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未来数年发展思路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范文 发布时间:2013/6/8

区未来数年发展思路调研报告


立足湖湾城市核心区定位
实现更富内涵更高水平更具质量的现代化
——关于区今后五年发展思路的调研汇报
根据市委的部署要求,前段时间我区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主题,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加快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等涉及基本现代化内涵的领域,分成10个课题进行了为期一个月时间的调查研究,并于5月26日召开了调研成果汇报会。同时,结合实际,我们对美国旧金山、波士顿、西雅图以及深圳红树湾等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了分析研究。我们认为,要在今后五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回答三个方面的问题,即我们要实现怎样的现代化?版本的现代化其目标定位是什么?我们通过什么途径去实现?现将我们的思考作如下汇报。
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与动因分析
中科院《中国现代化报告》研究表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地方的现代化具有不同的特点、内涵和目标,必须结合区域实际来加以探索、丰富和完善。苏州昆山提出初步形成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形态,南京江宁提出到2014年率先在全市基本实现现代化。从自身来看,作为无锡城市发展由“运河时代”向“太湖时代”迈进的标志性区域,我们不比时序进度,要比实现程度,即追求一个更富内涵、更高水平、更具质量的现代化,这样的一个现代化所赋予的基本内涵是:“三业并进”高融合、城市建设高品质、生态环境高标准、区域文化高水平、公共服务高均衡、创业就业高回报、政府运作高效能、人民幸福高指数。
——“三业并进”高融合。以新兴产业、功能性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度融合,“一区”、“三带”、“七圈”的湖湾经济发展带充满活力,经济结构得到全面优化升级。
——城市建设高品质。一批体现都市品位的标志性建筑加快建成,太湖新城、蠡湖新城形象进一步凸显,片区综合改造基本完成,地域特色更加鲜明。
——生态环境高标准。生态建设实现由环境保护为主向全面建设生态系统转变,东有尚贤河,南有雪浪山、红沙湾,西有马山、梅梁湖,北有锡惠景区,中有蠡湖、长广溪贯穿南北的生态大花园新格局加速成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区域文化高水平。核心价值、文化品牌、文化产业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四大体系”建设纵深推进,佛文化、吴文化、工商文化、影视文化等内涵深度拓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公共服务高均衡。科教文卫在更高起点上实现“强基础、创特色、树品牌”,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医疗保障体系实现全覆盖,社会管理实现同区同制和同城待遇。
——创业就业高回报。有利于促进创业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城镇居民充分就业的机制全面形成,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实现同步,劳动者报酬和居民收入实现倍增。
——政府运作高效能。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升,政府公共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社区布局全面优化,“一站一经一委”的新构架实现全覆盖。
——人民幸福高指数。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明显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实,对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认同度和幸福感普遍提高。
我们之所以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内涵确定为“八个高”,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
一方面,得天独厚的湖湾区位优势决定了的现代化必然是一个高级形态的现代化。旧金山、波士顿、西雅图和深圳红树湾是现代化高度发达的地区,它们发展的共性特征是:有良好的自然、生态。城市山水相连、风景优美,人们大都亲海或亲湖而居;有领先的知识、技术。湾区拥有众多世界级研究机构、风险资本公司和极富创新精神的中小企业,是高新技术诞生地,是新兴产业孵化器,是“山水之间办企业”的集聚区;有多元的人才、文化。湾区内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群体混合,25岁以上成年人40%拥有硕士学位,形成了竞争、奋斗、创新才能得以生存的文化环境。以此相对照,今天的已然是无锡最具典型的湖湾型城区,也是一个拥有国内外湾区发展雏形的知识型城区。无锡在“十二五”期间建设现代化湖湾城市,形态看、亮点在,有责任也完全有条件率先实现一个高级发展形态的现代化。
另一方面,转型十年积累的基础优势决定了的现代化必须是一个更高质量的现代化。通过建区十年的发展,特别是“十一五”期间,经济总量实现了翻番,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倍,财政总收入增长4倍。创新型经济、社区建设与管理、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中的许多指标目前已经达到省定现代化的指标值,巩固这种基础优势,并扩大发展成为先发优势,既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区别于其他地区不比时序进度、多比实现程度的不二选择。
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定位和奋斗目标
根据上述基本内涵和动因分析,确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定位是“一核三主”,即:打造极具特色的现代化湖湾城市核心功能区,成为全国人居幸福指数较高的主城区、全省创新型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无锡差别化发展的主阵地。
