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工作论文--推进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的思考
消防工作论文--推进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的思考
消防工作论文--推进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的思考
消防工作是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消防安全环境也是衡量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之一。公安部领导批示:“多种形式消防队,实际上就是群众路线在消防工作上的具体体现,既是我党优良传统,也完全符合今天中国情况”。并且还指出:“以公安消防部队为骨干,建立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消防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民族工作,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关系到全国稳定和发展的大局,做好民族地区的消防工作,对于保障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仅从临夏**自治州消防工作实际,探索民族地区如何推进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建设。
一、多种形式消防队建设的必要性
消防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具有很强的社会性,群众性,是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原则。在加强公安消防队伍建设的同时,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发展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开展群防群治,形成整个社会的消防安全组织网络,是做好消防工作的重要措施和根本途径。
(一)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是新的历史条件下,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消防工作方针的重要措施。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公安现役消防队伍在人员、装备建设等方面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扑救火灾能力得以增强。但是,由于底子薄,经费短缺,数量编制等因素的制约,以其目前的规模和状况,已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和城市建设形成强烈的反差。目前,全州现役消防警力仅有72人,且主要分布在城市,至今除州府所在地临夏市有一支公安现役消防中队和正在筹建的临夏市特勤消防中队外,全州其他各县无一支公安现役消防中队,消防警力严重不足。以公安消防部队为骨干,建立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消防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进一步发展,经济形式、企业经营方式、职工成份等呈现多样化趋势。同时,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工程的实施,临夏州民营、个体、私营、合资、合作、独营等企业大量涌现,消防监督管理范围越来越大,原有的消防监督管理模式与现有市场经济形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尽管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61号令)等法律法规,明确了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特别是对企事业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主体作出了更明确的规定。但是由于山区民族地区的消防安全基础十分薄弱,一些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得不到很好落实,人民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还不够强,导致火灾事故不断,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消防安全保卫任务日益繁重,而现役消防部队的编制有限,补充困难,按照“现役为主、多种力量,多策并举、综合治理”的思路,坚持专群结合、防灭并举,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地方、企业、民办、志愿、义务等多种形式的消防力量,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消防力量体系,筑牢预防和扑救火灾的坚固防线,构建一个由全社会人员共同参与的消防安全社会组织网络已十分必要。这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解决目前消防力量不足,改善城乡消防站布局、增强全社会抗御火灾能力的需要。
(二)走发展多种形式消防队伍道路,符合民族地区的消防特点。
民族地区消防特点是:一是传统生活方式存在大量火险隐患。民族传统生活方式是大分散小聚居,主要居住在山区,半山区,经济文化落后,贫困面广,生产生活条件差,生活中以木柴作为主要燃料,使用敞式灶、三角灶,烧长年火等。诱发火灾的因素多,极易发生火灾;二是城镇公共消防设施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公安消防队布点少,警力不足与担负任务不相适应的矛盾日趋突出,对远离消防队数十公里,几十公里的乡镇农村发生火灾鞭长莫及,加之一些地区道路交通不便,水源缺乏,消防队不能直接到达火场,往往只能望火兴叹;三是农村居住条件简易,缺乏规划。集镇、村寨多以土木、砖木等结构的房屋混建,耐火等级低,有的毗邻和成片相连,无防火间距,道路夹窄,水源缺乏,一旦发生火灾往往造成火烧连营的重大损失;四是普遍存在不符合消防安全条件生产经营情况。城镇采用大量可燃,易燃材料装修的舞厅、卡拉ok厅等娱乐场所逐步增加,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贮存和经营网点多,乡镇企业、社办企业发展迅猛,而大多存在着:生产经营条件差,安全设施源缺乏,职工安全素质低,管理水平差等问题。这种“先天性不足”以及在发展中机制的不完善,稍不慎就酿成火灾;五是公安消防警力严重不足。就临夏州消防警力而言,约为全州总人数的万分之一,一个消防监督人员至少要负责200多个重点单位和一般单位、上百个个体工商户的日常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任务繁重。由于警力严重不足,存在着失控漏管的现象,特别是对农村防火可渭杯水车薪,致使农村火灾居高不下。对上述民族地区消防特点,仅只靠公安消防队伍“单打一”的管理方式,是不能完全有效预防和扑灭火灾。因此,必须走发展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的道路。
