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农业局关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范文 发布时间:2010/9/19

区农业局关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调研报告第3页

滞后。我区的“魏榆”、“串串红”等品牌一真没有做起来,可以说还是“默默无闻”的状态。

六是涉农龙头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市场开拓能力和带动能力弱。我区在酿造、饲料加工等方面有一些加工亮点,也有如白象方便面、恒顺醋等全国知名品牌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但都与我区的蔬菜、红枣、畜牧养殖三大特色产业的发展联系不紧,带动示范能力不强。我区虽扶持建设了一批如丰元、博瑞、福大、华玉荣、绿野、德御等与蔬菜、红枣、畜牧养殖特色产业联系紧密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但这些企业多数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由于规模较小,资金短缺,设备简陋,生产技术落后,市场开拓能力较弱,无法有效拉动农业产业的发展。

七是农业投融资体制不畅,结构调整的资金不足。农业结构调整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引进优良品种、发展名优特新产品、农产品加工业和开拓农产品市场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特别是一些种养加大户资金短缺的问题比较突出。我区支农资金预算比上年增长42.9%以上,绝对额增长90万元,但即使这样,总额也仅有300万元,农民人均投入不足11元。北田镇张胡村是我区温室蔬菜标准化示范园区,今年通过农机补贴计划发展自动卷帘机,农户一下就报了50多户,但只能补助13户。北田、庄子等乡镇群众发展沼气的热情非常高,只要政府扶一把,至少能新上20多个沼气村,但资金就是解决不了。榆社县今年拿出400万元用于“两贴一补”,其中100万元贴息用于扶持肉牛养殖,100万元贴息贷款扶持农业龙头企业,200万元补贴特色种植、养殖业。左权、灵石、榆社、太谷、平遥都制定了对优势农产品开发的补贴办法。左权县对饲养规模在80头以上的养牛户,每头补助购牛款800元,对新建一个日光温室补助3000元。太谷县出台了每建一座日光温室尤其是l1028型大拱棚,县政府帮助解决5000元小额贷款并补贴200元,另外乡政府、村委对温室、拱棚建设每亩补贴1000─3000元。与兄弟县市相比,我区农业还停留在“口头农业”上,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与我区是经济大区、经济强区的地位很不相称。

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水平低。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虽已达4万多人,但多属于季节性务工,农民工在城镇务工“留不住”,技术少、工种差、工资低,就业、医疗、养老、劳保、子女入学等配套机制尚未健全,城乡差别仍然很大。我区耕地相对分散,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能充分转移,使得农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成为阻碍农业现代化的关键问题之一。

三、今后农业现代化的对策和措施

(一)进一步认识农业现代化的深刻内涵

我们认为,对农业现代化建设有必要进行客观的分析,获得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第一,提出我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非常及时和必要。为了实现“提升竞争力、再创新优势,打造现代现代晋商中心区”的战略目标,应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带来的世界市场和发达国家农业的压力,农业不能拖后腿,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必须加快。第二、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农业发展过程,对农业现代化的内涵理解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我们认为农业现代化是指:具有发达的基础设施、先进的科学技术、高效的组织方式和完善的服务体系,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均较高的一种生产发达、农民富裕、环境优美的具有一定国际可比性的先进农业发展状态。农业现代化应有三大总目标:农业生产目标、农民收入目标和农村环境目标。第三、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其它国民经济部门的现代化。可以说,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其它各个部门的基础,而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的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因为,农业现代化需要高质量、低价格的各种装备和生产要素的支撑,需要高效率的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部门的支撑,需要高收入非农业消费者市场需求的支撑,等等。此外,可能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农业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大量减少农业劳动力,大力降低农业劳动力在社会总就业中的比重。而所有这一切,都依赖非农业产业的发展。在时间上,可不可以说,是其它国民经济部门带动农业实现现代化,是其它部门而不是农业率先实现现代化?纵观世界,农业发达的国家都是非农业高度发达的国家。没有哪一个国民经济总体不发达的国家的农业是发达的。即:农业不可能率先实现现代化。这与“工业是先导”的道理是一致的。在某种意义上,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关系,是农业现代化和非农业部门现代化关系的一种反映,是互为依存、不可分开的。认识这一点对正确地推动我区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第四、制定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应当从实际出发,兼顾激励性和可能性。我国提出到2050年基本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而农业又不可能领先于工业等非农业部门实现现代化。因此,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较为长远的目标,是需要坚持不懈地做几十年努力才有可能实现的目标。我区被省确定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县(区)之一,建议区委、区政府尽快出台《关于推进榆次区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规划)》,规划应当切合实际,做到长短结合、远近结合,既有科学性,又有可行性。在具体提法上,可以划分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

