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时期市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思想学习范文 发布时间:2010/9/21
十五时期市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十五”时期,我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过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经济获得了较好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一、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一)城市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收入结构发生变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63.41元,比的5628.31元增长25.5%,年平均增长5.1%。从收入构成来看,到,工薪收入由4732.70元上升到5055.95元;经营性收入由151.60元上升到835.82元;转移性收入由449.37元上升到1233.82元,转移性收入中,养老金或离退休金,由210.35元上升到861.16元;财产性收入从192.37元下降到166.05元。借贷收入从2301.65元下降到1650.70元,借贷收入中,提取储蓄存款额从1441.10元下降到1153.28元;人均借入款341.87元与基本持平;住户贷款从451.11元下降到94.97元。
(二)农村居民收入稳中有增,收入结构变化较大。“十五”时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520元增加到1643元,增长8.1%。从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从325.31元上升到515.39元,其中,从非企业组织中劳动得到的收入36.19元,减少39.5%,在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的收入273.01元,外出从业得到收入206.19元,分别增长100%、59.6%。家庭经营收入从1796.50元上升到1884.07元。家庭经营收入中,第一产业收入1721.57元,增长10.4%,第二产业收入48.31元、第三产业收入114.19元,分别下降49.3%、24.7%。财产性收入27.16元,是的3.9倍。转移性收入184.12元,下降6.1%。
二、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状况也随之不断改善,逐步向消费需求多元化,消费结构合理化方向发展。在追求物质生活质量的同时,追求充实的精神生活,人民生活水平正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
(一)食品消费由量的满足转向质的提高
餐桌上的饮食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主食减少、副食增加,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由吃饱转向吃好,已成为全面反映城乡居民的饮食消费观。
与相比,城市居民人均用于食品消费支出从1739.44元上升到1934.96元。从食品消费构成来看,人均消费粮食251.57元,增长1.2倍;肉禽及制品401.91元,增长64.1%;油脂类90.15元,增长87.8%;蛋及蛋制品52.08元、水产品类39.97元、鲜菜162.12元、干鲜瓜果类136.59元、奶及奶制品41.06元,分别增长18.3%、54.9%、6.5%、45.9%、20.8%。
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890.92元,与相比,增长13.9%。从主要食品消费量来看,主食消费支出减少,副食消费支出增加,粗粮减少,精粮增加。与相比,人均消费粮食178.19公斤,减少37.5%;薯类7公斤,减少87%;玉米39公斤,减少33.9%;豆类及制品6.4公斤、蔬菜瓜果类162.83公斤,分别增长34.5%、5.1%;奶及奶制品消费量比增长5倍。恩格尔系数51%,下降了6.4个百分点。
(二)衣着向中高档方向发展
从衣着消费的档次看,城市居民的衣着从低中档提升到中高档次。衣着观念从穿暖穿好逐步向追求品牌化、高档化、时装化、个性化衣着观念发展。农村居民的衣着消费也有了很大改观,已由过去缺衣置衣的被动消费过渡到注重服装面料、款式、品牌及整体搭配的主动消费。
,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670.56元,比增长14.8%。其中,人均购买各种服装支出486.62元,增长24.3%;平均每件服装的单价91.98元,增长63.5%。
农村居民人均购买衣着89.52元,比增长34.1%。平均每件服装的单价36.45元,增长24.1%。
(三)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十五”时期,我市城乡居民更加注重住房条件的改善。城市居民的住房朝着宽敞明亮、装修高档、功能齐全、使用方便的方向发展,有相当多的家庭,在拥有旧房的基础上,再买高档新房,旧房用来出租,增加收入。少数人家还住进了建有车库的别墅式住宅。农村居民住房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消茅”工程,财政投资2620万元,建房面积435187平方米,解决了5593户农村特困户的住房问题。让全市所有农村特困户告别了茅棚、岩洞,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再加上农村“五改三建两提高”的文明新村、生态家园建设,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建沼气池,建农家房舍,建致富园;让农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卫生、燃料使用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8.9平方米,比增长62.8%。城市居民的住宅中,26.4%属单栋住宅。,农村居民人均拥有住房面积38.46平方米,比增长7.7%。平均每个农村居民拥有钢筋混泥土结构面积的房屋7.3平方米,增长59.7%。18.6%的城市居民用上了方便、卫生的天然气,部分农村居民用上了液化气,使用柴草作燃料的农户由的50%,减少到15%;农村居民用水也得到改善,使用自来水的农户占36%,增长19%。
(四)医疗保健意识进一步增强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未来生活充满了希望,健康长寿成了每个人的追求目标。城乡居民用于医疗保健的支出大幅增长,支出比重明显上升。
,城市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390.98元,比增长80%,占消费支出的7.5%,上升3.4个百分点,其中人均购买滋补保健品15.23元,增长2倍。农村居民人均用于医疗保健的支出也大大增加,为81.59元,比增长53.9%。
(五)交通通讯成为消费亮点
“十五”时期,我市的道路、通讯设施进一步改善,为城乡居民提高交通通讯消费水平创造了条件。城市居民已经不满足于将摩托车作为家庭交通工具,纷纷将目光瞄准家用小轿车,部分收入较高的家庭购买了私家小轿车。通信业发展迅速,手机普及到城市和乡村的每个角落。
