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档案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部署

半年工作总结范文 发布时间:2010/10/20

市档案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部署

市档案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部署

今年以来,全市档案部门紧紧围绕服务和谐社会建设,高点定位,奋发有为,全市档案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刚才各个县(市)区将今年上半年的工作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对下半年的工作也谈了很好的想法。各地在上半年的工作中各有亮点、各具特色,对下半年的工作也提出了明确的思路,进行了精心的研究和部署。今天,召开座谈会的目的也非常明确,即根据全市档案工作计划,对全市上半年重点工作的推进情况进行总结,对今年下半年的重点工作进行部署。下面,我代表市档案局讲几点意见:
一、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全市档案事业发展呈现新气象
1.精心部署,内外协调,档案事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为了突破制约档案事业发展的瓶颈,不断优化档案事业的外部发展环境,上半年,全市各级档案部门积极主动地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关心重视和相关部门的理解支持。市档案局在认真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档案工作的意见》,并由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档案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为保证我市档案事业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意见》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档案工作,为档案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把档案工作列入评比文明单位的指标体系,列入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考核,帮助档案部门解决机构建制与管理职能不相适应等实际问题等。还明确提出,要建立档案经费投入机制,加大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确保档案事业与其他各项事业同步发展。如东县把“大力推进档案事业发展”纳入了《如东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年(-)规划纲要》,并将档案工作纳入了全县社会事业工作目标考核体系,为如东档案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与此同时,各级档案部门以目标管理为抓手,不断优化档案事业发展的内部环境,管理档案事业的能力有了新的提升。市档案局围绕年度工作目标,细化分解年度工作任务,将12个方面重点任务分解为44项具体工作,明确牵头领导、责任处室、责任人,从早抓起,从头抓紧,强化了局(馆)全体人员的责任意识,加强了协调配合。如东县制订了档案实事工程目标任务分解表,以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并制定了《如东县档案局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表》;通州市档案局制发了《机关档案工作考核细则》;如皋市档案局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如皋市档案局(馆)效能提速十项制度》,坚持机关内部考勤考绩考核制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档案服务效能取得新的成效
上半年,全市各级档案部门围绕全年工作目标,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为导向,不断探索服务经济发展的新内容、新方式,档案服务效能有了新的提高。
一是积极服务全市重大活动和重点工程。上半年,全市档案部门找准档案工作服务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以加大对重大建设项目档案的管理为突破口,不断提升档案事业管理水平。市档案局加大对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建设工程的档案管理,在苏通大桥南北合拢、南通火车站顺利通车等重大活动中,均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与此同时,市档案局还派出一名同志进驻“亚艺”节实施全程跟踪服务;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创卫”工作的重大部署,坚持部门业务工作与“创卫”工作两手抓、“两不误”,抽调了两名责任心强的党员干部深入仓巷社区参与开展“创卫”工作。同时,为帮助社区解决卫生管理难题,多次积极配合社区进行专项突击整治和卫生大清理,使拆迁工地及周边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在自身经费比较拮据的情况下,想方设法多次资助社区搞好环境建设,充分发挥部门优势,为社区主动提供各项优质服务。
在服务全局工作中,各县(市)区档案局也亮点纷呈。海安县档案局开展了“建一流工程、创一流档案”活动。如皋市档案局积极参与“六城同创”工作,继续实施“百村万户”帮扶、送温暖等工程。如东县档案局开展了“服务发展我先行”活动,同时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全年招商引资任务,外资到帐10万美元。通州市档案局抓住强化项目建设的契机,对市内106个重大建设项目的档案管理实施监管,为项目建设、施工单位提供建档服务。海门市档案局认真组织开展了文明创建、安全保卫、**、扶贫济困等工作。启东市档案局积极参与项目挂钩服务工作、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和“惠农服务”工作。崇川区档案局承担了全区创卫资料的组织工作,把抓好创卫资料工作作为档案部门创新服务方式和领域的重要举措。城建档案馆对重点工程、民生工程采取特事特办,保证了工程竣工的顺利进行,并系统拍摄了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和与城建有关的重大活动,如苏通大桥、城闸大桥、通吕4号桥、博览园等的建设场面。