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专业函授毕业论文
证券专业函授毕业论文
证券专业函授毕业论文
内容提要
美国经济历史学家恩格思麦迪逊教授通过对从唐朝到今天的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的研究,预言中国的经济发展能力将继续维持,如果以1990年的货币比价水平为基准并扣除通胀和通缩的因素,到2015年中国每年的经济增长将为7.5%,届时中国的gdp将达到和美国同样的规模,不过人均gdp则只有美国的10%。麦迪逊同时认为,要达到上述的发展目标,中国必须做好三件事: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金融制度要因应世界的水平发展、国企要进行重大改革、税收制度要有重大的调整和发展。而这三者相互之间又是息息相关的,较为集中地表现在证券市场上。
自1990年以来,中国证券市场已走过17个年头了,这期间提倡直接融资的精英们披荆斩棘、途经磨难,为中国的证券市场的诞生和茁壮成长立下汗马功劳、作出不朽的功勋。中国证券市场的诞生的意义是划时代的,它标志着我国的金融领域的新时代的到来。证券市场必将为中国的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和动力,推动中国的经济不断前行。
机遇和挑战并存,金融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国际金融环境的影响下,中国的金融业也开始腾飞。作为金融市场的中坚力量的证券市场的发展状况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到底能走多远。因此,建立完善的法律环境、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促进金融改革、大力培养专业人才、建立配套服务和监管机制,为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是一国政府及相关组织机构和人士的责任。
本文尊重历史,从证券市场的发展史中发现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本文从结构上分七个大的方面:证券市场的产生与发展、中国证券市场形成和发展、中国证券市场概况、中国证券市场面临三大挑战、金融体制改革是推动股市发展的原动力、金融集团的出现及对我国证券业的影响、加强和完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具体内容请见正文。
目录
引言……………………………………………………………………………………3页
一、证券市场的产生与发展…………………………………………………………4页
二、中国证券市场形成和发展………………………………………………………6页
三、中国证券市场概况………………………………………………………………8页
四、中国证券市场面临三大挑战……………………………………………………9页
五、金融体制改革是推动股市发展的原动力………………………………………10页
六、金融集团的出现及对我国证券业的影响………………………………………11页
七、加强和完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是中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前提……………14页
八、总结………………………………………………………………………………15页
参考文献……………………………………………………………………………16页
结束语——我的路程%26amp;致谢…………………………………………………………17页
引言
经过三年多的学习,终于到了毕业的时刻。在这三年里,我在成教学院的各位任课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系统的学习和掌握了金融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经济管理模型、法律法规和案例。这些理论、方法和技能使我的思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眼界拓宽,为我将来能从事金融或经济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为了能使我的导师们以及我自身检验一下我这三年来的学习成果,我按照导师的要求在可供选择的范围内自选一个题目——《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分析》写了一篇学术论文。
论文在写做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因为我原来是学机械的,金融对我来说是新鲜事物,要很好的掌握还需要今后不断的学习。我首先遇到的困难是文章的框架结构,感觉一点头绪也没有,很使头疼。后来就疯狂的查看相关书籍和资料并且在网上下载了大量的金融文献。经过层曾筛选,最后细读了几十篇文章,心里还是没底。因为我感觉,好多东西都是相互联系的,有好多东西要写,并且要把这些内容系统地、连贯地表述至少能写一本书。在时间上、以及我自身的水平上是无法在短期内做到的更何况也不符合写一篇论文的要求。
后来,我的脑子里有了一点眉目,我觉得要写中国的证券市场的发展,首先要写它的历史。古人都懂得以史为镜。从历史中得到经验教训、找到问题的根源、分析大的趋势。十数年来,我国的证券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健康稳健、管理规范、公平高效、技术先进、功能齐全、服务国际化的市场。在这其中,经历了无数的坎坷和磨难,但困难不断的被解决掉,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发展的规律——道路是曲折的,前进是必然的。
本文在粗略地阐述了证券史及证券市场概况之后,对中国的证券市场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这其中也不乏引用的别人的观点。从结构上看,分七个大的方面,总的来说是沿着历史的脚步延伸的,按时间的顺序叙述的。
但由于时间、篇幅和我自身的水平所限。在这里我恳请各位尊敬导师给予指点和批评指教,以及各位读者见仁见智,多提宝贵意见。
正文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分析
一、证券市场的产生与发展
证券市场形成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股份公司的产生和信用制度的深化是证券市场形成的基础。
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原始积累阶段,16世纪的西欧就已经有了零散的证券交易。当时的里昂、安特卫普出现了证券交易所的雏形,交易对象主要是国家债券。1680年,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家正式的证券交易所,成为证券市场产生的标志。在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英国,16世纪中期就有了股票发行,17世纪又开始发行政府公债。1698年,伦敦出现了挂牌交易所和经纪人,最初的交易所集中在伦敦的咖啡馆内。18,在乔那森咖啡馆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伦敦证券交易所。