确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是:实施“个十百千万”工程。
“个”,即完成一个总目标:到2015年,全区总体上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城市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在实现程度上“优于全市”、“高于全省”。
“十”,即推动十大新跨越:
——城市功能实现从定位核心向建成核心跨越
——产业结构实现从加工制造向设计创造跨越
——发展动力实现从创新驱动向财富驱动跨越
——环境建设实现从重点治理向系统优化跨越
——文化建设实现从山水向人文跨越
——社会管理实现从城乡分割向城乡一体跨越
——政府职能实现从注重管理向高效服务跨越
——民本民生实现从基本保障向高位均衡跨越
——人民生活实现从全面小康向富足安康跨越
——评判标准实现从数字达标向公众认可跨越
“百”,即重点经济指标超百亿,重点民生指标达百分之百:到2015年,全区一般预算收入超百亿,五大先进制造业(工程机械、电气机械、交运设备、机械装备、数控机床)和五大新兴产业(物联网、生物医药、软件与服务外包、ic设计与工业设计、影视文化)年产出规模均超百亿,其中物联网和影视产业达超200亿;重点三创载体公共技术平台建成率100%;高效农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00%;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达100%;“扁平化管理示范社区”和“五星级社区”创建率达100%;就业年龄段人员城镇社会保险实现100%全覆盖;公共文化设施达标率达100%;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基层自治组织依法自治达标率达100%;提案建议办复满意率达100%。
“千”指的是:新兴产业产出1000亿元;创新型企业达到1000家;五年累计引进创新创业人才1000人以上;三创载体累计建成1000万平方米;安置房再建1000万平方米;千亩水源地防护林全面成型。
“万”指的是:人均gdp达2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1万美元;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8万人;万人拥有公共文体设施面积达超3万平方米;现代化建设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点任务与工作抓手
围绕“一核三主”的总体定位和“个十百千万”的奋斗目标,今后五年,全区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任务是:
1、打造现代化的城市格局,率先建成体现国际水准、功能形象更加完备的湖湾型城区。实施“城市即旅游”战略,把全域作为一个大景区来经营;坚持山水之间办企业、山水之间引总部,大力张扬“山水共科技一色、新城与产业齐飞”的湖湾城市个性;确立“系统化设计、全过程控制”建设理念,统筹考虑城市空间形态和建筑空间形态的连续,着力在推进城市现代化、国际化上求突破;进一步强化规划引导,瞄准国内一流、国际领先标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片区改造和农居集中工作,加强生态景观细节处理,强化滨水环湖特色空间塑造,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品质和现代化水平。到2015年区域城市化水平达到81%,生活信息化水平达到92%,人均住房面积和居住环境质量达到全市最高,高品质社区和新兴产业园区拥有硕士以上高学历人才达30%以上,把真正建设成为代表无锡国际化、现代化水平的湖湾城市核心功能区。
2、构建现代化的产业体系,率先建成产业特色鲜明、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的创新型城区。按照城市经济发展规律,紧扣“智慧”、“无锡形象”的现代发展主题,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着力强化高科技产业园区建设,加快龙头型项目引进,加快规模企业培育,加快形成“块、群、面、带”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即:先进制造业以新城工业安置区为主体形成“块”,新兴产业以五大园区为载体形成“群”,现代服务业与城市化同步发展形成“面”,现代农业以沿湖发展为主形成“带”。到2015年传统产业中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每年不少于2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年提升1-2个百分点,新兴产业规模占全区经济总量比重达25-30%,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0%。
3、推进现代化的社会事业,率先建成服务高位均衡、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的普惠型城区。紧紧围绕与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五大民生问题,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大范围上实现城乡居民的“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提升;“劳有所得”向“劳有应得”提升;“病有所医”向“病有良医”提升;“老有所养”向“老有乐养”提升;“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提升,努力建设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的普惠型。到2015年全面完成教育事业布局的调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提标,太湖新城四大睦邻中心建设到位,建成中医院,引进三家高端专科医院,建成无锡规模最大、设施最好的养老院,基本实现人人享受高水准、均等化的公共服务。
4、营造现代化的人居环境,率先建成绿色低碳发展、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的宜居型城区。牢固树立“生态是生命线”的意识,加快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大力推进太湖保护区建设,重点实施蠡湖生态修复和入湖河流整治示范工程、加快推进包括长广溪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贡湖湾湿地和梁湾湿地恢复与修复以及中瑞生态城建设等系列工程,控制和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推动由环境保护为主向全面建设生态系统转变。到2015年,城镇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