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景区,打造旅游胜地-关于构建和谐的调查思考

调研报告范文 发布时间:2010/9/17

构建和谐景区,打造旅游胜地-关于构建和谐的调查思考

构建和谐景区打造旅游胜地
----关于构建和谐的调查思考
周德勋吴堂国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理念的提出,顺应民意。旅游作为一项休闲时尚活动,作为一种朝阳产业,作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产业,是最具影响的产业链。旅游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内在的同一性,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构建和谐社会是旅游发展的根本目标,构建和谐景区、发展和谐旅游是当今旅游业的必然走向
旅游具有经济发展、社会调适和人格塑造三大功能。塑造健全的人格是旅游发展的原动力,促进经济发展是旅游开发的推动力,构建和谐社会是旅游发展的+根本目标
旅游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内在的同一性:对落实“五个统筹”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扭转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旅游活动是塑造现代公民健全人格的重要平台,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也有独特的作用;旅游容易使人心胸豁达,感悟人生,这对于化解平时矛盾、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有极大的帮助;旅游有助于人们了解其他地方人们的生存状态,正确看待人们之间的各种差异,认同社会的多元化,从而避免狭隘的地方主义与民族主义,有利于多元群体之间的相互认同与接纳。
过去,在发展旅游这个“和谐产业”的过程中,由于对旅游发展的目标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了旅游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和负面效应,存在着众多的不和谐现象。如:政府决策中产业定位不准确、盲目的投资开发;旅游开发模式欠妥导致景区居民生活质量没有提高;旅游文化匮乏、旅游安全隐患存在、区域旅游发展不平衡;欺客宰客行为恶化了人际关系等。为了适应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赶上当今旅游发展的潮流和步伐,的旅游必须走一条和谐发展的道路,打造和谐景区,构建和谐旅游,才能真正走上健康持续发展之路,才能实现“两地一中心的”战略目标。
二、打造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是构建和谐的最终目标
通过深入的调研,科学的论证,江津市委十一届六次全委会提出了建设“两地一中心”的宏伟目标,把建设“以为龙头的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作为建设“两地一中心”战略的重要内容,把“旅游兴市”作为与“工业强市、农业稳市、商贸活市、和谐江津”共同作为促进江津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五项重点工作之一,把加大以、中山古镇为主的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作为近期旅游开发的重点。
全市旅游战略目标的确定和提出,标志着全市旅游业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作为江津市旅游景区的“龙头老大”,在构建和谐景区打造和谐旅游上明确了战略目标,得到了政策上的支持,得到了理论上的支撑。要把科学发展观真正体现在对旅游业地位作用的认识上,把构建和谐旅游切实贯穿于旅游业发展的全过程,实现旅游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全面构建和谐景区,发展和谐旅游,最终达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宏伟目标。
三、激发社会活力是构建和谐的根本任务
构建和谐,首先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从政策上促进、从制度上保证整个景区社会的创造活力。只有这样,才能为构建和谐景区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发展是激发社会活力,实现和谐社会的根本,也是解决当前面临的所有问题的关键。贫困是产生不和谐的一个重要原因,发展是消除贫困的根本途径。自开发以来,旅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毛头小弟到“支柱产业”,景区内的经济社会有了巨大的发展,贫困人口和贫困现象大为减少,这为构建和谐景区奠定了较好和物质基础。但这个基础还远远不能满足景区5993名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景区人民的年均收入仅仅只有多元,离全市年人均收入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为此,必须长期坚持旅游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动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景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要激发社会活力,实现景区和谐还必在景区内大力倡导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了旅游发展来不断增强景区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通过法制建设来为景区社会和谐提供法制保障,通过文化建设来不断构筑景区和谐的精神支柱。
四、在发展与保护上把握好“起音”,打造生命山、生态山,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的前提
把握好旅游发展的“起音”,必须树立绿色观念,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旅游业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旅游业也是要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前提下开发的,旅游业是能较好地达到三个效益统一的产业。环境是旅游业安身立命之本,好的环境是旅游发展的基础,是旅游的卖点和看点,也是旅游发展的“起音”。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经常听到人与自然不和谐的“杂音”,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对旅游发展自身的规律性认识不透,把握不力。
