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城镇化工作会议总结讲话

工作总结范文 发布时间:2010/9/11

市长城镇化工作会议总结讲话

市长城镇化工作会议总结讲话
(12月13日)
同志们:
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市城镇化工作会议,目的是传达贯彻省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制定我市城镇化工作意见,安排部署今后城镇化发展措施,力争在全市掀起新一轮城镇化建设热潮。下面我强调三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我市城镇化发展的特点
近年来,尤其是“十五”以来,我市围绕“领先”的整体目标,把加快城镇化作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城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可以说,无论是新城区开发、老城区改造还是小城镇建设,都有大变化、新亮点、好经验,城镇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显现以下五个特点:
一是城镇规模不断膨胀,城镇化水平日益提高。近年来,市、县、乡三级都十分重视城镇化建设,极力打造城镇这一承载工商业发展的载体、蕴含文化的容器,构建加快发展的大舞台。目前,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46平方公里,市区非农业人口达到46万人,分别比增长5平方公里和5万人。全市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63.3平方公里,比的116.41平方公里增加46.89平方公里,建成区总人口达102.2万人。市区规划并开始建设76平方公里的新城和工业城,目前,城市框架正在拉开,朝着建设豫鄂皖三省交界处的区域中心城市和豫南重点城市方向发展。县规划了9平方公里的东城区,一期开发2.6平方公里区域内各项建设进展顺利,形势喜人;县城市建设力度不减,,县城框架拉大到3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7万,城镇化水平达到33%;县按照“一河两线三水四片”发展构想,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6.8平方公里,县城区人口达到27万人,城镇化率达34%,分别较增长了13.7%、20.7%、8.9%;县城规模达到35平方公里,人口达到35万人;县按照“三纵三横”发展思路,县城面积由原来的7平方公里扩大到18平方公里;县把饮马港入淮口段60平方公里水域改造成的“东西湖”,既提升了城市品味,又扩大了面积;区五路沿线开发如火如荼,并积极开辟城区向南挺进的新天地;县大力开发城东新区,扩大城区面积;区加大了旧城改造和浉河南岸改造开发力度;县不仅扩大了县城面积,而且建出了山城特色;新区开发建设经过几年的蕴育,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全市小城镇建成区面积达248平方公里,比的232平方公里增长了16平方公里。重点镇、中心镇、沿边镇规模不断扩大。全市60个建制镇镇区常住人口达51.02万人,较的45.42万人增长5.6万人,平均规模达2.03平方公里,比的1.86平方公里增长1.09倍,其中8个省级重点镇镇区常住人口达14.15万人,较的11.99万人增长18%。全市城镇化水平今年年底预计可以达到28%左右,将比提升6个多百分点,比提升近10个多百分点。
二是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城镇建设亮点日益闪现。市县乡三级注重学习先进找差距,围绕特色建新城,出现了竞相发展的好势头。实施新区建设新办法,通过行政中心搬迁带动新区开发;县通过行政新区、城南新区、凤凰新城等开发建设,呈现了滚动发展态势,县城规模急剧膨胀,县城建设形成了“一心、两翼、多点”三位一体的城市一体化格局;县大力实施小潢河沿岸二、三期治理,总投资5.6亿元,打造宜人的城市景观带和连续的亲水空间;县改造城区洼地,变害为利,化腐朽为神奇,独具匠心,别出心裁。各地都不断加大对城镇建设的资金投入,树立经营城市理念,运用市场经济手段,盘活城镇资产,形成了多渠道的筹融资体系。县积极探索土地经营的新路子,在“四权拍卖”基础上,探索出了代理制、开发主体多元制等经营模式,近几年累计实现土地资产收益7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城建开发。县积极筹集城建资金,从至今,城镇基础设施共投入资金达11.6亿元,其中今年完成城建投资6.2亿元,创历史新高。县以来,旧城改造建设面积达到1.22平方公里,总投资达4.54亿元。县东城新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以及在建项目总投资已经超过10亿元。县今年1—10月份仅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7亿元,增长44.5%。另外,一些明星镇建设也取得了不斐的成绩。镇是国家级小城镇试点和我省四大重点镇之一,该镇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现建成面积1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0万人。近年来,该镇加大了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镇区七纵八横道路骨架基本形成。镇以灵山风景名胜为依托,强力推进重点镇建设,近两年来,共引进项目30个,投资余万元。镇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大到3.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2.1万,城镇化率达41%。黎集镇人口6.9万人,集镇人口2.2万人,城镇化率32%。镇人口3.2万人,集镇人口1.15万人,城镇化率36%,被授予“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镇”称号。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城镇功能日益完善。近年来,各地不断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承载能力,大力改善城市景观和人民生活环境。