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政一把手培训班上的讲话
会议发言范文 发布时间:2010/10/10
在党政一把手培训班上的讲话第4页
太小,增速太慢。因此,我州一定要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二、三产业发展步伐,特别是要加大工业发展力度,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我州三次产业结构要调整为14:44:42,相当于目前全国三次产业结构的格局。(二)要十分明确我州“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
一是要牢固确立“四大建设”的发展战略。名谦同志在州委八届十一次全会上就我州“十一五”时期发展战略问题已明确提出要把“四大建设”作为“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和战略重点。这就是“优势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四大建设”的提出,一是完全符合省委、省政府对湘西地区开发的要求;二是保持了过来州委、州政府推进“三大建设”的连续性,同时又坚持与时俱进和以人为本的理念,赋予了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新的时代内涵,增加了社会事业建设;三是完全符合我州的实际,比较全面而切实地反映了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我州一定要一以贯之,一抓到底。
二是坚持集中资金办大事的原则,确立“五个投向”。战略重点必须有资金作保证,资金投向的重点就是我州工作的重点。(1)要重点投向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的动员令,是我党在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次重大历史任务。过来,农村的问题说到底是投入太少。据有关数据统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农村仅占16.3%,金融贷款农村不足5%,财政支出农村占的比例不到10%。这与人口占60%甚至70%的农村极不相称。因此,我们一定要集中方方面面的资金加大对农村的投入。(2)要重点投向工业园。工业是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动力,是我州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要发展工业就必须高度重视工业园建设,工业园建设不仅是工业发展的平台,也是城市扩容的载体,加大工业园的投入往往具有一石二鸟,一箭双雕的效果。因此,全州12个亿的开发银行贷款和土地有偿收入等资金要重点投向工业园,切实抓好工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千方百计引进项目入园。(3)要重点投向旅游区。旅游资源是我州最具潜力的优势资源,旅游业是我州今后产业发展的最大门路。“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全面实现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旅游业不仅带动就业及相关产业发展,更重要的是它促进人气兴旺,启动消费,增加财税收入,由此可见旅游业不仅富民而且富县。因此,我州一定要有战略眼光,切实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旅游产业投入产出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开始是大投入小产出,接着是大投入大产出,然后是小投入大产出。目前,我州旅游产业来势迅猛,但基础薄弱,正处于大投入大产出阶段。我们一定要加大上争资金力度和招商引资力度,加大捆绑方方面面资金的力度,县乡道路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供水供电资金以及其他公共事业发展资金都要向旅游区倾斜。(4)要重点投向大通道。一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交通发展的历史。哪里交通便捷,那里经济就繁荣。我州贫穷落后,落后就落后到交通设施上。因此,我们一定要借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切实加大对大通道建设的投入,彻底改变我州交通闭塞的现状。(5)要重点投向保障线。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保障体系建设是构建和谐的基础,也是我州工作的薄弱环节。过来投入十分有限,欠帐很多。因此,“十一五”时期一定要加大保障钱的投入,要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弱势群体共享改革的成果。
三是要千方百计办成几件大事,致力于“六个变化”。(1)要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力争农民生活状况有明显变化。新农村建设要突出抓好三件事:一是要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要着力扶持一批成长性好,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力争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从现在10%提高到40%以上。要着力做大做强水果、畜牧水产、特色经作和中药材四大产业基地。要着力扶持一批专业协会、农产品销售公司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200元以上,达到2800元。二是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大力实施县乡公路建设工程,确保乡镇主要通道全面实现油路化。切实抓好村级道路的改造和维护,力争50%的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大力实施农网改造和饮水安全工程,确保所有行政村稳定通电,基本解决农村人饮安全问题。三是要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要大力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三年时间投资3个亿,让所有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全部到寄宿制学校就读。要切实抓好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所有乡镇卫生院得到改造,70%的村建有标准卫生室。要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切实解决乡村医生工作报酬问题。切实加快农村敬老院建设,用2-3年时间,所有乡镇都有敬老院覆盖,让所有愿意入院的老人全部到敬老院集中供养。(2)要全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力争财政收入状况有明显变化。推进工业化进程要着力抓好:一是全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吉凤工业园要完成主要道路建设,实现园区功能基本配套,力争入园项目40个以上,实现企业销售收入30亿元。