二、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工作在德宏的发展情况
临夏州地处甘肃省西南部,与青海接壤,全州以**、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土族为主,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四,属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现辖7县1(市),即临夏市、临夏县、永靖县、和政县、广河县、康乐县、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共139个乡(镇、街办)。近几年来,临夏州的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重视下,认真执行消防力量发展的群众路线,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消防组织,目前,全州已建立合同制消防员、事业性编制专职消防队、社区和乡镇志愿者消防队、农村义务消防队、民警联防消防队等模式,正在不断的发展和壮大。
从山区民族地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的发展看,是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临夏州的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同全省发展情况比较,属起步晚,基础较薄弱的地州。但是在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各族群众的大力支持,虽在灭火器材装备等硬件设施赶不上经济发达的地州,但在消防群防群治,组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方面发展较快。在借鉴州外和总结自己经验的基础上,临夏州政府从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出发,对城区、乡镇、社区的社会消防队伍进行了统一规划。全州未建立现役消防队的和政县、永靖县、广河县、东乡族自治县组建了四支专职消防队,在现役消防队警力不足的情况下,招收了36名合同制消防员。
就其发展形式来看,有以企业自养自用的专职消防队;有以乡(镇)政府和派出所负责管理的由乡镇干部、民警组成的志愿和义务消防队;有以企业事业单位生产一线干部职工为主体,安技部门负责管理的企事业单位义务消防队;有以派出所管理的治安联防义务消防队;有以学校教职工组成的义务消防队;有以大村寨人员为主的义务消防队。逐步形成了“城市有公安消防队、乡镇有志愿消防队、村组和单位有义务消防队”的消防力量格局。这些不同层次,不同类形,“土洋”结合的消防队伍,虽然管理制度,装备,人员素质不一,装备单一,但他们在本单位、本乡(镇)、本村寨的消防工作中却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地防止了火灾的发生,成功地扑灭了许多初、中期火灾,逐步形成了“小火不出村,一般火灾不出镇”的可喜局面,为保卫德宏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了突出的贡献。
可以这么说,临夏州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的建设,对建设“平安临夏”、构建和谐临夏的战略目标中,可谓意义深远。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在缓解现役消防部队警力不足、站点少的矛盾,提高群众消防安全意识,消除火灾隐患,减少火灾危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为社会自防自救的一支生力军。在扑救初起火灾上,多种形式消防队具有距离火场近、出动速度快、水源道路熟悉等优势。在防火宣传上,多种形式消防队经常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活动,每年的“119消防日”、节假日、春防、冬防期间,都能够利用社区宣传栏、广播、标语、街天赶集设立宣传点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消防宣传活动,增强群众的自防自救意识。在整改火灾隐患上,多种形式消防队经常不定期地对本单位及辖区开展防火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
三、加强指导,推动山区民族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工作继续发展
公安部指出:“消防部门要注意如何让这些已经建起的专职、兼职消防队保持热情和积极性:一是要加强指导、关心和支持;二是要加强培训。安排专人负责,提高素质和灭火技能;三是在发挥作用上下功夫。不但有火险时发挥作用,更主要平时在防火、宣传、隐患排查方面也要发挥重要作用,只要能发挥作用,就有存在、发展的生命力。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要坚持“现役为主、多种力量、多策并举、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政府部门要重视,消防部门要注意加强指导和培训工作,训练出一批防灭火的专门人才,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工作才会更有生命力”。纵观临夏在发展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和构筑社会大消防的格局中取得的一些经验,一是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级、各方力量的积极参与,为这次支队伍的发展壮大注入了活力;二是消防等职能部门积极当好地方党委、政府的参谋,推动队伍发展,是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的关键;三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群众参与消防安全的积极性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增强。但是山区民族地区多种式消防队伍创办难,巩固和发展更难,要使其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旺盛的战斗力,必须注意解决好以下问题。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制定规划、分步落实。
各级领导特别是州(市)、县(市)、乡(镇)政府领导要有清醒的认识,把发展多种形式消防队伍提高到维护社会稳定、保卫经济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各级公安消防部门要当好政府的参谋,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及时给当地政府提出本地区发展多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