全市档案部门服务中心工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二是进一步加大为民营企业服务的力度。为了将档案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工作落到实处,市档案局采取无偿服务、网上服务、预约服务、跟踪服务、上门服务等多种方式为民营企业提供优质服务。通过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纳入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评先范围,对参与等级创建的民营企业实行服务倾斜等激励机制,积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建档工作,积极营造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发展良好环境。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民营企业建立网上荣誉档案室活动,为民营企业发展扩大社会影响力、提升社会形象和知名度搭建平台。各县(市)区档案局在市档案局的统一组织下,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如东、海门等市县积极响应,向规模企业发出了“倡议书”。通州派出3名同志分别挂钩两家民营企业,积极为企业招工、申报项目、承办基建奔走忙碌,并深入到东源电器集团、大富豪啤酒有限公司等企业,指导他们利用各类档案建立网上企业荣誉室。
三是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有新进展。今年以来,在巩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原有成果的基础上,全市各级档案部门不断拓展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域。南通市切实加强农业科技档案建档工作,充分发挥档案资源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的信息支撑和决策参考作用。市档案局与民政局联合开展创建“六有”合格村活动,目前已正式启动。海安县、通州市档案局也启动了村级“六有”合格档案室创建活动。海门市档案局加速对农业科技的应用推广,创建了“农业科技档案电子化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市农业科技档案馆加强农产品基地建档工作,加大了全市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绿色食品基地和有机食品基地的农业科技档案建档力度,并为规模养殖户建立电子家庭档案。
四是服务政务公开力度进一步加大。上半年,市档案局直接参与全市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承担全市政府信息公开规范的制定,并对全市近百有单位进行了培训,参与全市政府信息公开试点工作的推进和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检查、督促,并承担了《全市政府信息网站公开工作标准(试行稿)》的制定工作。在南通电子政务网开设了专门的现行文件报送接点和提供利用窗口,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参与了公文传输与现行文件报送利用培训。继开展“三进工程”和“温暖服务”活动以来,今年,市档案局又不断创新服务机制,进一步方便利用者,扩大档案利用服务的覆盖面。在“南通热线”网站的“便民服务”栏目中增设了“档案文件”查询窗口;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共同为企业退休职工开辟档案利用查询“绿色通道”,减轻企业退休职工在档案局、劳保局之间的奔波的麻烦。通过努力,目前市档案馆的档案查询渠道已增至六种,即来馆查询、电话查询、网上查询、社区查询、行政审批中心的档案文件窗口查询、绿色通道查询等。六种查询方式相互作用,大大方便了利用者,得到利用者的好评。
各县(市)区也不断提高现行文件中心管理和利用水平。如皋市档案局推出“档案伴随你我他”服务品牌,积极为政府、基层、群众、社会各界提供优质、高效的档案服务。崇川区档案局采取预约查找、电话咨询、传真等多种服务方式,使服务手段多样化。
五是努力探索为社会和谐新南通建设服务的途径。为大力探索档案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的新路子,市档案局联合民政部门开展社会保障体系档案管理调研,为制定社会保障体系档案管理规范性文件做好准备。通州、海门、启东、港闸区等档案局也积极开展调研,努力探索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领域内档案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
3.确立目标,稳步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迈出新的步伐
上半年,全市档案部门对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档案信息化工作明显加强。一是强力推进电子文件中心建设。市档案局完成文书档案数据著入格式规范的起草工作。二是进一步完善多媒体数据库建设和馆藏档案数字化处理。上半年,市档案局顺利完成馆藏珍贵档案——张謇大生企业档案9580卷,983875页全文扫描任务,全面建成大生企业档案全文数据库;完成了民国档案扫描489432页;照片档案扫描1000多张;视频档案也在正常建设之中。三是加快“目录中心”建设,市档案局文件级文书档案目录著录工作已全面完成。如皋市、启东市档案局完成了馆藏档案所有文件级目录、资料目录的录入工作。崇川区档案局已全面完成新接收档案的文件级目录数据录入工作。四是加大对档案信息化设备、硬件设施的投入。海安、如皋、如东、通州市档案局均积极争取,购置了扫描仪、摄像机、电脑等设备,为建立档案数字化加工中心、实现档案全文数字化奠定了基础。此外,通州市档案局把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了该市电子政务建设,并合理规划了网站、局域网的布局。启东市档案局利用asp技术对档案信息网进行了全新改版。
4.加大力度,丰富馆藏,档案资源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上半年,市档案局扎实推进“记忆经典南通工程”,拓宽档案征集渠道,档案资源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效。市档案局通过建立图片资料征集接收的长效机制,建立了图片资料数据库,初步实现了全市重大新闻、重大活动、重点工程等方面的图片资料及时进馆的目标。目前,已接收图片资料3000余幅。与此同时,著名诗人丁芒特藏库再添新品,丁芒先生将其珍藏数十年的资料约3000余件全部捐赠给市档案馆。经过多次协商,南通市外事办公室保管的77件外事礼品正式移交南通市档案馆,为建立南通公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