把握好旅游发展的“起音”,必须实施可持续性绿色开发,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明智地开发使用“千瀑千姿、赤壁丹峡、先巴文化、原始森林”的特有资源,努力改善环境,从而确保资源与环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满足后代人的需要。保护自然美,在景区开发时谨慎处理自然美与人工美的关系,景区应以风景的自然美为主,人工美可以充实、丰富和强化自然美,力求做到两者的和谐结合,从而把打造成为“生命山”、“生态山”。
把握好旅游发展的“起音”,还必须广泛利用社会资源。这是旅游发展特点决定的。景区内一切可能吸引旅游者的东西都可以视为资源,对于一些无效的社会资源可以通过组合成为有效资源,有效的社会资源可以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来提高附加值。如建立的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基地、中药材基地、猕猴桃基地等就可以发展成为涉农旅游。这些都是对社会资源的广泛利用。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利用不可穷尽的。社会资源的广泛开发和有效利用构成了旅游资源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差异性,构成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音。在景区内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必须坚持“六个围绕”:交通围绕旅游先行、农业围绕旅游调整、商业围绕旅游搞活、城镇围绕旅游建设、管理围绕旅游服务、文化围绕旅游挖掘。
把握好旅游发展的“起音”,必须站在全国和世界的高度,赋予旅游资源以全新的创意,必须实现“四个转变”:追求上从规模到效益的转变,方式上从数量型向数量、质量并重型转变,目的上从单纯注重经济功能向经济、社会功能并重转变,产品开发上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向多样化旅游转变,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然要求。
五、在服务与被服务上把握好“专业音”,打造文化山、文明山,做到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的关键
“人类社会的第三次浪潮是服务业的革命,第四次浪潮是信息产业革命,第五次浪潮是娱乐和旅游业的发展。”显而易见,旅游市场将呈全面化和多样化的态势。为此,把握好旅游发展的“专业音”就显得特别重要,这其中包括提高服务质量,整治旅游环境,规范旅游市场,打造旅游精品,提升对外形象等。
把握好旅游发展的“专业音”,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实现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和谐。游客可以没有,而不能没有旅游客。旅游工作中所有的经营决策、管理手段、服务措施都必须围绕这一核心问题来展开。面对人民大众对休闲需求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要对的旅游进行重新的认识和定位,要从单纯对旅游者的数量和旅游收入的关注转变到兼顾旅游质量方面,包括旅游者对特色文化的鉴赏力,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欣赏力,旅游对促进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情况等。这才能体现旅游以人为本的思想,也是构建和谐景区必须把握好的“专业音”。
把握好旅游发展的“专业音”,必须树立诚信经营的思想。诚信不仅仅是一个人最为基本的道德品质,更是旅游市场之灵魂。要以游客需要为导向,以游客满意为中心,以游客的视角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资源,使各种旅游产品和服务更加符合游客的心理需求和审美情趣,最大可能地满足他们对旅游经历和生活体验的需求,努力创造充满人文关怀的旅游环境。目前,正处于旅游市场的培育阶段,失信的事时有发生,人为地景响了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和谐。要弹奏出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和谐之音,必须以诚为先、公平交易、诚实守信、信守合同等。
把握好旅游发展的“专业音”,要从特色服务着手。围绕旅游“六大要素”做好文章。吃的方面要在研究餐饮文化上做文章,推出更多的精美食品,使游客吃下特色饭菜后还想再来,如岩蛙、将来的猕猴桃;住的方面,各宾旅馆不仅要在提高服务水平上下功夫,还要摆上景区的旅游宣传资料和纪念品;行的方面,各景区景点的路必须畅通,实行人性化管理;游的方面,各景区景点要提供优质服务,尤其要把环境搞好;购的方面,则要把最有特点的产品挖掘出来,尽可能多的利用本地民间艺术和产业资源等优势,开发出最能体现特点的旅游纪念品;娱的方面,要让具有民族特色的节目天天上演,这个还是一穷二白。
把握好旅游发展的“专业音”,必须要有规范的旅游市场,安全的旅游秩序。避免恶性竞争,多败俱伤。“安全是旅游的生命线”,是旅游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在旅游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外出旅游最关心的一个问题还是安全问题。因此,要构建的和谐旅游,必须消除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一切不安全因素。这一点,派出所在“8.6”龙潭湖翻船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中作出了表率。
把握好旅游发展的“专业音”,必须追求文化底蕴和文化含量,打造的文明山、文化山。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物资源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将稀缺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交相辉映,才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从旅游市场运作来看,初层次面的竞争是价格竞争,进一步上升到质量竞争,最高层次是文化竞争。旅游业是生产文化,经营文化和销售文化的企业。旅游者进行旅游,本质是也是购买,消费和享受文化。因此,要把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紧密结合,深入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着力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要注重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形式,讲究旅游过程的文化性和细节的文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