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经验交流范文 发布时间:2012/8/3

关于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第2页

道水平,自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四、加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建设

(一)推进应急平台体系建设。依托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网络,规范技术标准,充分整合利用现有专业系统资源,统筹规划建设具备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辅助决策、调度指挥和总结评估等功能的综合应急平台,形成沟通上下、连接各地和各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高效的应急平台体系。要加强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按照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原则,建设具备监测监控、预测预报、信息报告、辅助决策、调度指挥和总结评估等功能的统一高效的应急平台。
(二)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要建立充分发挥公安、消防、武警以及预备役部队和民兵的骨干作用,卫生、市政、危化品处置、公用等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各负其责、互为补充,企业专兼职救援队伍和社会志愿者共同参与的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各类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建设,改善技术装备,强化培训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专家队伍,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专业特长和技术优势。逐步建立社会化的应急救援机制,大中型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要建立专职或者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并积极参与社会应急救援;加强对志愿者队伍的招募、组织和培训动员,鼓励志愿者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三)加强各类应急资源的储备建设。建立县、镇(区)和基层单位应急资源储备制度。在对现有各类应急资源普查和有效整合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应急管理所需物料、装备、通信器材、生活用品等物资和紧急避难场所,以及运输能力、通信能力、生产能力、电力供应能力和有关技术、信息的储备。积极实现各类应急资源综合动态管理和资源共享,保证及时补充和更新,提高统一调配能力。要建立重要物资监测网络及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保障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工作的需要。健全应急物资社会捐赠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在应急物资的生产和储备中的作用,实现社会储备与专业储备的有机结合。
(四)积极开展应急管理培训。县专项应急指挥机构、各镇(区)、各有关部门要制订应急管理的培训规划和培训大纲,充分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做好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积极开展对地方和部门各级领导干部应急指挥和处置能力的培训。加强各单位从业人员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培训,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强化培训考核,对未按要求开展安全培训的单位要责令其限期整改,达不到考核要求的管理人员和职工一律不准上岗。县应急管理机构要加强对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的组织和指导。
(五)提高基层应急管理能力。要以社区、乡村、学校、企业等基层单位为重点,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进一步明确行政负责人、法定代表人、社区或村级组织负责人在应急管理中的职责,确定专(兼)职的工作人员或机构,加强基层应急投入,结合实际制订各类应急预案,增强第一时间预防和先期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社区要针对群众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突发公共事件,制订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经常性地开展应急知识宣传,做到家喻户晓;村(居)要因地制宜加强应急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并充分发挥城镇应急救援力量的辐射作用;学校要在加强校园安全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公共安全知识和应急防护知识的教育和普及,增强师生公共安全意识;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要切实落实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做到有预案、有救援队伍、有联动机制、有物资保障、有善后措施。县专项应急指挥机构、各镇(区)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及时协调解决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问题,促进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全面提高。

五、完善加强应急管理的政策措施

(一)加大对应急管理的资金投入力度。根据县《总体应急预案》的规定,财政部门要落实“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分级负担公共安全工作以及预防与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需由政府负担的经费,并纳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的规定,健全应急资金拨付制度。建立健全县、各镇(区)、企业、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多元化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机制,适应应急队伍、装备、交通、通信、物资储备等方面建设与更新维护资金的要求。所有企业都要逐步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投入机制,要显著增强高危行业企业安全保障和应急救援能力。
(二)积极开发公共安全技术和产品。把握应急管理先进技术发展方向和趋势,加大公共安全科技攻关和应用力度。在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中,积极支持和鼓励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公共安全工艺、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不断提高各级应急装备和技术保障水平。加强对公共安全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执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可靠。
(三)大力推进应急管理科技进步。始终坚持依靠科技、标本兼治,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形成公共安全科技创新机制和应急管理技术支撑体系。
六、切实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严格实行应急管理责任制。各镇(区)要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责任制,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分工协作,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的工作机制。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增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深入一线,加强组织指挥。要将应急管理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建立严格的绩效评估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大考核奖惩力度,确保行政领导责任制落到实处,对有失职、渎职、玩忽职守等行为的,要依照法律法规追究责任。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沟通协调,理顺关系,明确职责,搞好条块之间的衔接和配合。
(二)加强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建立各级各类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和工作机构,明确职能和职责定位,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络化组织格局。县政府是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各自职责,负责相关类别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现有的县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要进一步强化职责,充分发挥在相关领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作用。加强各镇(区)、各部门、各单位以及各级各类应急管理机构的协调联动,积极推进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加快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恢复重建及调查评估等机制建设。
(三)加快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需要紧紧依靠群众,军民结合,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要切实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在动员群众、宣传教育、社会监督等方面的作用。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提供资金、物资捐赠和技术支持。积极开展基层公共安全创建活动,树立一批应急管理工作先进典型,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齐心协力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局面。
(四)大力宣传普及公共安全和应急防护知识。
要加强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提高社会公众维护公共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各镇(区)和县有关部门要深入宣传各类应急预案,全面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和技能。充分运用各种现代传播手段,扩大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覆盖面。新闻媒体要积极开展突发公共事件预防与处置、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并支持社会各界发挥应急管理科普宣传作用,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维护公共安全的意识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