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民素质培训示范基地事迹申报材料
事迹材料范文 发布时间:2014/10/28
新型农民素质培训示范基地事迹申报材料
培训农民转移农民致富农民——县中心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培训特色与亮点中心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位于县的北大门——镇,东邻武义,南接县城,西交江山,北毗衢龙,是省示范性成技校、县“十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的定点培训机构。现有教职工4人,外聘兼职教师19人,服务于镇9个行政村,区域面积83平方公里,户籍人数9345人,常住人口6645人。学校以“培训农民、转移农民、致富农民”为办学宗旨。近几年来,学校教职工良好的职业道德、崇高的敬业精神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称赞。以来,学校分别获得县学校工作先进单位5次,县先进劳动力培训机构2次,丽水市成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省自学考试
—优秀乡镇自考工作站,省实施自学考试制度二十周年先进集体,省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先进基地。,校长同志参加省农村自考巡回讲师团赴全省11个市地演讲;以来多次被授予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县“名校长”、“省千万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先进个人”、“市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新华社》、《中国教育报》、《日报》、电视台、《新农村》杂志、《丽水日报》、县广电台、《新》等新闻媒体对我校开展的特色工作,即“以市场带培训,以基地促就业,实现家门口就业”的做法进行了多次专题报道。原省委书记习近平、原市委书记楼阳生、原市长、市市委副书记分别到我校进行视察调研,并对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一、家门口培训,家门口就业
从本地实际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难点在妇女,面广量大的农村妇女在男子外出打工之后,成为农村的“留守女”。为此,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对农村妇女大力开展电动缝纫操作等项目的职业技能培训,而来自镇的农村妇女学员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是家庭主妇,一心挂两头,经常请假。而且,电动缝纫培训时间较短,因此培训不能像普通中专那样讲理论,更不能搞学院式的教学方法;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教给学员基本操作技能,让学员学会服装制作的基本要领,然后到企业能很快“上手”。鉴于上述情况,学校和恒泰隆服装厂达成合作意向,共同创建“中心成技校缝纫培训实践基地”。让学员在进入实战演练阶段后,熟悉服装企业的生产流程。培训班在组织学员实习时,按照服装生产流水的模式,将各道工序全面铺开,教会学员开袋、贴袋、上拉链、上领、合侧缝等工序,然后制作成衣。学校实践基地虽然每期都出现部分学员做坏衣服,但换来了学员的进步,多数人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了这门技艺,成为技术合格的熟练工。即使少数学员在规定时间内不能结业,学校实践基地也会给其延长学习时间,仍对其进行全免费培训。
近几年学校光是电动缝纫操作工就培训了1500名,但培训合格的大部分的妇女,因上有老下有小留守在家,不能走出去就业,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白白浪费。而外面的一些服装厂家又面临招工难的问题。为此,从开始培训的那天起,为解决学员实现家门口就业问题,学校多渠道联系,千方百计引进企业。工夫不忘初心人,经过几年的发展,镇的服装厂已经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并带动周边乡镇共同发展,到止,发展到30余家,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服装加工产业带,约转移就业1200余人,为当地农民年创收4000万元以上,从而有效转移了相当部分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造就了一大批亦工亦农、工农结合的新型农民。
二、建基地,供技术,务三农
通过调查,学校根据地方特色农业的布局,积极与专业合作社合作,建立“专业合作社+农业技术推广基地+农户”的培训模式,做到市场和农民需要什么,我们就组织专家办什么样的培训,把培训办到田间地头,以点带面,带动当地农民发家致富。
近几年,镇经济依托气候、土壤、水源等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红提种植。由于红提好吃难种,最怕雨水,且易得病,而且红提的种植管理是一个漫长的生长过程,从搭棚、整地、种植、修剪、施肥及病虫害的防治等都需一系列的技术与经验,不可能靠一次性的集中培训来完成,加上大多数种植农户受文化教育水平的限制,不可能集中较长时间进行培训,即使培训很多内容一时也掌握不了,为此,在当地党委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3月1日,在中心成技校成立“红提培训中心”,中心成技校校长邱宝根在仪式上郑重地向红提种植农户作出承诺,尽全力做好红提培训工作。自“红提培训中心”成立以来,中心成技校积极邀请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服务“三农”
