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研讨班结业式上的讲话总结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研讨班结业式上的讲话总结第2页
行”的路径、“通”的办法。第二,正确处理全面发展和重点突破的关系:着力选准事关更好更快发展全局的突破口。促进全面发展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但在现阶段,我们要实现统筹协调发展,必须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在工作中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事关全局的重要环节,用足用好既有的财力、人力、物力,有重有轻,有急有缓,协调推进,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一要全力抓好具有牵动作用的大项目。大项目是实现大发展、大跨越的根本保证和可依靠的载体。近年来,我们采取公司化模式和市场化手段,相继启动实施了轨道交通、危棚房改造、风电装备等一批重大项目,为更好更快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但是,项目储备不足、推进执行不到位、落地规模不够大等问题,仍然是哈尔滨市大项目建设的共性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科学发展更好更快就无法实现。必须集中力量,全力突破。要超前谋划大项目,重点围绕有助于优势主导产业和新兴支柱产业发展壮大、有助于提高承载能力和体现环境竞争力的重大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有助于改善和保障民生的公共服务或民心工程,策划生成一批大项目。要着力突破大项目建设“瓶颈”制约,通过调整用地方式和降低用地门槛,以土地集约利用和存量盘活实现用地扩容,提升用地效率和效益;通过打造投资、资产管理、资本运作高度统一的投融资平台,增强项目建设资金的融通能力。要强化大项目建设保障机制,继续实施大项目“包保责任制”,采取“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方式,加快大项目建设进度。二要全力抓好具有支撑作用的大产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离不开优势产业支撑。经过多年培育和发展,哈尔滨市的装备制造、医药、食品和化工四个优势产业已占到工业总量的80%以上,其中食品工业近年来发展较快,去年实现产值345亿元,增加值112亿元,食品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24%。面向未来发展,我们要在优势产业培育上做出更大的努力,重点在“三个一”上下功夫。第一个“一”:就是要瞄准一个目标,着力构建“533”产业格局,即继续壮大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绿色食品、医药和化工五个主导产业,加快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三个新兴战略产业,着力培育成长性好、具有发展空间的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和旅游业三个服务业。第二个“一”:就是抓住一条主线,着力推进结构调整。要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加快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的扩散和渗透,精心打造一批无污染、低能耗、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新型产业群,切实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三个“一”:就是培育一批知名品牌。目前,哈尔滨市共有13家企业的16个产品获得了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占全省中国名牌总数的44.44%,但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14位,仅高于长春。我们要把名牌产品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工作来抓,着手制定品牌经济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巩固提高已有品牌,培育创造新品牌,切实增强名牌产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三要全力抓好具有领军作用的大集团。大企业集团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工业振兴的主导力量,是社会繁荣进步的重要支点。近年来,哈尔滨市的大企业、大集团虽然发展较快,但是优势并不明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100多户,仅是沈阳的四分之一、大连的三分之一;工业企业产值超过百亿的仅有哈电站、哈药和哈石化3户企业,仅是沈阳和大连一半。为此,我们要在培育大企业、大集团上下更大的力气。要遵循“二八”法则,积极引导生产要素向大企业流动,促进工业资本向大企业集聚,推动一批大企业迅速形成规模优势。要优先为大企业争取和落实国债项目、企业重组、技改贴息和上市融资等政策,促进一批大企业快速增强竞争实力。四要全力抓好具有战略布局调整作用的大载体。工业园区和新城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哈尔滨市启动了“两区一廊”建设,即群力新区、哈西新区和哈大齐工业走廊哈尔滨段。目前,群力新区已全面启动,实施了群力大道、群力桥、绿化景观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预计今年开发建设的投资将达到14亿元,力争3-5年完成启动区路网、景观和市政配套工程建设;哈西新区的哈尔滨西站基础设施工程明年也将启动实施;哈大齐工业走廊哈尔滨段启动区启动面积达到39平方公里,入驻企业达到309个,累计完成投资206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80亿元,占投资总额的39%,项目投资126亿元,占投资总额的61%。但是,这些新区的规模还不大,集聚功能还不强,必须要加快推进。要按照“做空间、干项目”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金融支持力度和组织支持力度,不断提升“两区一廊”要素集聚力和产业承载力,重点抓好呼兰河工业示范园区、航空和汽车产业城以及重大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增强科学发展又好又快的拉动力。
