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税务局征管改革暨信息化建设先进集体经验材料

经验交流范文 发布时间:2010/10/22

地方税务局征管改革暨信息化建设先进集体经验材料

地方税务局征管改革暨信息化建设先进集体经验材料
近年来,芦溪县地税局在萍乡市地方税务局和芦溪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执法为民、聚财为赣”的工作方针,大力推进以信息化为依托的税收征管改革,充分利用当前信息化建设全面展开、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的有利时机,创新征管方式,抓好网络管理,积极开发征管应用软件,税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大幅度提升,实现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税收征收管理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的台阶。

一、抓工作落实,大力推进管理创新

(一)强化税源管理,夯实地税税基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加强管理”的新的税收征管模式,我局坚持以户籍管理为基础,以税源管理为前提,实现管事与管户相结合,加强税源监控管理,创新税源管理方式,完善税收管理制度,促进税收管理工作落实到位,推进整个税收工作的全面规范和高效运行。

1、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明确税源管理的工作责任。县局首先对全县地税系统的税收管理模式进行了规范与统一,并严格按照《税收管理员制度》要求,规定所有负责税收管理工作的税管员必须按照一定行政区划范围,明确税收划片管理模式,税管员对所管辖区内的税收管户情况和税源管理情况负全部责任。同时,根据个体税收和企业税收的征管特点和税管员的业务素质不同,明确了个体户税管员和企业税管员,对个体户的户籍管理和税收定额、税款征收及欠税情况,以及企业的基本情况和税源规模与结构、欠税情况及其动态变化,都提出了具体工作程序和管理要求,分别对个体税收的税源情况和企业税源情况,从其税源规模和结构上进行了分类及监控管理,明确了税管员的工作责任、工作思路和工作要求。

2、加强户籍管理,最大限度减少漏征漏管现象的发生。一是加

强与国税部门登记信息、工商部门登记信息的比对工作,认真落实登记信息定期交换制度,县局按月将国税、工商部门登记信息传递给各分局,由各分局分析税务登记户数差距存在的原因,针对管理漏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户籍管理,及时将清理出的漏征漏管户其纳入税务管理;二是加强停歇业户、注销户、未达起征点户和非正常户的管理,进一步规范非正常户、未达起征点户认定程序和停歇业、注销管理程序,严格执行制度规定,县局、分局不定期进行抽查,确保管户信息的真实性;三是加大巡查巡管力度,各税收管理员每月巡查次数不少于三次,下户巡查不少于五天,及时掌握辖区内管户的动态情况。

3、建立税源管理台帐,强化税源监控。我局严格按照市局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各类税源管理台帐,对个体户的税源管理,我们建立了三个基本台帐:《个体户税收征管台帐》、《集贸县场税收征管台帐》和《房屋出租税收征管台帐》;对企业的税源管理,主要是建立企业分户基本情况表(包括分户情况表和电子目录)、企业分户税源情况表(包括分户情况表和电子目录)、企业税源管理台帐。为保证税源台帐数据真实有效,我局一是按照省、市局要求认真开展年度税源普查工作,在上一年度年各类税源管理台帐登记数据的基础上,根据日常管理和税务稽查情况及时对纳税人应纳税款数进行修正,并对当期重大税收增减因素进行预测,客观详实反映了我县地税税源状况,为全年地税收入组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加强对重点税源的监控,集中精力对纳税大户、主体行业、重点税种进行调查摸底,密切留意重点税源户的经营收入、资金流动、实现税收、税收入库等情况,及时有效采取应对措施。

4、建立欠税对帐制度,严格规范欠税管理。个体户的欠税情况,可以直接通过《个体户税收征管台帐》、《集贸县场税收征管台帐》和《房屋出租税收征管台帐》三个基本台帐进行即时动态管理。

企业欠税情况则建立了欠税对帐制度和欠税台帐动态管理制度。我局要求所有税管员每季度应对其所管辖的所有企业的欠税情况进行一次对帐工作,由税管员根据征管软件系统反映或税管员日常管理掌握的欠税情况,填制《欠税对帐单》,送交企业进行核对无误后,由企业财务负责人和税管员在《欠税对帐单》上进行签字和盖章,以示对欠税数据负责,并由税管员与欠税管理台帐进行审查调整后,归入企业征管资料档案。通过加强管理,确保欠税数据的真实可靠。

通过一整套制度的落实和施行,增强了税收征管工作的责任性和主动性,全县税源管理工作已成为所有税收管理员的日常征管工作行为,县局、分局和税管员个人对各自的税收管户、税源状况和欠税情况都有一个全面而真实的掌握,以税源管理为主线的税收征管工作正日趋科学规范、有序高效。

