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心得体会两则

学习心得范文 发布时间:2013/11/2

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心得体会两则第2页

《农村环保宣传手册》、张贴环保宣传挂图、刷写宣传标语,安排专业人员到企业、学校开展环保知识专题讲座,上少先队队课,并与江汉油田联合举办6·5环保知识竞赛,极大地增强了农村、企业、社区、学校的环保意识。
四是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介。我们在《日报》和电视台每年开辟环保宣传专栏,在电视台播发环保新闻,在《中国环境报》刊登专版,积极参加省环保风云节目制作。市环保局创办了环保《参阅件》,增加了《环保信息》的刊发频次和发行范围;建成了市环境保护网站,制订完善了网上信息公开相关制度。
--------------
《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决定》学习心得体会
8月17日召开的省委工作会议,制定下发了《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决定》,这个《决定》共有13部分46条,紧紧围绕“转方式、促两型”这个主题,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视野开阔、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深入回答了为什么要转方式,往哪里转,怎样转等重大问题,体现了新形势下省委、省政府抢抓机遇、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的重要决策思想和工作思路,是进一步开创我省科学发展、富民强省新局面的纲领性文件。下面我主要汇报三个方面的学习体会:一是《决定》出台的时代背景,二是战略部署,三是创新点。
一、《决定》既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系列战略部署的要求,又是立足我省实际推进我省科学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认为《决定》的出台是有深刻的时代背景,非常必要和及时,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放眼世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当前世界正处于以“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关键时期,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及资源环境瓶颈的挑战,全球进入了产业结构大调整、大变革、产业大转移的重要时期,低碳绿色循环发展模式正取代不计成本代价的高资源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增长模式。这对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当今无论哪个国家、哪个地区,不顺应时代的要求,就会竞争中处于劣势而被淘汰。世界经济发展历史一再证明,机遇是不可多得的重要战略资源,谁抓住了产业升级转移机遇,谁就会由被动变主动、落后变先进、劣势变优势,反之,就会发生相反方向的转化。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长期领先于世界。18世纪中期19世纪初,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抓住了蒸汽动力技术革命的机遇相继进入工业革命时代,而经历“康乾盛世”的清王朝还沉醉在“天朝帝国”的余晖里,不思进取。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欧美国家抓住电气技术革命机遇进入电气化时代,尤其是美国在承接英国产业转移中抓住了电力技术创新应用的机遇,才使美国这个原本照搬欧洲技术的学生,成为一个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家,跃居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并以不断创新的方式,增强综合国力,巩固超级大国的地位。而当时的中国正处在清朝覆灭和军阀混战时期。从全球经济发展看,“二战”后的几次国际产业大转移,成就了世界经济“奇迹”。20世纪50年代日本、西德承接美国的产业转移,得以迅速跻身世界经济强国。20世纪60-80年代日本、西欧对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的产业转移,促使亚洲“四小龙”的腾飞,创造了产业转移的辉煌。改革开放后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迅猛发展,主要得益于利用区位和政策优势,主动承接发达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产业转移,从而在国内区域竞争中取得了强大的优势。
针对当前世界正进入新一轮产业结构大调整、大升级、大转型时期,而我国当前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世情国情,党中央审时度势明确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从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到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的“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航船破浪前进的战略抉择。环顾国内,兄弟省市抢抓机遇,培育发展新的增长点,竞争日趋激烈。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应选择怎样的发展战略和前进道路?这是我省必须作出的抉择。当前正处于起步腾飞的关键点上,战略选择得好就会跨越发展,选择的不好就会跨越倒退。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一化三基”战略,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又好又快发展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继全省地区生产总值首破万亿元大关、跻身全国十强之后,,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和增速均列全国前10位,创造了令人惊叹的“速度”。但是也要认识到,“农业大省、工业弱省、财政穷省”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传统产业比重大,重化工业结构问题突出,城乡区域差别还比较大,科技创新应用能力不强,人地矛盾尖锐,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突出等等问题存在,这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现实,我们的一切发展必须要立足于现实出发。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如果不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加快发展,就难以在“赛场”上领先一步。
因此,把经济发展的“速度”化作经济发展的“质量”,树立“好”字当头的速度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才是我们正确的选择。实事求是地制定一个全面而又具体指导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走出一条符合实际、加快发展、体现特色的转型之路,已成为无法回避的重大课题。省委、省政府正是立足当今的世情、国情和省情,在进入快车道、迎来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的关键时刻,推出这个《决定》。这个《决定》的出台,完全适应了世界经济升级转型的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系列战略部署、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现实、谋划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决定》是指导我省转方式促“两型”进一步开创科学发展、富民强省新局面的纲领性文件
《决定》对我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制定出了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蓝图,是具有很强前瞻性的纲领性文件。
1.《决定》明确提出了我省转方式促“两型”的思路、原则和目标
一是提出了突出“四化两型”的总体思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实施“一化三基”战略,以建设“两型社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方向和目标,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为基本途径,以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环保、民生改善和制度建设为着力点,加快经济结构由不合理、不协调向协调发展转变,经济增长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资源利用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城乡发展由二元结构向一体化发展转变,努力实现优化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人本发展,率先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争做科学发展排头兵。即“两型”目标、“四化”途径、“五个”着力点、“四个”转变、“四个”发展。
二是提出了突出民生的“六个坚持”原则。第一,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二,坚持又好又快。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加快发展与加快转变有机结合起来。第三,坚持“两型”引领。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贯彻到社会生产、建设、流通和消费的各个领域,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第四,坚持“四化”带动。通过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带动“两型社会”建设,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转型发展之路。第五,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解放思想,把体制机制改革作为重要保障,把自主创新作为中心环节,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构建有利于发展方式转变和“两型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第六,坚持分类指导。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发展规律,把加强宏观指导、统筹协调与充分发挥各地的积极性、创造性结合起来,鼓励各地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创造性开展工作。
三是提出了突出质量的“十二五”奋斗目标。力争到2015年,基本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可持续发展体系、科技创新体系、民生保障体系和制度支撑体系。其中,三次产业结构比重调整为9.5∶50∶40.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35%以上,全省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明显下降,全社会研究与开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以上,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财政收入超过30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超过26000元和8500元。
2.《决定》部署了我省转方式促“两型”的十大重点任务
一是以实施“八大”工程为重点加快推进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改革建设。《决定》明确提出了以实施“两型”产业振兴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节能减排全覆盖工程、湘江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示范区建设推进工程、城乡统筹示范工程、长株潭公交一体化工程、三网融合工程等八大工程建设为重点,认真组织实施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第二阶段的改革建设,充分利用先行先试政策,着力在示范区和工业园区建设、“两型”产业、城乡统筹、节能减排、生态保护、“两型”生活方式、综合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率先突破,创新体制机制,把试验区建设成为全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示范区、引领区,打造成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并以此带动全省“两型社会”建设。
二是以培育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型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决定》强调“两条腿”走路发展新型工业化,明确提出了要以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生物、新能源、信息和节能环保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大力促进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培育大企业、大产业、大集群、大园区、大品牌,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集群化和品牌化发展,引导鼓励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路子,为大企业集团协作配套。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推进创新平台建设,重点建立一批技术创新基地、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和产业孵化基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了到2015年,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达到0亿元,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