教授团队、农科院吴江教授、大学管理学院金少胜博士、市农业局周晓音高级农艺师等专家为果农“把脉”,分阶段邀请专家教授来校授课,把培训办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户掌握红提种植管理一系列新技术。丽水职业技术学院还在中心成技校建立“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发挥服务“三农”教授团队科研优势,送技术、送服务、送文化到红提产业第一线。
5月中旬,不少红提幼穗出现分枝穗轴上褐色水浸状斑点,迅速扩展后致穗轴变褐坏死现象。由于病情发展迅速,传播速度快,让种植户们措手不及。中心成技校得知这一病情后,立即与职业技术学院服务“三农”教授团队取得联系,并于次日5月18日,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汪建云院长亲自带着“三农”教授团队中的水果专家潘芝梅教授、病虫害防治专家佘德松教授,到有关种植户田间,仔细观察并采集了标本,带回化验分析。在短短三天时间里,就为提农找到了病因,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为种植户挽回了重大经济损失。
镇红提产业快速发展,从以前40几户发展到现在新老红提种植户共有200余户,种植面积在去年基础上翻番,总面积达余亩。全国大范围出现红提“价跌滞销卖难”,红提也将面临着一定的销售风险,为此,中心成技校农业技术推广基地除帮扶镇积极推广种植红提外,还大胆在延长红提销售时间和延伸产业链上做文章。在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服务“三农”教授团队朱向秋教授一手指导下试水红提保鲜项目研究,获得了成功,保鲜四个多月的3000多公斤红提好果率达到90以上,红提价格也从10元每公斤,上升到40元每公斤。如今,一个320立方米、可保鲜五十吨红提的自动化气调保鲜库已建成投产,不仅可以规避风险,而且可以大幅提高果农的效益。
中心成技校还依托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服务“三农”教授团队针对红提无公害的绿色生产、储运包装、农家乐“小酒堡”、错时销售、农超对接,成本核算、品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指导。目前投资100多万元在红提园里建起了一个实施标准化生产的小酒堡,首条生产线已经上马,检测设备也全部到位。
3月1日红提培训中心成立以来,我校光是红提培训就开展了21期,参训人次达2200余人,通过我校培训,今年红提平均亩产达3500斤,总产值5000余万元。
学校依托农业技术推广基地辐射其它产业,举办红心猕猴桃、杂交稻制种、高山蔬菜、茶叶、毛竹、土鸡、养猪业等各类培训,开展培训班26个,培训人次达2431人,开展培训班27个,培训人次达2524人,9月止开展培训班25个,培训人次达2312人。使农业技术推广基地真正成为科技致富的“信息站”、良种示范的“大观园”、优势产业膨胀发展的“助推器”。
三、出色完成“双证”制和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
1、农民“双证”制教育培训
“双证”制高中毕业17人,“双证”制高中毕业57人,“双证”制高中毕业41人,对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为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2、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
为了更好的开展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工作,我们建立了由镇政府、中学、成技校等单位相关人员组成的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领导小组,全面开展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做到早启动,早宣传,力争实现全覆盖目标。
我校根据社会发展特点和需求,兼顾参加培训学生意愿,确定培训专业、不断创新培训模式,做到“三个结合”。一是集中与分散学习培训相结合;二是培训内容与就业需求紧密结合。培训内容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特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三是培训与岗位适应要求相结合。确保学员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使培训与实践相互促进,培训《园林绿化》专业48人,培训《园林绿化》专业62人,培训《电子商务》专业45人,圆满完成每年上级下达的培训任务。
由于我校是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区域范围内须培训的预备劳动力对象都是年龄都在14-15周岁,未升高一级学校的初中毕业生,经6-12个月培训只能取得初级证书。
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仍将脚踏实地,不断探索,心系三农,情洒山村,听农民话,说农民话,为农民说话,为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