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范文 发布时间:2016/2/16

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经济开发区创建于10月,4月经省政府批准成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开发区远景控制面积50平方公里。自建区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建设开发区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第一抓手,按照“规划先行、配套先行、环保优先、集约优先、效益优先”的原则,举全县之力,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强势推进招商引资,通过开展开发区建设年、项目推进年、工业经济突破年等一系列活动,不断掀起开发区建设新高潮。开发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规模不断壮大,配套设施日臻完善,项目质量逐步提高,经济效益逐年倍增,对县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显现,已经成为洪泽经济发展的第一增长板块。
一、开发区设立以来建设情况
1、经济开发区基本情况。洪泽经济开发区位于县境内,于1956年建县,总人口39万人,总面积1394平方公里。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3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3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开票销售19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万元。
经济开发区创建于10月,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建成区入驻项目360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9家,2014年实现开票销售150亿元,初步形成了以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盐化工、现代纺织、新材料产业为代表的主导产业群,是洪泽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2、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建成“七纵十横”道路网络,实现了道路、电力、通讯等“九通一平”(一平:土地自然地貌平整。九通:道路管线、电力管线、电信管线、自来水管线、天然气管线、热力管线、有限电视管线、通市政道路)。建有110kv公变2座、110kv用户变3座,电力供应充沛。日供水量10万吨以上。区内有热电厂,满足蒸汽供应。天然气与“西气东输”接管联通。拥有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工业污水处理厂各一座,工业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为6万吨。园区内商住商务、休闲娱乐、科技研发等配套功能齐全,建成院士工作站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
3、主导产业初具规模。盐化工主要发展以岩盐为原料的各类盐化工业、元明粉延伸产品以及其他精细化工产品,2014年实现销售23.1亿元。现代纺织以发展高科技纺织产业为主导,重点发展合成纤维、加弹、棉(毛)纺、织布四大板块。2014年实现销售39.86亿元。机械制造以汽车配件,轮机、机车、柴油机配件以及风电配件等产品为主导,重点发展气缸套、汽车轮毂、汽车半轴、风电设备、中板、厚板等,2014年实现销售23.7亿元。电子信息以机柜、机箱、极板和电池以及软件开发等为主,2014年实现销售11.2亿元。新能源、新材料以光伏新材料及其延伸产业为主导,2014年实现销售23.8亿元。
4、服务环境日臻完善。以“361诚信服务”为宗旨,按照“零障碍满意服务”的要求,为进区项目提供全方位服务,塑造洪泽帮办品牌;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为客商提供信息咨询、项目审批、注册登记一条龙服务;由县领导牵头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帮到底的帮办服务机制;搭建公共服务平台,通过银企对接会、用工招聘会等形式,为企业提供开工建设、竣工投产、发展壮大的系列化服务。
二、开发区设立以来的主要做法
1、加快载体建设,筑优项目平台。载体建设水平决定着开发区的竞争力。开发区自设立以来,我们一直按照建设省级经济开发区的标准和要求,通过借鉴外地先进园区的成功经验,全力加快开发区载体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合理确定产业布局。委托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园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委托省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明确开发区定位、产业方向、功能分区、产业布局、管网与绿化规划、环境质量控制,确保开发区项目建设、设施配套有章可循、有序推进。坚持高标准建设,着力搭建项目发展平台。按照“量力而行,适度超前,滚动发展”原则,通过市场运作、单位垫资、向上争取、部门贡献、开发区积累、财政投入、贷款拆借等方式,多渠道融资,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
2、强化招商引资,加速项目集聚。项目是开发区的支撑,没有项目的引进就没有开发区的发展。几年来,通过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园区突破年”、“工业经济突破年”等一系列活动,全力主攻招商引资,加速项目向开发区集聚。强化行政推动。洪泽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开发区发展的第一要务,强势紧逼全力推进。县四套班子领导带头招商、亲自招商,各镇、各部门党政“一把手”轮流外出招商、选派精干力量驻点招商,开发区管委会成立办事处分片招商、选派后备干部专职招商等方式大力度、高强度敲门招商。强化政策激励。洪泽县委、县政府出台《鼓励利用外资办法》和《关于加快县工业园区项目建设的有关规定》等一系列招商引资政策,加大对招商引资特别是引进外资的优惠奖励力度。强化产业招商。立足现有的产业基础,开展定向招商,延伸产业链,进一步壮大主导
产业。围绕开发区已经形成的轻纺产业和劳动力资源丰富优势,引进棉毛纺织业和高速纺产业,延伸产业链,依托已经形成的传统机械制造业基础,引进机械制造项目。
