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职工基本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调研报告范文 发布时间:2010/9/29

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职工基本生活状况调查报告第2页

级以上竞赛取得前三名的优先聘用;转业军人、退伍军人优先聘用;烈属子女优先聘用一人;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优先聘用;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中专毕业生优先聘用;取得国家颁发的专业技术职称的优先聘用。五是坚持职工分流与安排就业并重,积极创办新的经营实体,为广大分流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使尽可能多的分流职工多就业、少失业。先后创办粮食加工企业7个,安排近1100名分流职工实现再就业。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较好地维护了职工群众的利益,职工群众都比较满意,改革实现顺利推进。
(三)发挥工会组织作用,维护职工权益。
在改革中,把充分发挥工会作用,全心全意依靠职工抓改革、促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一是稳定工会组织机构,在企业改革过程中,支持基层工会自主开展工作,坚持“三同时,三不变”,即在企业改革过程中,同时就职工利益问题听取工会意见、同时研究工会工作、同时成立重建改建工会组织筹备组;工会组织的地位不变、作风不变、工会干部的待遇不变,保障工会组织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二是坚持三步走工作法,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各级粮食工会组织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自觉地服务全市粮食工作大局,认真履行职责,为粮食中心工作服务。在改革前期,组织职工群众为企业改革发展提建议,在“三金”缴纳、解除劳动关系补偿金、竞争上岗等方面建言献策,在制定政策时充分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改革实施方案交由职代会讨论决定,保障职工群众利益;在改革推进过程中,各级粮食部门基层工会组织协助各级党组织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职工群众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推进改革。组织开展“送温暖”活动,先后慰问特困职工61名,困难职工459名,折合人民币11.7万元,使他们/顷利度过了难关。在人员分流基本完毕的改革后期,监督企业与重新上岗的职工签订集体劳动合同,通过契约的形式保障上岗职工的权益;积极与劳动部门协调,为下岗职工办理失业证,及时领取低保费,并协调市总工会发放下岗再就业小额贷款近30万元,使100多名困难下岗职工受益。三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不断档,在配合搞好改革的同时,组织系统干部职工认真参加各类文体娱乐活动,陶冶了职工情操,凝聚了职工群众力量。
三、取得的效果
(一)职工群众支持改革,改革得以顺利推进。
各级粮食部门通过大力宣传改革、宣传形势、宣传改革政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成为职工最为关注的问题,职工群众对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充满信心。广大职工群众不仅理解改革、支持改革,而且积极投身于改革,参与到改革的全过程,认真参加职代会对企业的改革方案进行讨论,为改革方案的修订完善献计献策,特别是以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积极参与国有资产的评估,加强民主监督,自觉抵制国有资产流失,促进了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经省政府验收确认完成减员分流6961人,占省定任务的119.58%,其中:解除劳动关系5204人,占应分流人数的89.4%;办理“四退一保”1757人,占应分流人数的30.18%(其中退休181人,占应分流人数的3.1%;内退1203人,占应分流人数的20.67%;协保352人,占应分流人数的6.05%;特、病退21人,占应分流人数的0.36%);目前实际完成减员分流7043人(验收后新增82人)占省定任务的120.99%。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现突破性进展,全市原74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制后保留国有控股25家,占33%;撤并合21家,占29%;转民营17家、占23%;成为报帐单位10家,占14%;破产1家,占1%。
(二)职工群众利益得到维护,系统大局保持稳定。
由于各级粮食部门和企业在改革中坚持人本思想,在思考问题、制定政策、重大决策等方面从职工群众利益考虑,处处为职工群众着想,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较好地维护了职工的权益,广大职工群众对改革比较认可。同时,对因改革带来的暂时困难,广大职工群众能够正确对待利益关系的调整,正确对待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具体利益与根本利益的关系,不少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和困难职工,主动转变观念,积极投身商海,自主创业,不给党和政府添麻烦,为保持系统大局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漯河市成为全省唯一一个没有因改革问题发生赴省上访事件的地市。
(三)职工群众献计献策,推进企业实现快速发展。
在改革过程中,广大职工群众以改革促发展,广泛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活动,在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优势、推进项目建设、搞活粮食购销经营、抵御市场风险、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建议300余条,其中采用120余条,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企业发展贡献了力量。一些重新返聘上岗的技术人才和业务骨干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开展技术创新和岗位练兵活动,主动筹集改革发展资金,帮助企业克服困难,鼓舞了职工群众的干劲和信心。广大职工群众以改革激发出的巨大能量,千方百计想办法,上项目,筹资金,抓建设,新上粮油生产加工项目4个,全部建成后可新增产值4亿元,年可实现利税万元,粮食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已经显现。
四、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改制后转民营企业工会组织的地位如何保障。
国有粮食企业改制后,部分国有粮食企业国有资本退出转为民营企业。这些转民营企业虽然能够依法建立工会组织,但存在机构被合并、工会工作人员不断减少等情况,同时,对不遵守有关规章制度企业的约束力不强,极个别困难企业将可能出现组织断层、工作断线、经费断位、维权难等现象。对这类民营企业的工会组织如何组建、如何在组织机构、工作人员、活动经费等方面保障它们独立自主开展工作,发挥作用,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引起主管部门高度重视,认真加以指导和监督管理,确保职工群众能够有自己的组织,有自己的“家”。
(二)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挥职工群众的主力军作用。
无论改制后的国有控投、参股粮食企业,还是转制后的民营企业,都需要更好地发挥职工群众的主力军作用,充分调动他们在企业发展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们认为,要在新形势下继续发挥职工群众的作用,一是要加大宣传,突出宣传新形势下职工群众在改革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宣传职工自觉投身改革、勇于承担改革风险的奉献精神,宣传新时期职工群众在粮食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坚持典型引路,重塑职工群众在改革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二是结合行业特点,组织开展粮食购销、质量检验、粮食流通业务知识竞赛以及其它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劳动竞赛活动,并以此为载体,激发广大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把职工群众的热情更多地引导到为粮食事业发展建功立业上来。三是加强对企业贯彻执行职工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法规制度的监督管理,使职工群众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企业的各项政策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为职工群众发挥主力军作用提供坚强的保障机制。
(三)妥善处理改革中遗留问题,保障职工群众的利益。
这次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虽然比较成功,但遗留的一些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妥善解决,将会留下新的隐患,埋下不安全的因素。主要表现在部分困难粮食企业,这部分企业因历史包袱沉重,底子薄,基础差,存在拖欠职工“三金”问题。虽然改革中与劳动部门达成了缓交的协议,但这些困难企业如何在规定的期限内缴纳数额巨大的“三金”,企业存在较大困难,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也不放心,担心以后企业有变故,养老金“无法续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