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时期市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思想学习范文 发布时间:2010/9/21

十五时期市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第2页

业集中在第三产业,主要是服务业,这是今后失业人员的主要就业渠道。在具体就业区域的选择上,社区服务的潜力很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城镇建设现代化的趋势,各种生活服务需求日益增加,应将这些潜在的需求变为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途径,并逐步建立一个规范有序的服务市场。以基层组织为依托,在社区服务方面深入挖掘潜力,积极探索企业与社区联合共建社区服务中心的办法,对社区资源进行整合和拓展,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企业出钱,社区出地、出力,创办社区信息、科技服务平台,为失业人员安置就业岗位。
(二)积极促进农民增收
1、狠抓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用现代工业的理念来谋划农业,统筹城乡发展,合理配置资源,增加农业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投入产出率和商品转化率。狠抓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把结构调优、规模效益调大、增收潜力调强。在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努力加快富硒茶、畜牧、道地药材、特色蔬菜、魔芋、干鲜果等优势板块基地建设。建立完善种养与加工企业及市场的产销联接形式、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等机制。走“公司+市场+基地+农户”的路子。加快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建立起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通过加工增值拉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对具有资源好、效益高、并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实行保护政策,在信息、技术、资金、法律保障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逐步形成一批新兴支柱产业和专业化乡、专业化村及专业大户,特别抓好以特色农副产品为原料的贮藏、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努力发挥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的带动辐射效应,不断推进产业升级和精品名牌规模效益的形成。
2、建立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好务。努力搞好“三服务”,切实帮助基层、企业和农民排忧解难,为农民增收创造宽松优越的环境。在结构调整前,要帮助搞好“调什么,怎么调”的指导服务;调整中,要帮助组织好资金、物资、科技等跟踪服务;产出后,要帮助搞好销售服务。积极引导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民提供及时全面的服务。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确保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基础上,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稳妥有序地进行土地流转,逐步提高土地经营的集约化程度。积极扩大农民就业范围,特别是保护发展好打工经济。加强劳务中介组织的建立与完善,强化功能,搞好服务,作好资源调查、信息传递、岗前培训、跟踪服务等工作,适时帮助他们解除劳动环境、纠纷、报酬、法律保障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有效的流动。建立金融机构对农村社区服务的机制,明确各金融机构为“三农”服务的义务,扩大农户小额信贷。要鼓励开展适宜的担保业务,加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不断增强农业的抗御自救能力和发展能力。要创新科技推广制度,积极引进、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建立信息平台,发展电脑农业,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发挥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积极性,兴建一支层面多、联系广、素质高的农产品流通专业化队伍,做到组有流通大户、村有流通分队、乡有流通公司、县有流通集团,产业有流通协会,并加强彼此间的联系与协调,促进农产品大流通格局的形成。
3、加强农村基层组织,逐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基层组织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切实搞好服务,将党对农村的各项政策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到广大农民中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为农民增收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智力支持和安全的社会环境。积极向上争取和向外引进项目、资金和技术,并作好专业化生产、家庭个体经营等各个环节的指导和管理,下大力气帮助农民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增加对节水灌溉、人畜饮水、种子种畜、乡村道路、草场围栏、水电沼气、乡村办学、医疗卫生、通讯、广播、电视以及森林保护等与农民生活和生产发展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不断扩大农民的生存发展空间。要通过政府资助、民工建勤等办法加快乡村公路建设步伐,尽快解决农用物资和农产品输入输出难的问题。加快农村集镇建设,特别是加大对边贸中心集镇建设的力度,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不断增强城镇的经济集散、辐射功能,促进城乡经济良性互动,为农民增收提供广阔畅达的空间和途径。加大扶贫帮困力度,逐步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改善农民的就业、就医和居住条件,不断提高农民的自救能力和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