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让科学发展观扎根新农村心得
切实让科学发展观扎根新农村心得第2页
,夯实经济基础。立足区位、资源、资产等优势,指导各村利用亲情、友情、乡情,四面出击,招商引资,增加村级收入,推动新农村建设进程。房村镇磨山峪村围绕西红柿、桑蚕、畜禽养殖等主导产业建立科技示范园,引进了由宝来利来投资2200多万元的生态养殖项目和泰安市磨山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农业生态度假旅游项目,村集体年增收20万元。北滕村先后引进腾盛矿山机械厂、聚金源纸箱厂、瑞丰服装厂等8家规模企业,村集体增收30余万元。依托资源优势,壮大集体经济。利用当地资源条件(如荒山、窑厂、矿山、旅游、水资源等)突出的优势,通过合理开发和挖掘,想方设法盘活资源,为集体经济的发展注入经济活力。天平街道大陡山村做活荒山淘金的文章,绿化荒山,投资1000万建成泰山极顶茶苑,形成了一个吃、住、游、娱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圈。下港乡木营村依靠林果开发拓富路,观赏林、生态林、果品林一起上,栽植生态、观赏树种达700多万株,18000亩荒山成为一片绿色的海洋,仅果品一项每年增加群众收入600多万元。
利用集体积累,发展村办企业。对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村,引导他们将资金闲置建造厂房,投资实业,在实现村级经济的“滚动式”增长的同时,也为村民拓宽了增收渠道。天平街道池子崖村投资100余万元建成免烧砖厂,年产值400万元,纯利润60万元;投资100余万元,建立“拌合站”一处,纯利润200余万元;投资200余万元,成立金龙供水有限公司,直接供应热电厂生产用水,每年纯收入可达100万元。今年该村预计实现集体年经营性收入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100元。粥店街道大辛庄村依托泰安旅游经济开发区,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拿出集体积累建设了泰山天庭乐园,四年以来共接待游客115万余人次,总收入余万元,村集体每年纯收入160万元,解决就业劳动力70人。
组织专业协会,增加村级收入。立足农业产业特色,引导各村党组织牵头成立苗木、林果、蔬菜等专业合作社(协会),为农民提供技术、信息、销售等服务,帮助农户及时发展适销对路农产品,增加集体收入,促进农民增收。夏张镇朱家庄村,探索“村集体+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的合作社建设新模式,以樱桃收购市场为平台,把周边13个村、700多个农户联合起来,用小樱桃闯出了大市场。角峪镇纸房村联合泰山医学院和山东农业大学成立了“绿萃天然植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公司+ 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使中草药种植走上了产、学、研相结合,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先后开发培育出了40多种中草药,目前基地自控面积有1000余亩,辐射带动面积达5000余亩,年产量1400吨,村民收入达6000元。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农村是农村科学发展的根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发展的最终目的和落脚点是为了造福人民。岱岳区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通过扎实开展“九个一”活动,认真实施“城乡双融”工程,持续关注民生,切实保障民利,不断维护和发展群众福祉,把实现群众的根本利益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使发展的成果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上,体现在城乡面貌的改变上,体现在老百姓的笑脸上。那一世范文网
在村级开展“九个一”活动,即开好一个动员会,托清一遍党员底数,进行一次集中学习,开展一次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发放一张征求意见表,召开一次党员民主分析座谈会,制定一个整改计划,写出一份活动总结、解决一批实际问题,人民群众得实惠。全区共开展集中学习1098场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9600余人次,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158个,为群众办实事、好事5097件,全区党员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切实发挥了党员在推进基层发展中的骨干作用。化马湾乡石湾村党员佟传林带领3名群众,投资35万元,创办鸭肉制品加工厂,带动了周围养鸭专业户发展,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200多人,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该乡由党员干部领办联办的产销联合体己发展到300多个,一人领出一群、一群带出一片的头雁效应益加突出。房村镇在天津葛沽成立驻津务工支部委员会,充分发挥外出务工优秀党员的作用,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为流动党员安了一个“家”,务工党支部成为流动党员与家乡党组织联系沟通的信息中心和桥梁纽带。
针对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造成城乡发展的不平衡的问题,以统筹城乡党建资源为抓手,以“城市融入乡村、干部融入群众”为主题,制定出台《关于在区直机关开展党建资源“城乡双融”主题活动的意见》,组织全区77个区直机关党(总)支部与77个村党支部建立联合党总支,组织30个年纳税过百万元的企业和30个实力较强、党建基础较好的村(社区)与60个年集体经营性收入3万元以下的村结成共建对子,选派200名区、乡机关干部到基层挂职包村,促进各类优势资源在城乡之间的有序流动、均衡配置和优化组合,着力构建以城带乡、优势互补、双向受益、共同提高的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区、乡机关干部严格按照民情掌握到户,政策宣传到户,问题解决到户,温暖关怀到户,技术服务到户,项目扶持到户的“七到户”要求,扎根基层,真情奉献,引领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农村干部工作能力提高,带动农村党员综合素质提高,带动农村党建工作水平提升,让城乡和谐共发展,共为“双融”村投入资金1906.2万元,争取协调各类无偿资金427.5万元,硬化村内道路105.8公里,新修水渠4700米,打井25眼,埋设地下管线10080米,架设电缆6445米,捐赠物资折款605.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