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齐心共创美好未来为把建设成为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在中
实习报告范文 发布时间:2010/9/14
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齐心共创美好未来为把建设成为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在中第2页
议以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政通人和,为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治基础;经过几轮思想解放大讨论,全县干部群众观念更新,思发展、谋跨越、思干思进的积极性高涨,为未来五年的工作打下了扎实的思想基础;全县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经济结构逐步优化,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跨越式发展奠定了较好的物质基础;通过“三讲”教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主心骨作用不断增强,为未来五年的发展夯实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全县人民与时俱进,大胆探索,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在客观评价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一是大农村与小城市的矛盾。农村人口众多,城市化水平较低,严重影响经济运行质量;二是低起点与快发展的矛盾。经济总量小,竞争能力弱,发展优势不明显,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十分艰巨;三是发展不平衡与全面小康建设的矛盾。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照要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协调现象,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任重道远;四是低素质与高要求的矛盾。当今世界正在兴起以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为主要内容的新技术革命,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却是科技教育整体水平不高,人才结构不合理,高素质的优秀人才缺乏,难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三、今后五年的工作与任务今后五年,对的改革、发展、稳定至关重要,能否实现2020年发展目标,要看这五年;能否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开好头、起好步,要看这五年。这五年,是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年,是人民大显身手、建功立业的五年。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切实增强招商引资实效,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调优农业,壮大工业,加速发展服务业,努力经营好城市,打造农家文化品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一二三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融”,努力实现人口、资源、环保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经济总量实现“翻三番、跨三步”:即到,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亿元,比翻一番;到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亿元,比翻一番;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亿元,人均达到元,赶上当年全国全省发展水平,比2013年翻一番。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社会秩序良好;居民接受良好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人与自然更加和谐;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足、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实现上述目标,要切实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一)坚持以跨越式发展为主题,加速推进“三化”进程要实现“翻三番、跨三步”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跨越式发展主题,加速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1、强化基础,调整结构,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的农村人口仍将占绝大多数,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县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县的小康。因此,必须以强化农业基础为前提、以农业科技革命为核心、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有效实现形式,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继续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要全面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要增大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的资金投入,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增强抗灾夺丰收的能力;要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水平;要坚持稳定粮食生产不动摇,确保粮食安全;要切实做好乡镇企业、劳务输出和畜牧业三篇文章,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度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要按照“立足优势,面向市场,壮大产业,培育名牌”的思路,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努力发展非粮产业,不断提高经济作物比重;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努力发展非种植产业,不断提高林、牧、渔业比重;大力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努力发展非农产业,不断提高二、三产业比重。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依托万亩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培育一批有优势、有规模、上档次的农产品基地;要围绕农副产品优势和现有企业,培育一批开拓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龙头企业;要大力培养、发展一批营销队伍和中介组织,搞活农产品流通市场,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2、培育支柱,唱响品牌,加速工业化进程强化“工业兴县”意识。加速工业化进程,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按照“产业做大,品牌做响,企业做强”的思路,全力搞好国有工业,大力发展乡镇工业,放手发展私营工业,全面掀起工业兴县的热潮,力争到,工业产值达到亿元,比翻一番;到2020年,工业产值达到亿元,比翻三番。壮大工业总量。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坚持内涵与外延扩大相结合、规模扩张与产业升级并重的原则,利用外资西进、内资西移的政策,引进、新建一批新兴工业企业;要依托科技,用活政策,增大投入,改造、嫁接一批传统工业企业;要完善服务体系,创造良好环境,引导、扶持一批希望工业企业,扩充增量,壮大工业经济总量。培育工业支柱。围绕建材、能源、食品加工、制药四大优势产业,以骨干企业为载体,以技术升级为核心,突出抓好龙头公司建设发展,努力将其培育成为的工业经济支柱。提升工业质量。牢固树立“科技兴工”、“科技兴企”的思想,领先技术进步,加速技术改造,提高装备水平,促进产业升级;实施名牌战略,走名牌兴企之路,多创省级名牌,争创国家名牌;狠抓新产品开发,增强企业自主能力;要逐步发展一批与电子、信息、环保、医药相关的朝阳产业企业,提升全县工业水平档次。3、科学规划,综合经营,加速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按照“突出特征,科学规划,扩区增容,综合配套,建管并重,提升档次”的思路,做好城市经营文章,加速城市建设,力争每年拓展1.5公里,五年内城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20万人。以县城为中心,加速城镇体系建设。实施城市东扩战略,抓好城市规划区内重点项目规划、建设,构筑现代化城市框架;高起点建好管好县城,使之成为特色独具、功能配套、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城市和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小城镇建设要加强规划管理,防止千城一面,切实做到布局合理,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结合小城镇建设,要在公路沿线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农民新村。以市场化推进城市化,精心做好城市经营文章。必须强化政府的调控手段和推动作用,用市场经济思想来指导城市化工作,用市场机制来实现城市资源配置,重点抓好城市土地经营,把土地一级市场掌握在政府手中,公开、公正、规范运作土地二级市场,把有限的土地资源转化为资金,用在城市建设上。以城市为载体,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要抓好各类专业市场和综合批发市场建设,构建物资集散中心城市;要加强城市景点建设,重点建好景区,配套搞好宾馆、娱乐、休闲场所建设,在旅游业发展上取得突破;积极发展社区、中介、信息咨询服务业和社会公用事业,拓展第三产业领域;继续办好节,延伸其内涵,增强的影响力。(二)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原则,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入世”新形势,必须大力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不断扩大对外开放领域,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1、优化投资环境,夯实引进载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硬环境。加快公路建设步伐。按照“底实现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目标,继续掀起交通建设大会战的高潮。重点建好高速公路连接线,打通全县所有出口通道。要大力加强能源、通信建设。全面完成农网改造,实施城网改造,加速程控电话扩容和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加大工作力度,优化投资软环境。加强舆论宣传,形成“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氛围,强化“投资者是上帝,招商引资是功臣,各级干部是公仆,破坏环境是罪人”的意识,打造亲商敬商、安商富商的新形象。落实优惠政策,大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继续清理、修改不利于发展的政策,始终做到的政策优惠于周边地区,谋取政策“洼地效应”。切实转变作风,大力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要完善服务体系,强化“行政服务中心”职能,实行一站式办公和限时办结制。要规范部门评比、收费、执法行为,严肃查处随意罚款行为。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名片,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坚持主动出去、广泛联络、重点突破的方针,形成每年举办大型招商会、恳谈会、项目推介会的机制,探索外出招商引资的载体,努力扩大招商成效。3、强化输出观念,搞好对外贸易。强化外贸意识,抢抓“入世”机遇,拓展外贸渠道,发展对外贸易,实现国际贸易“零”的突破。发挥县驻各地办事处的作用,落实目标任务,不断增加外贸总量,发展县外贸易。鼓励县内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扩大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带动对外商贸活动。(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1、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加速推进科技进步增大对科技的投入,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围绕农业产业化示范、企业技术革新、培育新兴产业三大重点,大力推广适用科技成果,发展科技产业,努力提高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科技事业,构建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院所为依托,科协组织为中介,政府积极推动的科技创新体系。高度重视知识分子,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发挥专业特长,鼓励创新业的社会人才,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实用型人才队伍。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调整学校布局,加快学校危改步伐,在县城新建1—2所学校。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