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公务员职务消费存在的问题分析与改革的措施思考
学习心得范文 发布时间:2010/9/29
当前公务员职务消费存在的问题分析与改革的措施思考
当前公务员职务消费存在的问题分析与改革的措施思考所谓职务消费,是指各级公务员或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在公务、商务活动中因所任职位和履行职务而引起的各项开支的总和。其中的公务员职务消费主要包括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出差、公务、办公等费用支出。我国公务人员职务消费问题集中体现在政府运行成本中的人力成本结构不合理和公务成本的盲目膨胀、运行效率不高等方面,具体表现为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在分配上的不够科学,管理上的不够规范,使用上的过度过滥,在很大程度上不仅造成了奢侈浪费,甚至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因此,提高政府工作效率,降低政府运行成本,促进政府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核心,就是要强化对职务消费的核算,规范职务消费,加快建立公务员职务消费制度化、法制化、货币化体系势在必行。
一、当前公务员职务消费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消费数量惊人、成本高
有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公务员职务消费数量惊人,每年仅公车消费耗资一项就达3000亿元,公款吃喝就耗资达亿元以上,相当于吃掉一个三峡工程。公务员职务消费已经分别占到了全部财政收入和支出比例的10%和38%以上,严重挤占了财政资金,成为各级财政经费支出的一大负担。一些地方的职务消费开支已占到其财政包干体制开支的绝大部分,有的地方仅公车消费就占到了其地方财政支出的30%以上,甚至更多。由于过高的支出,有的已导致财政资金入不敷出,单位的经费压力增大,个别地方和单位,已影响到干部职工工资不能按时足额兑现。
(二)支出随意性大,浪费严重
公务员职务消费是保证国家机关正常运转的重要条件,其存在是十分必要的。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管理监督完善健全,缺乏科学合理、规范透明的制度性约束,往往造成职务消费恶性膨胀。一些地方、部门的职务消费名目越来越多,职务消费数额越来越大。无实际内容无明确任务的会议、出国考察,以各种名义发放的津贴、补贴,新建楼堂馆所和对办公用房的超标准装修,违反规定购配小汽车,擅自安排节日庆典等等,少数领导干部还将职务消费等同于职级待遇,互相攀比,造成行政经费过快增长,导致财政资金的严重浪费。
(三)名目繁多,开支漏洞大
部分人以职务消费为名,行弄虚作假、虚报冒领、贪污侵占之实,以招待费名目,乱报乱销,致使“招待费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公车私用现象较为普遍;有些单位还以外出“学习考察”、“招商引资”、“研讨交流”为名,把公费旅游巧妙隐藏于公务活动之中。
(四)透明度不高,有效监督难
由于职务消费本身是必不可少的,有其合理合法性,职务消费的主体大都是领导干部,加之职务消费中的问题又带有一定的隐蔽性,不便于公开,因此难以界定和发现,易形成“上级不好监督、同级不愿监督、下级不敢监督”,出现监督“死角”的局面。因为无有效的监督,致使职务消费中存在的问题难以得到及时查纠和解决。
二、公务员职务消费的改革方向
公务员职务消费改革的思路是,建立规范化、制度化、货币化的职务消费新体制,其中规范化是前提,货币化是手段,制度化是保证。
(一)职务消费规范化
公务员职务消费是保证国家机关正常运转,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条件,是一种合法的职务消费行为,由政府财政支付是理所当然的。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公务员职务消费使用目的模糊、消费不计成本、没有明确的管理主体和指标控制,导致管理失控,行政经费不断膨胀。特别是对领导干部职务消费缺乏科学有效的规范和控制。公务员职务消费的改革,应将职务消费标准由财政统包统揽转化为向总量控制,包干到人;将消费方式由隐性化向显性化转变;将结算方式由实报实销向最终货币化转变。
职务消费规范化就是要使消费主体具体化,职务消费要划定范围,结合部门预算将消费支出具体到项目和人,不准超越,不以人废也不以人存。消费额度的定量化、货币化,将职务消费定量、定额化,包干到人,公开透明,有利于接受各种监督。
(二)职务消费制度化
按照政府运作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实现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的制度化,逐步建立一套机制完善、运作规范、措施得力的管理制度。职务消费的核心是财政制度问题,一方面,“无财难以行政”,财政是行政的经济基础,没有钱,没有财力支持,什么事也办不成。所以职务消费是必须的,是行政运行的成本。另一方面,“无政难以制财”.行政活动是公务人员用别人(纳税人)的钱为别人办事,成本和效用都是外在的,必须有一套严格的程序予以控制,才能保证财政资源的运用不偏离公众利益,否则必然产生浪费和腐败。职务消费的腐败是权力的腐败,其根本在于政府官员花钱没有规矩,是支配财力的公共权力“私有化”的结果。
职务消费的规则就是政府预算。预算的本质是法律,预算是年度立法,政府提交给立法机构的预算一旦被批准,就成为立法机构对政府的授权或政府对立法机构的责任状,政府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政府及其公务人员花钱必须严格依据预算,没有预算,一分钱也不能花。作为预算执行结果的决算必须接受审计,并向全社会报告审计结果。预算必须是公开的、透明的,必须接受立法机构与公众的监督,真正建立起现代预算制度,这是公务员职务消费制度化改革的深层次要求。
(三)职务消费货币化
