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地税局就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发文言

学习心得范文 发布时间:2010/10/22

市地税局就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发文言

市地税局就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发文言

首先,请让我代表市地税局向各位领导莅临我局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兄弟单位到我局就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传经送宝表示衷心地感谢!近年来,市地税局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地税局的正确领导下,突出地税工作特点,诠释文明主旨,紧扣公正执法、优化服务的行业宗旨,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市地税系统连续4年获全省地税系统目标管理考核先进单位的佳绩,连续四年获得全省地税系统“先进单位”称号;、“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综合测评活动”在全市综合测评工作中,连续两年获得行政执法组第一名的好成绩;先后荣膺“新余市十佳单位”和“江西省第九届、第十届(-)文明单位”称号。全市地税系统50%以上县(区)局全部获省级文明单位,城区分局和农村基层分局获市级文明单位,实现精神文明创建“满堂红”。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在实现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上下功夫。我局始终坚持把创建文明行业融入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中,突出重点,切实做到了有组织、有规划、有目标、有措施、有经费、有考核。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全市地税系统建立起比较科学完备的指标体系,使创建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一是在制度上做到有章可循。我们在全市地税系统制定了争创文明行业等文明创建工作的一系列制度。市局专门成立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市系统的文明行业创建工作,全市各级地税部门要也按照要求成立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同时建立了精神文明建设专项经费预算制度,增加了对争创工作的投入,每年在安排经费预算时单列精神文明建设专项经费。二是在方向上做到目标明确。我们每年制定全市地税系统文明创建总体目标,把“在全市地税系统建设一支思想道德好、文化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廉洁高效的地税干部队伍,实现以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为主要标志的地税行业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作为主要,同时每年制定定切实可行的争创规划,细化、量化争创目标,将目标和要求落实到每个单位和个人,做到层层有目标,人人有责任。对每一个具体目标,强化考核和监督,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列入全年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三是在手段上做到以信息化为依托。我们利用各种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从完善创建机制,积极构建以纳税人为中心的纳税服务体系,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地满足纳税人的合理需求。依托现代科技,积极推行多元化纳税申报。积极推行了远程电子申报、网络申报等多元化报税方式,并加快“银税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方便纳税人。通过新余地税网站、电子触摸屏和地税服务热线,为纳税人提供各类涉税资讯、政策咨询、法规查询、办税指南、举报投诉等便利,提供更加周到细致的个性化服务,通过信息化手段,增强文明服务的科技含量。

二、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引导干部群众广泛参与、焕发创建热情上下功夫。我局特别注重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在各项工作中更多地体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通过创新工作机制,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吸引广大人民群众自觉主动地参与精神文明建设,使干部职工真正成为创建活动的主体。一是大力培育精神文化。文明始于内心。为此,我们坚持把“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团队价值高于个体价值、社会价值高于部门价值”作为地税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秉承“和谐聚力、诚信服务、争做第一”的地税文化核心理念,在广大干部职工树立了争做第一的精神文化,起到了文化耕心,以文化人的作用,从而使“见红旗就扛、有第一就争”成为全市地税系统的共同追求,成为迸发新余地税事业发展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支撑。二是大力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在全系统开展了争创“先进领导班子”、“先进机关科室”、“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员”、“巾帼文明示范岗”等一系列活动。着力营造人人争当“五种模范”(好学上进的模范、勤政廉洁的模范、求真务实的模范、开拓创新的模范、团结协作的模范、勤俭节约的模范),鼓励比学赶帮,在全系统兴起学习先进、争创先进、赶超先进的的良好氛围。三是全面推出劳动创新竞赛活动。我们通过开展优质服务竞赛、微机开票无差错竞赛、专业技术微机操作竞赛、稽查能手竞赛、“百、千、万”岗位练兵竞赛、合理化建议竞赛、基层六好达标竞赛、金点子竞赛等八项竞赛活动,把广大地税干部群众的智慧引导到聚精会神搞建设,群策群力谋发展上来,极大地调动了干部职工投身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文明创建工作注入活力。以来,我们先后推出11个副科级领导职位,在全系统公开竞争选拔。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对8名表现优秀的基层分局长充实调整到县区局及直属单位领导班子,对10名副科级干部进行了岗位交流,对3名表现突出的副科级干部提拔到正科级领导岗位,对4名优秀后备干部提拔到副科级岗位。用人机制的科学化,良好的用人导向,使一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提拔到重要岗位,真正达到了提拔一个干部,激励了一批人的带动作用。五是把创建活动与干部群众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创建过程成为服务干部职工的过程。我们从解决干部职工最关注的突出问题为重点,从干部职工最欢迎的事情做起,从干部职工不满意的问题改起,积极主动地为干部职工办好事、办实事,关注干部职工困难群体,让干部职工从精神文明创建中得到实惠。