第三,正确处理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着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就是要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既要抓好当前、解决发展不够快、质量不够高的问题,又要谋划长远、解决可持续、更好更快发展的问题。我们必须认识到,节约资源就是增强后劲,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近年来,哈尔滨市不断加大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力度,在节能、节水、节材以及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随着经济总量扩大和人口不断增加,能源、土地等战略性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长期形成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状况仍未根本改变。我们不能只要“金山银山”,不保护绿水青山。要继续加强两型社会建设,推进资源消耗减量化、资源利用循环化和产业发展生态化,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可持续发展。一要把节约利用能源资源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来抓。要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依靠科技进步,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的作用,增强节约能源资源的能力,逐步形成资源节约型消费模式。要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综合运用法律手段和财税、价格等经济杠杆,形成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要在全社会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良好氛围,使节约能源资源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二要深入推进节能减排。要重视“三重”(重要领域、重点地域、重点流域),严把“两关”(项目入口关和出口关),做足加减法,坚持有保有压。要全面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积极开发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耗能领域的节能降耗工作,加快淘汰企业落后产能。要继续推进工业经济生态化改造,重点解决电厂二氧化硫排放和化工厂、造纸厂、水泥厂、小炼油厂、小冶炼厂的污染排放问题,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防治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削减和控制排污总量。三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加大风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土地和水资源,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要深入实施工业三废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在造纸、塑料、电镀等高污染行业开展循环经济试点,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要加快启动建设市开发区和利民开发区两个循环经济专业园区,努力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四要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重点抓好水污染防治。松花江是我们的母亲河,也是纵贯中俄两个大国的国际河流,松花江流域保护一直受到广泛关注。要尽快推动国家松花江24个规划治污项目全部建成投入使用,保障城乡饮用水源安全。加快城市烟尘、扬尘、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进一步提高城市空气质量。要继续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要继续开展生态恢复工程建设和植树造林,力争在3年内基本完成平原绿化和城镇村屯绿化工作。
第四,正确处理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的关系:着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城乡之间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共生关系,这种共生关系随着城市的发达而愈显重要。哈尔滨市拥有其他同类大城市难以比拟的大农村,农村地域广阔,农业资源丰富,城市发展有着极大的纵深腹地和发展空间。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城乡互动还是低水平的,而且建设好中心城市与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任务都仍然十分艰巨。最根本的方法就是统筹城乡,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城乡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互动互惠、共赢共荣。一要统筹城乡规划。科学全面的规划,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目前,在一些部门的发展规划中,还没有达到城乡一盘棋的要求,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计划经济体制中城乡二元分割的印迹。要按照规划构建1小时都市圈的要求,加快制定完善城乡交通体系规划,重点结合“村村通”工程,搞好公路网络规划;加快制定完善城乡产业规划,引导形成城乡互动的、合理的产业空间布局;加快制定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着力建设城乡一体的“水网”、“气网”、“电网”、“信息网”和“生态环保网”;加快制定完善城乡用地规划,把城乡所有建设用地和不可建设用地进行统一的区划和布局,着重加强小城镇建设的规划和整理。二要统筹城乡产业发展。要立足于实现农业科技进步,有效利用城市的技术、科研和信息资源,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农田水利化、农业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和农业产业化,积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要打破城乡产业分割,加快城乡产业融合,把大部分劳动密集型工业、农产品初级加工业等涉农工业向县(市)工业园区转移;促进城市第三产业向农村延伸,积极开拓农村市场。要通过统筹城乡产业发展,进一步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不断拓展农村二三产业的就业增收空间,广辟外出务工经商的转移渠道,有效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三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是哈尔滨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最大、发展最快的时期,仅水利建设一项,从“九五”时期至今就投入了42亿元;农村公路通乡率和通村率分别由的13%和16%提高到了现在的91%和55%。但是,农村基础设施薄弱问题依然突出。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