3、坚持规范运作,提升建设品位。围绕省级经济开发区的建设要求,坚持规范运作,力求发挥后发优势,将开发区建成高品位特色园区。一是建立进区项目评审制。由县领导、开发区管委会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组成项目会审小组,对进区项目从投资规模、投资密度、市场行情、技术水平、环境影响、经济效益以及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等方面进行会审。二是规范项目建设行为。开发区项目实行先规划设计、再审定方案、后施工建设。规划设计必须严格遵照开发区项目建设规划设计要点进行设计,施工必须按建设方案进行。在建设过程中,开发区管委会、县建设、消防、环保等部门经常深入工地,开展服务指导,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三是严格合同约束。所有进区项目均签订规范的合同文本,对投资规模、建设进度、项目质量均达到合同约定的及时兑现优惠政策,信守对客商的承诺,营造宽松的环境。四是实行低质项目置换制。开发区创办初期,引进了一些投资规模小、投资主体实力不强的项目。为提高投资强度,近年来,我们加大了项目清理和置换力度,清理置换了一批低质项目,同时,我们还积极引导区内投产企业兴上二、三期工程,从而保证了开发区项目高投入、高质量、高效益,目前,开发区的投资强度从建区初期的50万元/亩提高到102万元/亩。
4、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服务环境。优良的投资环境是加快开发区发展的有力保障。我们坚持从体制机制创新入手,不断创优服务环境。一是创新体制环境。为贯彻落实淮安市委、市政府加快全市开发区、园区发展的精神,洪泽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若干意见》,从总体目标、规划定位、管理体制、招商引资、环境服务等方面提出了若干意见,开发区管委会内设机构、人员、职能逐步调整到位,为推动开发区加速发展提供了组织和体制上的保障。二是逐步推行市场化运作。建立开发区财政单列体系,开发区企业税收专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为开发区发展逐步走上自我积累、滚动推进的良性循环奠定了基础。三是着力打造优质服务环境。按照“零障碍满意服务”的要求,为进区项目提供全方位服务。在项目审批方面,成立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为客商投资决策提供信息咨询、项目审批、环保评审等一条龙服务。在项目建设方面,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帮到底的工作机制。在用工方面,提前招工培训,从项目签约开始,针对企业用工需求,每月举办一次用工洽谈会,超前开展订单培训,为企业用工做好储备。加大政策激励,吸引外出务工和外地人员回乡来洪就业。引导企业做好社会保障工作,提高职工工资福利,稳定职工队伍。
三、存在问题
一是开发区一期规划依托县城公共服务,开发区定位为工业项目集中区,没有安排商务用地,开发区缺少公共服务设施,给企业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不便。二是开发区项目固定资产投入总量不大,投资强度不高,资金到位率偏低。多数投产企业处于投产初期,尚未达产达效,产出规模和效益不高。同时外资项目偏少,外经规模较小。三是由于资金问题,开发区配套设施不够完善,部分配套设施进度相对滞后。四是开发区主导产业特色、产业集群有待进一步培育。
四、2015年工作重点
1、编制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充分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洪泽水运交通等优势。编制冶金机械和纺织产业发展规划,培育两大特色产业园区,形成两大产业集群。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在外资引进上求突破,招商重点瞄准珠三角、长三角等外资密集地区,有针对性招商。二是在产业链招商上求突破,围绕开发区已经形成的纺织产业链和机械产业招商,寻求配套项目。三是在在以商引商上求突破。继续深化对已落户企业的全程跟踪服务,以客商满意作为服务的最高标准,努力使客商成为开发区的广告宣传员,致力形成引进一个、带来一批效应。
3、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继续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品位建设、高要求管理”的原则,搭建平台,筑优载体。一是委托高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对开发区进行二期规划;二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基础设施配套步伐,把开发区规模做大、功能做全、实力做强、品位做高;三要加强功能区建设,做强主导产业,建设“区中园”,形成产业特色和自身优势,逐步树立开发区的品牌形象。
4、继续大力培植主导产业。开发区将重点突出纺织产业和冶金机械两大主导产业,将大力开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纺织新品,逐步形成纺织、面料、服装一条龙生产格局,立足于发展高端产品,引进国内外先进纺织设备和工艺,引进先进技术,扶持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品,立足于发展龙头企业。重点培植产值超5亿元企业3家以上,超2亿元企业10家以上,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五、对上级推进开发区建设发展的建议和要求
1、加大基础设施配套资金的扶持力度。面对目前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形势,加大省、市对县级开发区的政策扶持力度,增加配套实施的资金补助,重点是出台对高科技项目的帮扶政策。
2、进一步明确县级开发区产业定位。完善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严格规划实施,引导特色产业向特色园区集中,把园区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区,对不同产业出台具体的扶持政策。3、加强交流与合作。建议市外经局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全市开发区交流活动,学习外地开发区的成功经验,在全工发区范围内打破行政区域,协调和促进各开发区合理定位、优势互补、相互协作。建立市及区县开发区之间相互引荐项目的激励机制,实行全市开发区信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