每个县市要成建制抓好一个工业园区,入园企业不少于20户。二是全力扶持一批优势企业。切实抓好湘西地区开发50个产业项目的竣工投产,重在矿产品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上下功夫。每年再新上50个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重点扶持一批优势企业发展,力争“十一五”期间全州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50户以上,过5亿元企业突破10户。三是全力打造工业强乡强镇。全州重点扶持22个乡镇工业发展,并对22个乡镇实行重点调度,政策倾斜,实行目标管理。每个县市要新发展2-3个工业产值过亿元的强乡强镇,全州重点乡镇工业总产值占全州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0%以上。“十一五”期间全州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要达到15%以上,,全州工业增加值力争突破80亿元,全州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力争财政收入达到21亿元。(3)要着力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力争对外开放形象有明显变化。加快旅游发展要突出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要解决基础配套问题。加快旅游交通网络建设,县乡公路改造要实施旅游道路优先战略,要力争“十一五”末主要旅游景区间实现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连接。要加快旅游服务设施建设,要建设一批三星级以上宾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接待能力,拓展境外游客。要加快景区景点建设。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司经营”的发展路子,着力提高旅游市场化程度,努力改善旅游景区的基础条件。二是要解决品牌提升的问题。要进一步丰富我州旅游的文化内涵,加大民族文化挖掘力度,努力创作一批民族文化艺术精品,提升旅游文化品位。要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建设精品旅游线路,实施整体包装对外推介,打造“神秘湘西游”品牌。要进一步加大旅游促销力度,按照巩固扩大国内市场,加快开拓国际市场的定位,精心组织和筹划旅游宣传造势活动,进一步提高我州旅游的知名度。三是要解决旅游秩序问题。要加强旅游行业管理,着力整治旅游环境,提高旅游服务管理水平。要加快湘西旅游一体化进程,打破区域、部门、行业壁垒,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旅游市场。要加大旅游城市的建设和管理力度,提高城市的绿化、亮化、美化水平,把湘西的美好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凤凰、吉首要力争评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到,全州旅游人次要突破1200万人,旅游总收入达到48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8%和20%以上。要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物流业和新兴服务业的发展。(4)要强力破解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力争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有明显变化。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三个重点,一是要突出抓好大通道建设。“十一五”期间,常吉、吉茶高速要竣工通车,吉首至怀化、凤凰至大兴、花垣至张家界高速要开工建设。永顺至龙山、吉首至凤凰、国道209吉首绕城线、永顺至桑植、保靖迁陵至古丈河西、花垣下子花至凤凰沱江、永顺县城至小龙村等骨干道路要全面建成使用。要力争5-的努力彻底改变我州交通落后面貌,结束湘西交通闭塞的历史。二是要加快城镇化进程。城镇化要抓住三个机遇,要抓住建州50年大庆机遇,加快州府建设,力争“十一五”末吉首城镇人口达到25万人以上。要抓住开发银行贷款支持的机遇,加快7个县城建设,把县城建设与工业园区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力争“十一五”末全州城镇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1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以上。要抓住国家实施县乡公路建设机遇,加快小集镇建设步伐,努力形成一批工业重镇、旅游大镇和边贸强镇。力争,全州城市化率突破40%。三是要加快水利能源和信息网络建设。要继续抓好病险水库治理和渠系配套,加大小水电、石煤发电和风力发电开发,启动第三轮农网改造,加大供电网络和电源点建设。“十一五”期间,力争新建11座以上11万伏和22万伏输变电站工程,并力争新上一座50万伏输变电工程。同时,切实抓好广播电视网络入户和农村信息化工程建设,彻底消灭电话空白村,努力实现农村电气化,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和办公自动化。(5)要继续实施生态州战略,力争城乡生态环境有明显变化。实施生态州战略,要继续抓好四个环节:一是要抓好工程造林,搞好四边绿化,推进退人还山,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确保,全州森林覆盖率达到65%以上。二是要加强国土矿产资源管理。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规范土地和矿业权市场,抓好土地整理复垦,加大矿山整治力度,厉行节约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三是要继续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进一步巩固禁钒治锰成果,加大锌业污染和城市污染治理力度,特别是要加强水污染治理,强化对峒河、酉水等河流的排污控制,稳步提高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四是要继续加快农村以沼气为主的能源建设。力争“十一五”期间,年均投入5000万元以上,新增沼气池30万个,让绝大部分农户用上清洁能源。(6)要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力争人的精神面貌有明显变化。构建和谐社会要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要着力构建六大保障体系。到实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突破70万人。全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全面享受“两免一补”政策,确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