,城市居民人均用于交通通信支出556.12元,比增长61.2%,其中,交通支出184.63元,增长15%。“十五”时期,购买家用汽车的户数明显增多,每百户城市居民购买家用汽车达2.11辆。通讯消费水平飞速发展。城市居民通信支出371.49元,比增长90.5%,其中,购买手机、座机等通讯工具人均支出90.38元,增长4.3倍。每百户城市住户拥有移动电话128部,增长17.3倍;人均通信费用支出也由的173.14元上升到的281.12元,增长62.4%。
农村居民的交通通讯条件也有很大改善,表现在支出增加,比重上升。,人均用于交通通讯支出为167.69元,比增长2.4倍;交通通讯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为9.6%,上升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每百户购买摩托车15.85辆,上升4.3倍。农村居民每百户只有0.38部手机,每百户拥有手机数达到了55.5部。
(六)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加,精神生活日益丰富
“十五”期间,城乡居民不仅物质生活得到较大改善,而且精神生活全方位得到提高。城市居民教育费用由人均456.9元,下降到325.75元。人均用于参加健身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的支出费用238.3元,增长1.1倍。
,农村居民人均用于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162.9元,比增长28.1%,其中,人均文化教育娱乐用品支出39.4元,增长29%。文化教育娱乐服务费支出123.5元,增长27.9%。用于休闲、旅游的支出费用比增长2倍。
(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加,家庭耐用消费品增加
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2376.55元,比增长1.7倍。五年中,城乡居民在解决吃好穿好的同时,还购买了科技含量高的大件耐用消费品,积累了家庭财富,提高了生活质量。除交通通讯工具成为消费热点外,其他高档家庭耐用品的拥有量也显著增加。末,城市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电脑21.06台,微波炉13.85台,彩色电视机116.34台,空调25.46台,分别比增长2倍、3.6倍、16.3%和7.5倍。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电话27.7部,比增长8.6倍,移动电话由每百户0.38部增加到55.5部;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63.4台、电冰箱4台、洗衣机43.6台、电风扇51.5台,分别比增长3.2倍、1.5倍、1.6倍和81.5%。一些农村居民还用上了微波炉、淋浴热水器等高档耐用品。
三、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回顾过去的五年,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给全市人民带来了巨大实惠。但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缓慢,大大低于城镇。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与收入增长不协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增长了25.1%,但消费支出仍停留在的水平,还有一部分家庭只满足于吃、穿、住等基本消费。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比增大2.5个百分点。农民的生活虽然有所改善,但质量不高。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收入是基础,因此,“十一五”时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一)努力增加城市居民收入
1、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努力提高低收入阶层收入水平。进一步完善失业、医疗、养老和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缩小收入差距。进一步加强社保基金的筹集与管理,真正做到专款专用。保证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费和城镇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费按时足额发放,把定期救助与一次性救助、大病救助、意外伤害救助结合起来。从法律上规范城镇的社会救济标准、救济对象、政府责任等,使城镇社会救济各项工作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和社会化的轨道。
2、加快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城镇就业机会。城镇就业是收入的主要增长点,因此,必须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有效提高就业率,使更多的人能够获得稳定收入。一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紧围绕优势资源开发,进一步加快推进工业兴市步伐,上大项目,抓支柱产业,建工业园区,积极招商引资,提高竞争力,发展壮大工业经济,增加就业岗位。二是加快以旅游业为主的服务业发展。具有生态环境优美、民族风情浓郁、文化特色鲜明的优势。要将旅游业的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围绕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带动交通、餐饮、住宿、商贸及娱乐服务等行业的发展,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三是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企业改制的下岗工人和政府精简机构的分流人员,大部分流向了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缓解就业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民营企业的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政府给予大力支持,政府部门应进一步转变工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优化发展环境,切实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引进人才难,经营待遇不平等的问题,促进全市民营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
3.将城镇就业工作列入社区发展建设规划。从低收入群体现状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