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工作中的难点和对策

经验交流范文 发布时间:2010/9/15

当前农村工作中的难点和对策

随着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入,农村各种矛盾日益突出和尖锐。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是一次利益分配关系的大调整,是在农村问题和矛盾积累很多、积累很深的情况下进行的,改革的环境很不宽松,更加重了改革的难度。从当前改革的现状看,虽然农民负担得到有效减轻,但管理体制没有完全理顺,基层组织运转难,社会事业发展难,遗留问题解决难普遍存在,改革后,现在中央日子很好过,省里日子可以过,市里日子马马虎虎过,镇村日子无法过,难题都留给了基层。严重影响党在农村方针政策的全面落实和农村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一镇村运转难。村一级虽然按照农村税费改革政策,从保运转的角度编制了预算方案,但由于支出标准不断提高,全县有40%以上的村仍然收不抵支。少数地方村干部报酬难以保证到位。镇级资金缺口也很大。实施税费改革后镇级农业税净增量为2500万元,而需由镇级财政安排的原乡筹费及教育集资等七项支出需要8800万,收支抵缺的6300万元,上级财政用于镇级转移支付1225万,镇级缺口仍有5000多万元,尽管采取了各种配套改革措施,但缺口仍然难以消化,县财政又无力支持,镇级运转压力很大。
二村级债务化解难,我县村的债务数额大,形成时间长,成因复杂。初,全县村级集体账内外债务余额高达2.7亿元,沉重的债务负担严重影响了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削弱了村级组织战斗力,阻碍了农村税费改革的顺利推进。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村级债务化解工作,在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的同时,就把化解村级债务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下发了《关于加快化解村级不良债务的实施意见》,出台了具体政策,明确了化解目标,强化领导,周密部署,狠抓落实。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全县累计已化解村级集体账内外债务1.7亿元。化解成效较为显著。但债务总量仍然很高,账内债务近亿元,加上账外债务,全县村级债务高达1.5亿元。且镇与镇,村与村之间很不平衡。有近30个村债务超百万,零债务村只有45个。今后化解的难度更大。村级债务不是农村税费改革造成的,但税费改革规范了农村分配关系,使这个问题集中暴露了出来,村级债务多,负担重已产生了严重影响,给农村工作带来新的难度。首先,严重影响了农村税费征收。农户以所欠的借款,集资款抵交当年农村税费,使当年农村税费任务难以全额到帐。第二,严重影响了村级组织正常工作,更无心考虑发展问题。第三、严重影响了干群关系。因村干部无精力,村集体无实力关心实施群众要求办,急需办的事,加之村欠农户的债务不能及时偿还,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地位和威信大大降低,干群关系紧张,极个别地方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对立情绪。第四,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个别地方已出现了农民上访不断。第五,严重影响村干部队伍建设。村干部报酬因债务重而难以得到落实。工作量大,干群关系恶化等挫伤了村干部的积极性,农村基层工作的开展和农村基层政权的稳定面临着新的挑战。
三、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操作难。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是农村税费改革后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在本村范围兴办生产和公益事业向农民筹集的资金和劳务。但从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的实践看。仍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会难开。根据《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村级范围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的意见》规定,向农民筹资,需经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但由于近来外出劳务的农民数量逐年上升,导致村民会议无法正常召开。在推选村民代表时,民主化,科学化程度不高,未能将群众信得过的群众代表选出来,导致议定的筹资筹劳项目常常得不到农民的理解和支持。尽管有许多村确实想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但难以顺利组织实施。二是事难议。我县镇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的资金压力较大,需要多方筹资解决。但由于农民增收门路不多,人均收入水平不高,特别是部分农民对兴办公益事业在认识上存有偏差,热情不高,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部分基层干部也存在消极畏难情绪。导致村内集体公益事业建设处于停滞状态。三是钱难筹。有的因家庭确有困难,有的因村与农户之间存在债务问题,有的因为村民与村干部之间有矛盾,村民的一些要求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或对筹资建设项目有不同意见原因,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到位率低。四是乱议事。在实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时,部分村筹资筹劳项目用途模糊,无具体工程项目和预算,有的村干部把“一事一议”看成固定的收费项目。认为有无议事项目都一样,反正都得筹,随便列个名称就开始筹资。没有按照规定的程序操作。五是监管难。“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应用于本村范围内兴办生产和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资金筹劳的筹集和使用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委员会负责。虽然《意见》在资金和劳务的筹集使用上作出了明确规定,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一些少数在筹资筹劳后,没有全额用于年初议定的项目建设上,而是挪作他用。