(二)今后我区农业现代化的方向和工作重点

工作思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抓住国家中部崛起战略机遇期,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人才、品牌、科技、工业等优势,走“农业强区”之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发展农村经济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调优、调特、调名、调强为突破口,以工业化的理念、产业化的思路、市场化的思维、科技化的手段、城镇化的战略为出发点,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进一步巩固蔬菜、红枣、奶牛三大特色产业,提升水果、畜牧两大支柱产业,培植扁桃、核桃、杂粮等新兴后续产业。扶优扶强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突破加工业,打造品牌,完善服务体系,增加投入,努力把我区建成绿色农业特色经济强区和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确保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一、改革投融资体制,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从长远来看,农业发展的资金应该主要来自政府和农民、农企业的自我积累,所以,增加对农业的投入,首先要加大本级财政的投入并尽力争取上级的支持。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综合国力进一步提升,国家对农业的财政扶持将会逐步加大,这些扶持主要体现在基础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上,我们要把握这一态势,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争取上级更多的农业扶持资金。同时,要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农业,特别要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提高农业的效益,以此吸引更多的金融投资,形成投资多元化。总结我区并借鉴一些发达地区的经验,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建立财政支农周转金制度,取消对农业生产的直接拨款制度。二是利用匹配投资法,引导农民及社会资金进行生产投入,即以政府资金为引导,按一定比例由集体、农民和社会资金匹配投入,组成对特定建设项目投资的整体。三是实行以奖代补,鼓励多元化投资。四是以优惠政策、优势农业项目、优质服务吸引社会融资,对优势、龙头、骨干涉农项目择重优先扶持,稳住投资者;行政部门改善服务态度,提高速度和效率。五是要采取有力措施,构建农村良好的信用环境。要通过以上措施,形成政府、集体、农民、社会资金等多层次的投入机制。建议农业信贷由支持农业向支持现代农业转变,重点支持农产品加工、储运保鲜、流通等多样化的市场主体转变,向支持无公害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转变。通过信贷杠杆作用引导龙头企业走专业化、深加工、大流通、外向型的发展路子。优先支持农企业在季节收购、技术改造、市场营销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资金需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有偿无偿资金,扶贫开发项目中的财政资金和工业发展资金等重点投入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议区财政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每年再安排3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资金,调整补贴重点,按照适当集中,突出重点,扶优扶强、扶成长项目的原则,主要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贷款贴息;用于以良种为主的重大科技推广和新技术开发;用于优质和专用原料基地建设;用于受冲击较大的敏感性农产品、专用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用于市场信息等体系建设。区级各部门要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扶持农业。各乡镇也要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本乡的农业现代化建设。

二、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搞活农产品流通。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农业现代化的客观需要。一是统一规划,加强立项管理,逐步在全区形成布局合理、产销结合、公平竞争、统一开放的农产品市场体系。重点培育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如北田、庄子果品批发市场、东阳蔬菜批发市场、什贴葵花(杂粮)批发市场、张庆演武畜禽批发市场、榆次串串红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等。二是要扶持市场进一步发挥服务功能,重点支持市场的冷冻、冷藏、仓储、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系统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要推行电子统一结算管理系统,提高交易和管理效率;鼓励探索竞价拍卖、直供配送和网上交易等现代交易方式。引导优质、有品牌的农产品直接进入超市,鼓励有条件的农产品进入沃尔玛等大型连锁超市,将我区农产品销售纳入世界物流体系。发挥市场的信息发布窗口作用,建立多元化的市场价格、供求信息采集、整理和发布系统,为农民、经营户、管理部门提供信息服务。三是逐步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促进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发展。重点以果菜等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为窗口,建立市场准入制度,从加强管理着手,配置检测设备,规范检测手段,对不符合要求的不予进场交易。在加强农业产前、产中管理的基础上,加大农产品产后流通环节的抽检力度,促进农产品质量提高。四是加强市场开拓。加大农产品贩销大户、经纪人队伍培育,以市场为依托,通过壮大农民经纪人协会的途径,提高农产品经营户的组织化程度。引导贩销大户与基地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以市场为中介,通过举办农产品展销会,牵头与大中城市市场建立业务关系等多种途径,扩大当地农产品对外宣传,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