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式下如何加强农信社信贷管理的思考
新形式下如何加强农信社信贷管理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国有商业银行逐步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县域经济的发展重任理所当然地落到了农村信用社的肩上,尤其是农村基层信用社不容质疑地成为了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和新形势下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在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的同时,如何解决信贷业务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进一步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尽快建立全新的信贷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确保信贷资产质量不断改善,进一步提升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水平,全面实现自身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是当前乃至今后应重视的问题。这正是目前全体农村信用社系统员工普遍关注的焦点。笔者结合自身工作体会与实际,就如何围绕构建信贷新文化,健全内控新机制,加强和完善信贷管理工作谈几点浅见,以供商榷。
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信贷人员整体素质。一是大力构建学习平台,将健康的信贷文化思想、行为及职业道德,通过人这一特殊载体进行有效传导和贯彻;二是建立长效的信贷培训机制,根据新时期信贷工作要求制定培训计划,让信贷人员针对性的不断“充电”,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信贷工作需求;三是通过整合现有人力资源、公开招聘、选拔信贷人员和加大培训力度等措施,把优秀的人才放在信贷岗位上;四是建立信贷人员等级管理制度。通过科学设置评定信贷人员等级、建立科学的信贷考核目标体系和信贷考核的激励机制,让信贷人员的工作实绩得到高额回报和实现个人价值,充分调动信贷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切实执行信贷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一是严格执行贷款“三查”制度,对每笔贷款都必须认真做好贷前调查、贷时严格审查、贷后尤其需要跟踪检查。同时要本着安全性、效益性原则,对借款人、保证人的主体资格、资信状况和合法性、手续完整性进行审查,并要重视客户各种佐证材料的搜集,做到尽职调查,全面掌握客户的资产和生产经营及盈利能力,确保贷款对象准确、贷款金额适度。二是严格贷款操作规程,特别是对每笔贷款从申请―调查―审查―审批―发放―贷后检查―收回等每个环节的相关操作流程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细化各个环节的责任,全程监控每笔贷款的风险点。对每笔贷款都要坚持调查人,审查人,决策人等岗位进行审签制度,即由包片信贷人员签注调查意见后,经过审查人审查及审批人员审批后发放,杜绝人情、关系等贷款。三是建立主责任人制度,严格责任界定。主责任人制,即第一责任人制,是适应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发展需要,在实行审贷分离、明确岗位职责和部门职责的基础上,针对有决策权人在决策各环节中的作用及行为而承担责任的管理制度。主责任人制的建立,是对信贷决策各环节有决策权人管理责任的进一步明确,有利于规范信贷决策行为,有利于克服多年来信贷业务逐级报批而由一人承担责任或名为集体承担责任而实际无人承担责任的弊端,是信贷管理制度的又一个创新。通过建立主责任人制,进一步强化责任人的责任意识,确保责任人严格认真履行职责,共同为信贷业务的稳健发展负责,共同为提高信贷资产质量负责,共同为防范和化解贷款风险负责,建立有效的信贷风险监管机制。信用社权限内办理的信贷业务,信贷人员为调查主责任人,业务副主任为审查人承担审查主责任、主任为审批决策人承担决策责任。经审贷小组审议通过的信贷业务,审贷小组成员共同为真实性和合规合法性负责,并承担相应责任。四是强化制度制约,严格责任追究。冷静分析多年来信贷管理不规范和违规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除信贷管理制度本身不完善的原因外,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原因,那就是有章不循,违章不究或追究不严,使信贷人员存有侥幸心理和依赖思想,养成了一边纠正一边违章或只查违章不认真纠正的不良习惯,可以说已经给我们带来了沉痛的教训。为了确保信贷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尽快改变信贷人员的惰性思维,必须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调查、审查、审批各决策环节有关人员的责任,规范主责任人的行为。加强内部稽核监督检查,强化对客户的贷后监管,及时发现信贷运行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掌握客户的风险状况。做到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序时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对重点社、****存在的重点问题,重点进行检查,严格责任认定和责任追究,做到发现一个查处一个,始终对信贷违规现象形成高压态势。通过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使信贷人员逐步养成按制度办理贷款的良好工作习惯,转变重放轻管的工作作风。五是确保信贷管理的正面奖惩激励和约束机制的有效执行。
三建立内部评价体系。首先,在明确责任,实时监控的前提下,应完善现有授权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信贷管理部门工作程序内容及应承担的责任,逐步完善信贷管理制度,减少干预行为,提高服务效率。应针对公司类项目大额贷款、微小企业贷款和农户贷款分别建立不同的授权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大额非农贷款的发放,有效防范大额贷款集中度风险。
其次,推广农户贷款授权、授信管理新模式。针对农户和其他自然人贷款,可以借鉴、推广农户授信联保贷款“一证通”做法,在推广过程中要加强基层社授信评定小组的建设,在落实贷款责任制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激励约束兼容的考核机制,通过导入市场营销激励机制等手段,将经营绩效与基层社信贷人员切身利益结合起来。要逐步提高信贷管理科技化水平,不断完善农户经济档案内容,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快研究开发“农户经济档案”管理程序,增强科技含量,提高管理效率。随着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逐步完善,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以地域为单位组建“农民信用卡”中心,在统一授信额度内,集中管理小额农户贷款,基层社负责信用档案信息的搜集和前台发放,农户可以在核定的额度内“随用随贷”“周转使用”。这既能大幅降低信贷成本、提高效率,也能有效杜绝冒名贷款。
第三,建立农村信用社内部评级体系。可以在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中引入内部评级法。农村信用社建立客户信用等级评定体系,对科学识别、评价客户信用状况,优化客户结构,对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积极探索建立适合公司类项目贷款、大额贷款、微小企业贷款和农户贷款客户不同特点的信用评级制度,并将信用评级标准按区域经济状况予以区分。建立大额授信客户、大额贷款风险集中度、关联交易和关系人贷款管理制度,科学评定客户授信额度,坚持发展与风险防范并重的原则,完善授信管理制度。
第四,规范信贷档案管理。作为序时性真实反映信贷业务和信贷运行,明确信贷责任的信贷档案,是信贷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按照完整、实用、规范、安全的原则,进一步明确信贷档案管理的标准、内容、范围,将审贷小组审议、贷审会运作资料和客户资料分别归档保管,序时、分类装订保管。
四推进信贷管理电子化和信息化建设。农村信用社要加强信贷管理,当务之急是加快信贷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各级联社应优先确保一定比例的资金,重点加快基层社电子化建设进程,做好人员培训,提升基层社管理水平
(一)稳步推进信贷管理电子化建设。要研究建立全社统一的信贷业务电子化处理系统,实现信贷业务数据的集中管理与维护,强化对业务处理流程的刚性控制。上级主管部门应牵头组织开发和推广,或研究论证现有已开发的信贷管理系统,或考察评估引进国内外银行同业先进的信贷管理系统。
(二)探索建立信贷管理信息系统。要建立上下级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的对称性和充分性。建立信贷管理工作重点联系制度,加强与联系社之间的对话,将联系社作为试验的基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信贷管理网页,并及时把有关文件和学习资料在网上公布,使之成为全社信贷管理人员学习交流的平台。
五积极推进信贷文化建设。一是更新理念,构建信贷管理的长效机制。二是建立建全信贷风险防范、控制机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信贷管理办法和制度,建立信贷结果评价体系,建立信贷风险预警、控制、保全体系,实施客户评价办法,纠正信贷业务管理过程中的偏差,建立良性互动的沟通渠道,确保信贷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