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难。农村税费改革后,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虽然能解决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资金来源的问题,但杯水车薪,不仅无能弥补前期兴办公益事业的资金缺口,而且维护村组正常运转的财力也十分拮据,从而导致应当由镇村负担的沟、渠、路、桥等事业发展经费难以足额如数筹集,势必影响社会事业的发展。如我县农村危桥有1006座,迫切需要改造,需资金亿元以上,税收后即使想足办法,开足渠道,也只能解决5000万元左右,还有5000万元以上缺口难以到位。同时,农村改水,道路建设等社会事业也资金没有来源,逐步陷入停建,缓建的境地。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加大了村干部的工作难度,基层干部对税费改革的评价是“两头叫好,中间难受”。
五是农村税费征收执法难,农村税费改革后,因农民减负幅度大,深受群众欢迎,对上交新的税费,大多数群众踊跃交款。但仍有极少数农户缴纳税费意识差,农村陈欠款尾巴欠也逐年加大。基层干部在税费征缴中普遍感到依法征收难。向农民应收取的税费都有法律法规、政策依据,但农民拒交后,依法诉讼程序复杂,特别是少数农民不履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义务的,无法依法执行。
六是土地流转推进难。在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基础上积极引导和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规模经营、解决农业效益低下的重要举措。但目前流转规模偏小,效益不高,与现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一些农村基层干部片面理解中央的土地承包政策,将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与承包经营权流转完全对立开来,认为延长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障碍,只有彻底打破家庭经营才能解决农村土地市场的建立,才能推进农业产业化和规模经营,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形成两种倾向,一是无所作为,放任自流,把土地流转中所必须遵循的农户自愿原则完全看成农民的自主自发行为,疏于管理和服务,对土地流转情况胸中无数,底数不清,对土地流转中出现的新问题研究不够,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办法不多,缺乏必要的推动措施,从而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处于无序状态。二是行政包办代替,违背农民意愿,无偿或低价强行推动流转,热衷圈地搞政绩,侵犯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必须通过改革的方法来解决。。我们既要正视目前面临的实际问题,同时又要振作精神,增强信心,开拓思路,更要以发展的眼光,创新的思维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
1.要牢固树立城乡统筹发展观,认真落实好中央关于农民增收减负的各项政策措施。
2.要以改革的精神,发展的思路,努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解决当前的困难和矛盾,主要立足自我。要真正解决思想,拓宽增收渠道,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挥地区优势,盘活集体存量资产,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引进和鼓励工商、民间、外间资本发展农业,实现集体增收、农民致富。
3.要积极探索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新路子。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是要解决投入问题。在投资方式上,要创新机制,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两只手”的作用,在财政支农资金极为有限的条件下,要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放在突出位置,增加投入。要以优惠的政策吸引“三资”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国家、集体和农民应各尽所能,同时按照谁受益、谁出钱(或出工)的原则和方式,鼓励和引导企业、个体大户或富裕的农民以独资或股份制的形式投资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设项目业主化、筹资方式社会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的局面,使其成为具有一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产业。引入竞争机制,推行市场化管理对已建成的农村基础设施的产权进行卖断,所变卖的资金,由村委会集中起来就地专门用于农村公益基础设施建设,使其滚动发展。解决有人建无人管、坏了无人修的问题,变卖后的农村基础设施,由产权人使用、管护、补偿、受益。
4.要加大对农村基层的支持力度。各级财政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帮助农村基层平稳度过税费改革“磨合期”。要积极向上如实反映当前村级运转的实际情况,积极争取能有更多的财政转移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