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县级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思考

学习心得范文 发布时间:2010/11/13

当前县级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思考

当前县级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思考

软环境属于社会环境,泛指除自然条件和人力因素外,与发展相关联的条件,是政权机构及其组织体系在社会活动中对一个区域产生的影响力所形成的导向性氛围,是一个地方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标志。软环境的主体是人,是掌握国家机器的人。它包括领导环境、政策环境、服务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信用环境等等。加强软环境建设是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是塑造地方形象、展示地方文明的需要,同时也是从源头上遏制腐败、从根本上爱护干部的重要举措。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当投资硬环境达到一定的临界水平后,投资软环境的优劣将对投资硬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进程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近几年,在发展过程中,各地抓环境建设的力度逐年加大,取得了显著效果。思想观念明显转变,“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环境就是抓竞争”的意识深入人心;领导干部的思想基本到位,大部分干部作风明显好转,建立了务实、高效的服务环境;出台了招商引资及发展民营经济等专项文件,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但是,优化环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一项必须经常抓、反复抓的工作,有些问题是深层次的,解决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有些总是即使当时解决了,也很容易出现反复。就目前各县的情况看,发展环境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县级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亟需寻求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予以解决。
一、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个别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由于个别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单位存在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利益化的现象。心中无全局,只有小圈子,部门利益至上,条条文件至上,有利益的事就争、就抢,没利益的事就推、就托,把上级政策作为捞取部门利益的工具,只顾部门不顾本地经济发展。
(二)诚信不足,优惠政策不够落实。不少企业反映,为发展工业而制定的一些优惠政策总是得不到真正兑现或被打折扣,企业无可奈何,心存不满,抱怨政府“不讲信用”,损害政策形象,不利再招商。如,县“无费区”优惠政策具体指哪些项目可以免费,哪些企业有权享受,不十分明确。在“无费区”内的不少企业一落户就会遇到一些部门拿着省里文件来收费等现象。
(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不够到位。主要表现为五方面:一是市直部门转移、下放县、市(区)的事项存在“该转没转,该放不放”问题;二是对于涉及两个以上部门的审批事项仍存在推诿、扯皮现象;三是审批程序还不够简化,一次性告知制、时限制等服务承诺没落实好,有的部门办个证件仍要让办事人员跑多趟,有的办理时限按有关规定的最长限执行,不能体现政务提速;四是对清规审改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大,不少企业和群众至今还不明白各部门具体有哪些项目被取消或下放、转移;五是个别单位对已明文取消的审批事项没有公布或仍在执行。
(四)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不少中小企业主称自己贡献了不少税收,却享受不到外资企业和规模企业的优惠政策,特别是贷款难的问题尤为突出。如,诏安县某民营企业,其产品市场销路和前景都看好,想扩大生产规模,准备以房产作抵押向某银行贷款20万元,但某银行以贷款额太小为由将其拒之门外。
(五)办事难、人情办事的现象仍有存在。在一些职能部门中尤其是企业管理部门,虽然公开了办事程序和限时办事承诺,但仍有一些工作人员自恃企业有求于他(她),高高在上,门好进、脸好看,但事难办,故意以原则规定为借口,拖延时间,刁难前来办事的人员。“同志请坐,马上办理”成了桌面摆设。对此,群众已形成思维定势,认为到部门办事总要找关系或破点费,否则就怕办不成,或者办不快。
(六)有些执法人员滥用职权。执法人员违法施政、执法犯法,是影响环境的“顽症”,也是制约发展的“毒瘤”。有些执法执纪人员,不尊重自己,不尊重职权,整天在企业和群众面前充老大,想吃谁就吃谁,想查谁就查谁,想罚多少就罚多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讲文明执法,更不讲主动服务,检查变成了找茬,执法变成了治人。一些人觉得面子大于一切,认为到企业或其它单位办点事理所应当,不给办就是不给自己面子,就要给他们“小鞋”穿。还有些人拿国家政策、法规作交易,谋私利,捞好处,到企业吃点、拿点、要点、报点,坑了国家,坑了企业,肥了自己。
(七)一些机关干部形象败坏。干部形象直接引导社会风气,影响群众情绪。有些同志占据了一个很好的位置,手中握着人民给予的权力,不是好好地珍惜,而是为所欲为,把职权变成特权,变成拉关系、捞好处的工具。关系近、感情深,什么样的事都敢干;关系远、感情浅,该办的事也不办,甚至卡脖子、使绊子。还有的人只谋权不谋事,只求位不求为,整天醉熏熏、昏沉沉,败坏了干部的形象,丢尽了公仆的脸面。