货币化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成为职务消费改革的最基本的切入点,通过货币化的形式,使公务员职位所消耗的社会价值准确地衡量出来,才能在此基础上实现标准化、制度化和绩效考核。以前职务消费行为和福利有些表现为货币形式,有些表现为实物形式(公务用车、实物分房),很多指标难以量化衡量。实行职务消费货币化,职务消费行为应尽可能以货币形式表现出来,不管是通讯费、公务用车、公务招待、均以货币形式表现,并按照公务、职务需要,严格制定消费范围、消费限额。实行随时消费,按人按次、按期结算并定期公开。对于属于个人公务消费部分可核定标准,包干使用,节约奖励,超额自付。并将有些可量化、易操作的职务消费(如公务用车、通讯费)以货币的形式直接发给公务员及领导干部个人,这可以强化公务活动的成本和效率意识,强化领导干部在职务消费上的自律意识。即可以节约政府行政支出费用,提高职务消费的合规性,又有利于反腐倡廉。今后应结合公务员工资、福利制度的改革,逐步将个人职务消费部分(用车、通讯和与个人福利相关的消费)纳入公务员薪酬中去,减少职务消费的公款支出比重,在此基础上规范职务消费。
三、公务员职务消费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激发改革动力
公务员职务消费改革是对传统的领导干部职务消费管理模式的全方位改革。这不仅仅是制度的改革,也是人们观念的更新。公务员职务消费改革,对象是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组织者和推动者也是领导干部,对现行的领导干部利益格调进行再调整。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革命革到自己头上,有些人难免有想法,有抵触情绪。为此,必须提高思想认识,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高度,自觉消除思想阻力,激发改革动力。同时,要积极创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营造良好的改革舆论环境。
(二)统筹兼顾,科学界定范围
从国情出发,适应入世的新形势,针对各部门的职能,公务员的岗位特点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明确界定“职务消费”,科学限定“职务消费”范围。在制定标准上,既要保证节约,又要保证工作;既要考虑国家和集体利益,又要兼顾公务员切身利益;既要统筹考虑,避免矛盾纠纷,又要区别对待,重点倾斜,体现“工效挂钩”。要根据部门的职能调整和变动情况,适时调整标准。另外,也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提高或降低消费货币化的标准。
(三)引进市场机制,实行多样化管理
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进一步推进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如:现有机关单位的公务车由专门机构统一管理并转为经营性实体,供党政机关有偿使用;公务人员按照级别发放交通补贴,需用公车时按里程、车型交纳费用。对于招待费、差旅费可根据工作需要、职务级别和物价水平核定标准,定编定额;在支付和结算方式上,实行货币化,超支自付,节余结转下年继续使用和适当奖励。通讯费(住宅电话费、移动电话费)根据国家有关文件规定的标准和可享受人员范围,将补贴纳入工资收入。在行政费用中一律不予报销。严格会议费开支,会议的后勤服务可以政府采购形式,进行社会招标服务单位。
(四)建立审核监督机制,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公务员职务消费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必须强化监督检查,加强管理,狠抓落实,确保改革在有效的监督之中健康顺利地进行。要建立职务消费内控制度,以及相应的定期报告制度,定期公布帐目,使职务消费的帐目公开透明,接受审计和监督,及时纠正不规范的职务消费行为。要加强定期检查监督,防止操作过程中的变调走样,杜绝“该补的补了、能报的又报了”的现象的出现,严禁转嫁消费,弄虚作假、权钱交易等现象的产生。否则,既达不到节约开支的目的,又可能增加基层部门和企业的负担,而且容易滋生新的腐败现象。各级行政机关还应按照法制和科学的原则,建立和完善适合机关特点的日常工作制度,如岗位责任制、考核奖惩制、工作绩效制等。
(五)加强综合治理,完善配套改革
公务员职务消费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和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把职务消费改革工作与政治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机构改革、财政体制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与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进一步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与政务公开等其他源头治腐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要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行网上审批和电视电话会议,可大大减少公务用车和公务接待费支出。还要建立一个不利于腐败滋生的整体环境,提高公务员思想觉悟,建立激励和约束制度,完善福利保障,是公务员不敢贪、不想贪、不必贪,同时也要大力倡导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强化公务员的自律意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忠于职守的道德准则。
总之,深化职务消费制度改革,规范职务消费行为,是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