(二)全面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

税收管理员制度是适应当前税收征管变革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局适应形势,积极贯彻落实省局、市局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地税征管工作实际,制定了《关于全面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实施意见》,从完善户籍管理、加强税务审批认定、规范和完善地方税源管理、加强税款申报征收管理、重视纳税服务的方式和内容、积极推行和不断完善纳税评估工作、建立和完善税收管理员工作管理制度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操作要求,内容涵盖了日常税收征管的方方面面。同时,制定并下发了一整套的配套制度和相应的考核办法,加强税收管理员的工作考核,防止制度落实走过场、流于形式。

为加强对税收管理员日常工作的实时监督,改变以往只注重工作结果忽视对工作过程导致工作执行力低下的状况,我局组织开发了《税收管理员电子工作手册》。税收管理员开展每项工作,要及时按照要求在《手册》上进行详实地记录,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建议也可在《手册》中进行反映,分局的每位同志和县局的相关股室都可通过计算机进行查询,了解工作进展情况,《手册》中的工作记录将作为对税收管理员日常考核的主要依据,有效地解决了目前地税征管工作中存在的“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推动了地税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规范了税收管理员的管理与服务行为,切实提高了税收管理员的整体素质。

(三)深化纳税服务,提升地税形象

1、完善办税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一是按照“一窗式”的

要求,统一窗口设置,优化工作流程,简化办税程序和手续,明确岗位职责,优化服务方式,增设“老、孕、残办税窗口”和“退伍专业军人办税绿色通道”;二是严格服务承诺,对服务承诺内容进行规范和公开,接受纳税人监督,坚持限时服务、首问责任、延时服务等特色服务;三是开展“星级办税员”评选活动,由纳税人对税务人员的办税服务进行评价和监督。

2、加大税法宣传力度,提高纳税人的纳税能力。一是积极开展

多种形式的税法宣传活动,及时将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告知纳税人;二是认真推行纳税公告制度,定期公开税额核定、未达起征点认定、停歇业和减免税审批、税务处罚等情况;三是不断完善大厅触摸式显示屏的宣传内容。

3、积极推广批量扣税申报方式。为提高实行批量扣税的纳税人数量和批扣成功率,我局一是加强宣传工作,印制宣传单上门逐户宣传;二是与中国银行衔接,要求其每月底将税款帐户余额不足的纳税人名单提供给主管税务机关,由管理员提醒纳税人及时存款,提高成功率;三是向市局汇报,与信用社衔接,争取扩大批扣网络的覆盖面。

(四)敢为人先,不断深化征管改革和机构改革

我局坚持“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近年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极深化征管改革和机构改革。1997年9月,全面建立了征、管、查相分离的税收征管模式;1月1日,我局作为全市唯一试点单位成功运行全省地税系统征管业务软件,标志着我局以信息化为依托的征管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确保软件正常运行,我局制定了与征管软件配套的各项征管改革制度和考核办法,编制了《新征管业务软件操作手册》。坚持问题报送制度,积极采取措施及时解决问题,确保软件运行正常。为全市地税系统兄弟单位7月1日成功上线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我局以信息化为依托,全面推行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岗责体系,健全征管制度,强化税源管理,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建立科学高效的现代地税征管模式,全面实现新一轮征管改革目标。

(五)规范征管资料,适应现代税收管理需要

为进一步适应税收征管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的要求,充分发挥征管资料在税收征管中的作用,促进税收征管质量和提高纳税服务水平,我局按照上级的工作要求,结合我县地税征管实际,出台了《芦溪县地方税务局税收征管资料规范化管理办法(试行)》,并被市局推广到全市范围内实行。按照规范统一、简明高效的原则,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行征管基础资料“一户式”管理,对全县各类征管基础资料的分类、收集录入、传递、整理归档、调阅使用和保管销毁进行了全面规范,建立了统一的征管资料管理制度,及时加强考核,确保了征管基础资料的全面完整、及时准确、管理规范,同时避免了各部门多头、重复向纳税人索要资料的问题。

在大力规范征管基础资料的同时,我局将信息化管理概念和“三个服务”理念融入其中,着力开发纳税申报审核系统,该系统能对纳税人的申报资料从完整、齐全等方面进行即时审核,如办税厅受理纳税人的申报资料后经输入系统发现不完整、不齐全的,则系统将即时自动打印出提醒通知单,提醒纳税人在规定时限前补齐、填全纳税申报资料,从而有效地将为纳税人的提醒服务实现了关口前移。该系统试点运行一段时间以来,获得了广大纳税人的良好反映。我们将继续对该系统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规范,并作为征管创新项目向市局申报推广运行。

二、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

(一)着力夯实信息化工作基础。坚持把领导推动力作为推进信息化的第一要务,实行“一把手”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累计投入近两百万元用于计算机设备添置和更新、网络建设及信息化工作平台改造,形成了上联省局、市局,下联分局的四级的网络系统;抓好信息中心机房和视频会议室建设,为信息化建设打好基础;全面推行计算机公文处理系统,并以此为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