17世纪初,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如荷兰、英国等,已经出现了带有现代股份公司特征的海外贸易公司,并在规模、行业范围、组织形式等方面得到了迅速发展。18世纪工业革命之后,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生产经营方式的出现,股份公司遍及整个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信用代替了商业信用,成为主要的信用形式,直接资本信用逐渐代替了以银行为中介的商业信用,使股票、公司债券及不动产抵押债券等信用工具依次进入有价证券交易的行列,推动了证券市场的产生和发展。
美国的证券交易所形成于18世纪末期,1792年,24名商人在华尔街梧桐树下的交易,成为美国最早的股票市场。1863年,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20世纪由于美国经济实力增强,纽约取代伦敦成为世界证券市场的龙头。
进入20世纪,随着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证券市场也以其独特的形式适应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有效地促进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的同时,自身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在这个时期由于虚拟资本大量膨胀,整个证券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有价证券的发行总额剧增。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严重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危机的前兆就表现为股市的暴跌,随之而来的大萧条使证券市场受到严重影响。危机过后,证券市场仍处于长期的萧条之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虽然个交战国由于战争的需要发行了大量的公债,但就整个证券市场而言,仍然处于不景气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欧美和日本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世界各国经济不断增长,大大地促进了证券市场的复苏和发展。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90年代后,全球主要证券市场出现了高度繁荣的局面,证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证券交易夜越来越活跃,并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新特点。
德国、日本等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证券市场产生也比较早,法兰克福证券市场和东经证券市场都是当今规模和影响力都很大的国际证券市场。而发展中国家的证券市场大多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但他们发展迅速,目前在世界证券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从世界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来看,其大致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一)自由放任阶段(17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
随着市场经济和股份制的发展,证券市场的规模和影响也在不断扩大。1891年至19世界证券发行金融为1004亿法郎。20世纪初,资本主义自由竟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证券市场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有效地促进了资本的积聚,从而获得了巨大发展。证券市场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证券市场中占主要地位的已不在是政府公债,而是股票和公司债券,它占证券发行总额的60%。
当时的证券市场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证券的发行和交易基本上处在自由放任的状态。证券业出现无序竞争的局面,证券交易所纷纷成立,各种证券鱼龙混杂,证券价格远离其实际价值,证券欺诈和证券投机现象十分严重。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证券市场发生了1929年10月29日的“黑色星期一”,股票市场的暴跌对经济危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危机过后的相当长的时间内,证券市场仍处在萧条之中。
(二)法制建设阶段(20世纪30年代初至60年代末)
危机过后,各国政府意识到了加强对证券市场监管的重要性。于是证券业的法律法规纷纷出台,对证券发行和交易活动进行了全面的规范和限制。这些证券法律和法规的制定,为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奠定了结实的基础,证券市场逐步走向了规范化的饿发展道路。
美国在这一阶段实行了统一立法,颁布了一系列联邦证券法,包括《证券法》(1933年)、《证券法》(1934年)、《公共事业控股公司法》(1935年)、《信托契约法》(1939年)、《投资公司法》(1940年)、《投资顾问法》(1940年)等。英国也颁布了《反欺诈(投资)法》(1958年)、《公司法》(1948年和1967年)等法律、法规。
(三)迅速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
从70年代开始,世界证券市场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从西方发达国家到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各国的证券市场都呈现出蓬勃繁荣的景象,证券市场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愈加突出。
股票市场的规模迅速扩大。1996年,全球股票市场市值打到20.29万亿美元,股票市场交易也日趋活跃,股票交易金额1995年达到了11.66万亿美元。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值与各自国家的市场总值的比率基本都达到了80%以上,而一些新兴的发展中国家这一比率也达到了较高的程度,有些国家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的水平。同时,国际债券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