据统计,截止底,全市县城城区道路649.15公里,较的470公里增加179.15公里;排水管长度646.15公里,较的398.53公里增加247.62公里;城市道路路灯28601盏,较的14375盏增加14226盏;城市自来水普及率为79.65%,较70.12%增长9.53%。全市小城镇道路总长度达1499.5公里,桥梁526座,路灯13057盏,排水管道1317公里;自来水受益小城镇197个,建制镇自来水普及率由的70.05%增加到现在的75%;小城镇现有居住面积1629.8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由的14.09平方米增加到16.2平方米;乡镇通电率达100%,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70%以上。市中心城区市政设施正在逐步完善,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供气等一大批市政设施已经或即将建成投入使用。通过修建民权路浉河桥、建设垃圾中转站和公厕、改造背街小巷、建设茶之韵广场等措施,极大方便了群众,提升了城市形象。一些县区在这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县一举夺得“国家卫生县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等国字号奖牌。小城镇基础设施和综合功能日益完善,吸引力和辐射力日益增强。等一批明星小城镇,已成为我市小城镇建设的“领头羊”、“排头兵”,成为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四是试点乡镇示范带动不断突出,渗透作用日益延伸。小城镇建设在我市城镇化的梯级结构中处于最低一级,但它们在小天地里演绎了大精彩,纷纷唱起了“特色戏”。随着我市小城镇二、三产业的兴起,广大农民纷纷进镇务工经商,使农村生产力从纯农业中分离出来,对启动农村工业化,加速乡村城市化进程起到了很大作用。尤其是各县区所在的城关镇、城郊乡城乡二元结构差异小,经济发展较快,在全市乡镇综合经济实力排序中稳居前列。目前,全市小城镇镇区非农业人口由的34.37万人增加到底的41.32万人,吸纳农村劳动力6.95万人。小城镇试点的示范引导作用日益突出,我市自1995年以来先后确定了54个综合改革试点乡镇,它们发展的显著成效,对全市的小城镇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据统计,试点镇(乡)的财政收入平均高出其它小城镇22%,国内生产总值平均高出29.5%,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高出8.6%。54个试点镇乡在全市212个镇乡综合经济实力排序中,有33个升位,有41个升位。县镇突出以经济建设中心,六年来综合经济实力上升94位,进入全市三十强,在全市产生了强烈的示范效应。还有一些小城镇的发展依托历史特点和自身优势进行定位,功能作用独具特色。如镇以发展旅游为主,以繁荣市场出名,靠“嫩头青”萝卜、靠柳编“打天下”,靠工业“唱大戏”,让边界贸易、服务业“登堂入室”,靠科技先导招纳四方,靠区位优势造镇,靠交通优势兴业。这些小城镇已成为我市小城镇建设的典范,在全市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中起着不可低估的带动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乡镇也建设了工业园区,如罗山的镇,规划建设了周南工业园区,已吸纳15家乡镇企业入驻,区镇和镇分别建立了民营工业园和“双非”工业园,这些做法值得具备条件的乡镇借鉴。
五是规划审批不断强化,规范建设日益提升。全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城镇规划的“龙头”作用,强化规划审批,进一步提高规划质量。城市总体规划基本完成。市城市总体规划已上报省政府,近期可望批复。县城总规已经市政府批准,县城总体规划年底完成评审。详细规划编制加快。以来,完成了新区中心区、工业城、大学城、商务区、浉河两岸、火车站等详细规划,中心城区详规覆盖率达到30%以上,其中已超过60%。专业规划编制进展顺利。在总体规划编制的基础上,编制了中心城区绿地系统、消防、人防等专业规划,防洪、交通、燃气、环卫、商业网点等专业规划正在积极编制。风景区的编制得到加强。完成了风景区规划。新一轮村镇规划编制已全面启动,目前已完成70多个乡镇的规划编制。尤为难得的是,有的乡镇也超前实施了一定水平的规划。如县镇的总规是邀请省规划设计院编制的,并先后邀请了国家小城镇建设专家和同济大学、南京大学等多所院校的专家进行指导。其他如县的镇、镇、镇,县的镇、镇,县镇,县镇,县镇、镇等都广邀省内外规划设计专家作指导。村级规划建设也正在逐步展开。如镇在南元村王台组建立了文明村庄建设工程示范点;县镇先锋村和爱国村先期实施规划建设,两村均被省建设厅命名为“康居示范村”。
在肯定成绩、树立信心的同时,还要清醒地正视问题、认识不足。从全市范围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整体水平较低。同全省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城镇化进程仍然比较缓慢,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不同步,与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的地位不相适应。市委、市政府针对这一现实,提出开发建设新区,正是出于长远发展的一项战略考虑。各县区的发展也都普遍受到城市规模的制约,希望大家从中能有所启发。从底城镇化水平看,我市25.5%的城镇化率低于全省3.4个百分点,低于全国近14个百分点,城镇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全省处于较低水平,有75%的人口居住在农村,转移农村人口和富余劳动力的压力很大。
二是中心城市规模较小。市区距离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尚远,聚集辐射功能较弱,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力不强;部分县城规划层次不高,建设水平较低,缺乏精品工程和标志性建筑;管理滞后,环境质量较差,个别县城近年来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