以上现象和问题尽管是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影响极坏,如不彻底根除,地方的投资软环境就得不到真正的改善,一个地区要实现跨越发展,建设经济强县就是一句空话。因此,我们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把优化环境提到关系经济发展大局,关系到实施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下大力彻底整治。
二、优化县级经济软发展环境的对策
纵观国内外形势,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竞争就是环境的竞争。因此,在新一轮招商引资的竞争中,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各种地方政策优势逐渐消失后,各地竞争的焦点已转移到投资软环境方面,尤其是信用环境、法制人才、政府服务等方面,竞争已成为成功招商引资特别是吸引国际一流大企业前来投资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能否发展取决于环境的优劣,谁能营造良好的环境,谁就能赢得发展主动权。因此,要加快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关键要深化机关效能建设,落实和完善各项优惠政策,采取一系列更加有力的措施,营造创业的良好环境,让更多的企业落地生根、茁壮成长。
(一)加强信用建设,坚决兑现各种优惠措施。对一个地方来说,信用关系形象,关系效能,决定发展。环境要改善,信用不可不重建。重塑良好的信用环境,政府应承担起主导作用,成为重塑信用环境的火车头。政府应从以下方面着手解决政府信用问题,增强政府的信誉,提高政府的威信,从而进一步增强改府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整合力。首先政府要对已出台的各类优惠政策进行一次规范清理,广泛征求意见,组织科学论证,量力而行。对确实无法落实的措施限定范围或尽快取消;对一些条款还不够明确的,有关部门要根据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既要方便操作,又不允许走样、变相抵触;对一些涉及到条条管理部门的政策要充分尊重和吸纳部门建议,做好协调,理顺关系,避免执行时发生条块矛盾,发生扯皮现象;对出台的各类优惠政策,可编成小册子,明确优惠对象、范围和标准,让职能部门和企业对号入座。已经出台的政策就必须无条件坚决兑现,取信于商。同时,每年组织1-2次的检查活动,专题检查这些政策的落实情况和职能部门的社会服务承诺执行情况,严厉查处不执行政策或执行打折扣的相关部门和责任人。深入开展政务公开工作,对企业关心的事要公开决策过程、执行过程和落实结果,让企业主和群众心服口服。
(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服务型效能型政府。“小政府大社会”是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转变政府职能是时代的要求。因此,要通过深化机关效能建设,构筑一个比较完善的服务体系,解决政府职能部门的思想观念问题,处理好管理和服务的关系,融管理于服务之中,狠抓投资环境的综合服务,把政府的服务体现在时时、事事、处处,并始终作为全体政府办事人员的基本职能。要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加快新一轮政府审批制度改革,按照市场化取向,突出企业反映强烈的审批事项,尽可能减少审批项目、审批程序和办事环节。对于确实需要审批的项目,应规范审批行为、公开审批条件和程序,对涉及两个以上单位审批的项目,应明确办事手续的先后顺序;要做好每一个服务环节的有效运转,就必须建立起工作规范的运行机制,解决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如,建立行政服务中心或企业项目代办服务中心,实行一条龙服务,涉及企业或企业主的相关审批手续、年检手续和证件办理等事宜都能一次性办完;同时,实行四项制度:一是实行“局(办)企联系卡”制度,增强职能部门与企业的联系沟通,企业有难题直接与部门联系,部门主动帮助解决;二是实行“专人负责制”,实行一个项目一个专人,对于比较大或审批比较复杂的项目还要成立一个工作班子;三是实行“专题工作制”,对企业碰到难以解决,涉及若干个部门职能的问题,由县领导牵头,组成专门协调小组,责任到人,把难题化解;四是实行“定期学习培训”制度,涉企办事人员都要求每年有若干次的培训要求,使他们懂市场经济、政策法规、国际惯例从事贸易和招商引资等相关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三)围绕发展主题,营造大办工业的舆论氛围。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工业发展作为宣传的主旋律,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宣传方案,集中本地的电视台、报纸、宣传栏等一切可以利用的阵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如,大会小会要讲工业,电视上要说工业,报纸要见工业报道;以组织学生开展有关工业的征文、演讲、到企业参观等活动;文艺界的同志可以发挥当地传统文化优势,利用如书画、谜语、潮剧等文艺形式,宣传工业知识,宣传发展工业的有功之臣,讴歌工业发展成就;县委、县政府每年把工业发展目标作为绩效考评的重点进行考评,并召开一次大型的工业大会,总结成绩,表彰先进;每年举行一次工业产品和文化作品联展;可以在繁华地段设置有关工业主题的广告牌等标志。总之,要通过各种方式的宣传活动,使“工业立县”的发展战略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全民大办工业的浓厚氛围,为我县发展工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要制订一系列激励机制,对企业主切实做到政策上给优惠、经济上给实惠、政治上给地位、办事上给优先,营造重商、亲商、扶商的良好工业发展环境。同时,还要制订一套操作性强的活动方案,比如可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