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食品生产监管现场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汇报材料范文 发布时间:2010/10/19

在全省食品生产监管现场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第2页

产品的过渡工作。食用化工产品、食品用香精、压力锅、工业和商业用食品电热加工设备、食用酒精、餐具洗涤剂等6类产品也要由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纳入到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管理。这6类产品的细则正在进行制修订。具体事项将另外专门发文布置,请各市局配合省局做好下一步工作。
4、做好化妆品产品生产许可证的换发证工作。今年是化妆品产品换发证集中年,新的审查即将修订完成,我们要对化妆品产品换发证工作的督导,确保平稳过渡。同时,将启动牙膏产品的生产许可工作。
5、加快啤酒等13类食品发证进度。从底启动13类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以来,我省获证企业数量与调查数量相差较大,一些企业可能还在持等待和观望的态度,也有部分大、中型企业还没有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国家局基本确定在今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发证并开始实施无证查处。请各市务必采取有效的措施,帮扶和督促企业加快申证速度。
6、做好食品生产许可延续及换证工作。今年我省有300个企业需要复查换证,各市要高度重视并按照《关于做好食品生产许可证延续及换证工作规定》(质检食监函[]27号)的要求,检查并督促企业及时提交申请,做好许可证延续及换证工作。对于停止生产或不按时进行换证的企业,各市要及时报送省局,注销其生产许可证。对超出有效期并且没有提交重新审查的企业,省局将直接或者报送国家总局注销其生产许可证。
在实施生产许可行政审批中要抓好四个环节的工作:
(一)申请环节要严格审查,及时受理。
今后在食品生产许可方面我们的任务很重。所以我们必须按照《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以及国家质检总局79号令规定的步骤、方式和时限进行,必须要在严格把关的前提下,加快申请审查和受理的进度。在申请受理环节中,各县(区)局不再参与对企业申请的初步审查。在申请受理的过程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企业“搭车”收费、不得巧立名目无理阻挠、刁难企业,更不得成为个人索取、收受财物的机会和手段。因此要求,各级生产许可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一定要依法办事、秉公办事、洁身自好,按照许可的条件、程序和期限实施审查。如果再接到举报有以权谋私、违法违纪的现象,一经查实将严肃追究直接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的行政或法律责任。
(二)、核查环节要严格标准、全面检查。
现场核查是整个生产许可的关键环节,它决定生产许可的质量和生命。如果审查员在核查中出现错判、误判或者乱判,决定了行政机关在发证时错发、误发或者乱发,后患无穷啊!因此各市要加强对审查员的教育和培训,要求审查员既要有本事,更要守本分;审查员在实施现场核查时,要求其必须要结合实施细则,对企业保证产品质量10个方面必备条件进行全面地严格审查。结合前段在审查中发现的问题,今后在现场核查中还要注意:一是要审查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包括申证企业与产品的合法性;与申证产品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生产设备、检验手段、技术文件、质量管理制度、责任制度等;二是要审查执行标准的合理性。检查生产所需原、辅材料、添加剂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产品是否符合有关技术标准和卫生标准;三是要审查产品标签、标注是否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内容是否全面。在现场核查时,各地只准选派一名观察员参加,并要确实担负起现场核查的监督职能。
不论是生产条件的现场核查,还是产品发证检验,其中有一项不合格的,即判为企业审查不合格,材料全部退回企业,经企业整改后重新申请走程序,重新选派审查员。坚决杜绝审查员包打到底的现象存在。在现场核查中凡是发现有关键项目不合格的,立即向企业指出并中止审查,有关核查情况和结果及时报省局。
为了确保现场核查的质量,省局将在对审查员全面培训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审查员使用和管理办法,并建立业绩考核制度;同时按照《条例》的规定,对各市的现场核查工作实施监督检查。
(三)、检验环节要加强管理,确保公正。
发证检验是生产许可审查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承担发证检验的技术机构必须加强制度的建设和内部的管理,必须按照有关标准和细则的要求实施检验,必须保证检验结果科学、客观、公正。发证检验要严格执行有关收费标准,如果因超标准收费产生不良后果,由检验机构自负;检验结果要如实报送,不得以个人或单位名义向企业收取费用而随意更改检验结果。省局今后通过查阅检验机构的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组织开展比对试验、查处违规违纪等方法,加强对检验机构的监督管理。
(四)、严格后续监管环节,履行职责。
一是加强获证企业的监督管理。各县(区)要按照《条例》所赋予的职责,对获证企业实施日常监督、定期巡查、定期报告、自查申报以及举报投诉处理等监管工作;二是要切实加大对无证生产的查处力度,这是确保行政许可的严肃性和禁止性。各级质监部门一定要根据《条例》的规定,认真履行职责,严格地实施无证查处,从源头上根除无证非法生产。
在全面推进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同时,各地要从当地产业结构、经济优势、资源特点出发,围绕大力整顿食品加工业,提高食品加工水平,有计划、有目标,采取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措施,在实现扶持一批名优企业,帮助一批中小企业,建议政府关闭一批不具备生产条件企业,严厉惩处一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犯罪分子方面取得新进展。
