人大、政府报告工作制度,设立举报电话、开通网上信箱,不断疏通和拓宽联系群众的渠道,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5.深化“开门接访”,着力化解影响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矛盾和问题。

妥善解决好涉及公安机关的**问题,切实化解矛盾,是加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重要着力点。继续抓住社会反映比较突出、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加大领导接访工作力度,治安、户政、刑警、经侦、交巡警、派出所等**事项较多的部门、警种要建立健全经常性的、有效的**问题处理机制,由主要负责人亲自组织调查处理,确保定分止争、案结事了。建立健全**工作长效机制,努力形成以“一把手”接访为龙头,以**责任追究制度为核心,以从源头上预防初信初访为重点,以各部门、各警种经常性接访为支撑的**工作格局,使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持久有力的保障,不断夯实公安工作的群众根基。年内市局将举办一次提高**能力的研讨班,抽调部分**问题多的单位民警在**办协助工作,对拟提拔的中层干部安排在**办轮岗锻炼。

6.坚持开展爱民实践活动,扎实为民办实事。

(1)全市公安机关要以组织开展“公安民警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为契机,深入探索新形势下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新途径,着力形成走访帮助群众、密切警民关系的长效工作机制,积极主动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进一步深化社区警务战略,充分发挥社区和驻村民警的作用,推动民警进社区、入农户,零距离服务群众,第一时间化解矛盾纠纷,努力在警民之间拆除“隔心墙”、架起“连心桥”。持续深入地开展“春风行动”,组织广大公安民警沟通、联系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特别是要深入城镇失业下岗职工、低收入群众家庭,深入失足青少年、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家庭,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生活情况,千方百计为他们排忧解难。

(3)紧紧围绕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立足解决就业创业、务工就学等最基本的民生问题,积极研究推出新的便民、利民、惠民措施,让群众感到更方便、更快捷、更高效。行政许可服务科等“窗口”服务单位要以落实市局服务经济保障民生25条新举措为契机,创新服务方式,挖掘服务潜力,最大限度地为群众提供各种便利。

(4)结合开展各项公安专项斗争,利用新闻媒体、街头公益广告、告示牌、灯箱,社区、乡村的宣传橱窗,以及手机、论坛、博客等新兴媒体,及时发布各种警情信息,提供公共安全提示,传播安全防范知识,教授自我保护方法,不断拓展为民服务的范围。

[netpage]7.推动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树立亲民爱民的职业形象。

警察公共关系是公安机关加强对外交往、树立良好形象,争取民意支持、优化执法环境、加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一项重要策略。全市各派出所每年要组织开展“万人进警营”活动不少于1次、“相约警务室”活动不少于2次、“社区警务论坛”活动不少于1次,让人民群众近距离了解公安工作,在警民良性互动中密切警民关系。市局将精心打造一批公安文艺精品,积极参加全市“文化进社区”文艺汇演,用艺术手段反映公安机关为维护社会稳定所作的艰苦努力,展示公安民警恪尽职守、牺牲奉献的高尚情操,增进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年内,市局将开展“十大爱民标兵”评选活动,多层次、多渠道地推出亲民爱民、执法为民的先进典型,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规模效应,进一步赢得人民群众对公安民警的敬重和信任。

8.强化舆论引导工作,提高与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沟通能力。

市局将充分利用“港城警方”报纸专刊、电视专栏和互联网公安门户网站这3块主阵地,进一步加强公安宣传工作,创新宣传方式,扩大公安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各派出所要组织专门力量密切关注社情舆论动态,注意发现苗头性、倾向性的涉警负面报道信息,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将损害控制在最小范围。认真研究现代传媒的传播途径、传播方式与分众传媒时代的受众心理和特点,按照“及时、主动、准确、统筹”的要求,建立健全舆情跟踪分析、负面报道应对、网络舆论引导和公安新闻发布等工作机制,提高主动应对和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高度重视网络媒体舆论引导,建立专兼职的网络评论员队伍,主动设置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应对、解答和跟帖,引导网民了解事实真相,理性进行分析判断,切实增强对网络舆论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9.努力创建和谐警营,促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

以提高领导班子凝聚力为目标,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努力形成具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和事业追求、浓厚的平等意识和民主氛围、良好的纪律作风和整体形象、紧密的团结协作和协同配合的坚强领导集体,促进“班子和谐”。以加强制度建设为重点,深入贯彻《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坚持用法律和制度管理队伍,用标准和规范建设队伍。把从严治警与从优待警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形成制度规范、纪律严明、秩序良好的工作氛围,促进“管理和谐”。以强化人际环境建设为基础,从思想、工作、制度等各个层面优化人际环境,增加领导与群众、机关与基层以及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努力形成团结友爱、互信互助、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促进“人际和谐”。开展民警心理培训,建立民警心理健康档案,开设心理咨询网页,加强民警的心理健康保护,提高民警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引导民警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促进“心理和谐”。以推动文化育警为载体,大力加强公安文化建设,用先进文化教育熏陶民警,用共同的职业价值观念凝聚团结民警,不断增强民警的职业自豪感和集体归属感,促进“文化和谐”。

三、有关要求

(1)市局成立“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协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政治处,具体负责统筹全市公安机关的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工作,定期分析警民关系现状,研究提出工作建议,组织实施公共关系活动。

(2)各单位、各部门要把加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