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社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农信社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第2页
正了经营方向,经营效益逐步提高。惠东联社原先投入到工商企业的部分贷款逐步转移到“三农”上来,利息收入的35%都来自这种模式,农信社也尝到甜头,,全县农信社存、贷款规模位居全县金融机构首位,经营利润同比增加811万元,增幅121%。五是通过公司牵头,政府引导,金融支持,能够充分地利用农民手中分散的土地、撂荒地和山坡地资源,建立更多的养殖示范基地和绿色水果、蔬菜种植基地以及一村一品的专业村种养基地,从而达到金融资本资源、土地资源、政府政策资源、公司信息和管理资源等方面资源整合,达到区域经济全面均衡发展的目的。
三、“东进模式”启示
东进模式的实践证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路径。而建立有效的“三农”金融和经济双赢的制度安排,构建好“三农”信贷投入引导机制,才能有效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主要启示:
(一)强化政府服务职能,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保证。多年来,各级政府和农业、畜牧、工商、税务、农信等有关部门切实加强对东进农牧的引导和服务,努力营造企业发展宽松的政策环境、完善的法制环境和适宜的体制环境。实践证明,要发展现代农业,农民脱贫致富,必须在政府的引导下,走“企业+金融资本+农户”的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企业努力、潜心经营、金融支持,农民集中、产业运作,将将政府政策优势和企业生产、管理优势以及农村金融资金、农民土地资源充分结合、滚动发展,从而达到富民兴社的目的。
(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是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路径。一要采取扶持壮大一批、招商引进一批、激活民资兴办一批的办法,着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农村工业化发展,使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向“多样化、优质化、营养化、安全化”方向发展,切实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条。二要提高科技含量,增加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力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打造品牌,争创名牌,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三是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企业经营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三)依托自然条件培育原料基地,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选用条件适合的,建立农业生产基地,由公司牵头,组成合作经营组织(合作经营网),由合作组织把农民组织起来,形成基地,实行产业化种植、现代化管理、集约化经营。东进农牧正是坚持了一手抓产品加工,一手抓基地建设,产业链涵盖生产餐桌全过程,对产品质量实行全程监控和追溯,有效地防止了产品受到污染,降低了原料销售的市场风险。同时,公司实行的保护式、服务式和返利式利益机制,实现了公司和农户的双赢,得到了种养户的大力支持和拥护,促进了企业做大做强。
(四)加强财政政策与信贷政策的协调配合,是促进农业产业化快速、稳健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是弱势产业,政府有义务加以扶持、引导、推进,如对龙头企业在税收、土地使用、市场准入、财政贴息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同时参照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的政策与组织形式,制定对农村龙头企业开办担保公司的准入、退出、规避风险、监管、协调机制,缓解龙头企业融资难或风险大。可以先行试点,政府宣传与推动龙头企业担保公司的建立,为合作经营提供相应的政策平台。
(五)大力发挥金融促进作用,是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发展现代农业,也是提高农村投资的回报率,回报率高了,对资金的吸引力也就大了,这是一个可以预期的良性循环。从这个角度看,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浇灌,而农村金融在现代农业的进程中也同样会获益匪浅。目前国内对加快构建功能完善、竞争有序、健康发展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呼声日益强烈,从农信社层面讲,作为支农金融主力军,理应发挥主导作用,抓住深化改革机遇,在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有所作为。一是要大力推进以点带面的信贷支农模式,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为基础,积极探索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高效信贷支农模式,选择适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特色的贷款投放方式,有效规避信贷风险,实现信贷资金的良性循环。二是要商同政府对农业基地贷款,实施农信社放款、政府贴息方式发放。尤其是对发展“一村一品”产业的,优先实施此项政策。三是要实行适当的政策倾斜,对基地农户和龙头企业贷款实行利率优惠。四是要加快农信社金融产品创新,完善支农贷款操作流程再造,及时为涉农企业和农户提供多元化服务。五是要完善对“三农”经济支持的保障机制,尽快探索成立农业保险公司,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提供全套保险,提高农业抗灾和补偿能力,消除金融支持的顾虑;试行农业保险贷款,由保险公司对农业贷款进行承保,分散贷款风险,提高金融投入的积极性。同时建立农业产业化贷款担保基金,为龙头企业的贷款提供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