二、以建立健全食品生产企业出厂检验能力,构建质量保证体系为重点,在加快食品安全保障条件方面取得新进展。
食品质量安全包括标准规定的理化指标、感官指标、卫生指标和标签标识,这里面有一项指标不合格都会危及食品质量安全。从我省食品生产企业的实际状况来看,虽然在生产许可中要求企业必须具备出厂检验的自检能力,但检验人员的技术素质不高、人员的流动性强,加之质量管理制度执行的不严,难以保证产品真正实施出厂检验;虽然在生产许可中要求企业必须建立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但在实际生产中从原材料进厂验收、生产工艺质量监控直至产品出厂检验等全过程中,真正按照质量保证体系运行的则还有较大的差距。这些生产源头上的质量隐患是危及食品质量安全最大的隐患,如果我们不加以重视并下决心予以整顿和治理,则会后患无穷。“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因此,为了贯彻从源头抓质量的方针,从源头上把好食品质量安全关,从今年开始要严格要求企业按标准组织生产,严格企业产品出厂检验。在“十一五”期间,把建立健全食品生产企业出厂检验能力,构建质量保证体系为重点工作来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来。
(一)、强化企业(法人)的第一责任,引导企业切实加强和改善质量管理。
《产品质量法》明确规定,企业是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而食品更是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安全健康的特殊产品。我省食品生产企业普遍存在着生产规模小、基础条件差、质量意识淡薄、设备、工艺和质量检测手段落后、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不完善等诸多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所以我们要强化企业(法人)的第一责任,牵住企业(法人)这个“牛鼻子”,通过对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开展以《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市场准入制度以及质量管理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教育、质量警示教育,为他们来补质量课;通过从人员、设备、标准、检验、质量管理等保证产品质量必备条件的10个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使企业明确应具备的质量安全控制能力和产品应达到的质量安全水平,让他们去念质量经;通过签定食品质量安全卫生承诺书、对责任书执行情况的检查、对质量监督检验不合格企业实行加严检验、对存在掺杂使假、以假充真等故意制假行为的惩处,使他们常敲质量钟。所以,自律,是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石,监管,是规范食品行业良好行为的动力,只有我们认真地引导企业从其内部切实加强和改善质量管理,我们从外部认真落实区域监管责任制,内、外结合,双管齐下,才能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二)、关口前移再前移,把握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主动权。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就是将保障食品安全的关口前移,目前我省已有900个多企业获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但是企业获证后在保持和改进必备生产条件、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合格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不仅“保证难”在困扰着我们,并且随着发证数量的不断增多,证后监管的难度也会增加。这种被动应付的状态如果不加以解决,在证后监管上我们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且一旦发生质量安全问题我们还得承担“无限”的责任。因此,从今年开始,我们要从“再打预防针”的角度出发,采取“关口前移再前移”的办法,下决心从生产源头上予以整顿和治理,狠抓建立健全食品生产企业出厂检验能力,构建质量保证体系,确保食品安全工作。具体做法和要求是:一是所有申领食品生产许可证和已经获证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具有与食品生产加工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人员和检验人员,其检验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登记注册、建立档案、发给《上岗证》后方可上岗。为保持企业检验人员的相对稳定,企业无充足、正当的理由不得随意更换、辞退检验人员。企业检验人员的培训上岗和管理制度,省局将发文予以安排和部署。二是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按照《审查细则》中的出厂检验项目,具有与所生产产品相适应的检验设备和计量检测手段。检验、检测仪器必须经计量检定合格或者经校准满足使用要求并在有效期限内方可使用。为避免企业间相互借用、随意更换,企业内所有的检验、检测仪器要登记、编号、造册,建立档案。三是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要建立健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各种原始记录和质量检验台帐,对生产的全过程实行标准化管理,实施从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与检验、产品出厂检验到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并建立起企业质量档案。在这方面省局已责成太原市的清徐局,在酿造食醋产品质量控制的有关记录表格做出了范本,并且清徐局已在该县的食醋生产企业进行了试行和推广,不仅企业反映良好,深受欢迎,而且更利于我们实施有效的监管。这次会议后将在全省的酿造食醋食品行业内推广。为此通过这次会议,责成朔州局负责乳制品(灭菌奶、酸牛奶和含乳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