三、大力推进依法治税,在严格执法、公正执法上下工夫。社会呼唤法治,法治彰显文明。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是时代的要求、发展的需要、文明的展现。为此,我们坚持把精神文明创建与推进依法治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在推进依法治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一是依法征管,地方税收在聚集地方财力的作用明显增强。全市各级地税部门始终坚持发展为大,发展为重,发展为先,创新征管办法,通过依法征税,千方百计把地方经济发展的成果反映到地税收入上来,进一步强化了地方税收的聚财功能。9月以来,先后由市政府发文出台了《新余市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税收征管办法》、《新余市机动车辆税收征管办法》、《新余市自用出租房屋税收征管办法》和《新余市饮食业、旅店业地方税收征收管理暂行办法》。4个办法推行后,六个行业税收收入大幅度增长,有力推动了全市地方税收收入大幅增收。,全市地税收入完成6.23亿元,增收1.57亿元,33.7增长%,并且实现一年内连续突破5亿、6亿元大关,增幅居全省第一,地税收入占地方可用财力达58%。,收入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全市共组织入库地方税收和教育费附加8.1亿元,同比增收1.88亿元,增长30.18%,连续突破7亿、8亿元大关,连续七个月增幅居全省第一,地税收入占地方可用财力达60%。今年以来,我们继续加大了管理力度,全市地税收入在去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增收态势,1-2月,全市共实现地方税收及教育费附加1.5个亿,同比增长34.5%。二是关注民生,地方税收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地位明显提高。认真落实了下岗再就业地方税收优惠。共减免税款3602万元,其中落实下岗再就业政策和提高个体营业税起征点政策共减免税款1791万元,惠及全市3426名下岗再就业和个体工商业户。强化分配调节职能,全面落实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费用扣除标准提高的政策,确保了中低收入者享受税收优惠;以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为主线,大力开展房地产、水泥生产、货物运输、广告业重点企业专项检查,有力打击了涉税违法行为,为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地方税收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强化执法监督,地税干部的执法行为明显规范。大力推进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规范管理流程、定义工作标准,对全市地税系统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从组织到个人、从业务到政务等一系列管理活动实施规范化建设,形成权力层层分解、工作环环相扣、相互联系制约的管理链条。积极推行执法责任制,进一步规范和明确了每一个执法岗位履行职责的步骤、程序、时限、执法方式以及岗位之间的衔接方式,严格了过错责任追究,逐步实现地税执法权利的责任化。全市地税系统因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达218人次,扣款达7726元。强化社会监督,规范服务行为。我局在全系统开展了“征纳互评、共铸诚信”活动。即每月从申报及时、准确和规范的纳税单位中评选5名“优秀办税员”,同时由纳税人和聘请的义务监督员对地税窗口人员服务质量进行评议,评选出3名“服务标兵”,从而不断提高了社会税收遵从度,纳税人服务满意度,各级党政认同度。一名澳商用英文在我局《纳税服务指标满意度评定单》中写道:“对每一个纳税人你们都给予了最好的服务,你们高效的服务是最棒的。”

四、开展“文明帮建”活动,在促进乡风文明、拓展文明创建领域上下工夫。开展“文明帮建”活动,促进乡风文明,是全省“科学发展,和谐创业”主题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大举措。市局党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帮建措施,成立了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机关党委、办公室、后勤服务中心负责人及工会骨干共有6人组成的帮建工作组,建立信息沟通、工作联系制度,把文明帮建工作纳入地税工作总目标,与其他业务工作同计划,同落实,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来管理。从开始,与分宜县湖泽镇罗沙村石屏山村民小组建立了文明共建关系,签订了《共建文明示范村协议》,确立了以建一流“特色文明村”的共建目标。我们帮助协助村小组建立了《石屏山村小组文明创建五项内容》、《石屏山村小组村规民约》,《“五好文明家庭”评选条件》、《卫生评比制度》、《文化(体育)中心活动制度》等12项文明创建制度,为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保证;投入了3千元建立了思想道德、文明公约、科普文化宣传栏,悬挂了统一规范的永久性牌匾;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针对村中杂草众生,垃圾乱倒,鸡鸭乱跑,柴草乱堆,杂物乱放等现状,提出了村容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