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铁矿区土地复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经验交流范文 发布时间:2010/12/28

我国铁矿区土地复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铁矿区土地复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 铁矿开采过程中严重地破坏土地,改变了矿区的生态环境。铁矿区土地复垦是恢复矿区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本文对铁矿区土地复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铁矿区土地复垦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铁矿区 土地复垦 对策

“复垦”主要是指使土地具有农业使用价值。从生态学的角度看,矿区土地复垦应包括对矿物开采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的状态以及恢复生态等方面。由于矿山开采破坏了大量的土地和植被,使矿山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因此,在矿业开发及结束时,必须进行土地复垦,以便改善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土地复垦是铁矿区恢复矿山生态环境的核心内容。本文中讨论的需要复垦的土地形式是指露天开采剥离的土地、地下开采塌陷的土地、堆积废石和尾矿占用的土地。目前,不论是政府还是普通公民都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然而在我国,铁矿区的土地复垦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1 铁矿开采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 
钢铁工业的迅速发展带动铁矿业也随之蓬勃发展。我国有铁矿山4036个,其中大型矿山28个,中型矿山61个,大、中型铁矿山个数占全国铁矿山总数的220%。我国铁矿储量大于1亿t的大型矿区有101处,合计储量占全国储量的681%;储量在01~1亿t的中型矿区有470处,合计储量占全国储量的273%;储量小于1000万t的小型矿区有1263处,合计储量仅占46%。铁矿的大量开采,必然要引起采区土地的破坏。我国铁矿资源原矿量的82%要经过选矿加工才能运往冶金工厂,许多尾矿堆置在尾矿场。铁矿生产的平均剥采比超过20,大量的剥离废弃物要堆置在排土场。由于上述特点,铁矿的开采必然会引起一定的环境问题。
1.1 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
我国铁矿多数分布在植被繁茂的山区,铁矿的大量开采使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如姑山铁矿是马钢总公司第二大原料基地,年采原矿100万t。矿区植被种类较多,但由于长期开发,采场、排土场原有植被已遭到破坏,原始植被已不存在。唐山地区大中型铁矿开采破坏耕地13579hm2,林地4905hm2,草地478hm2。据报道湖北省武钢大冶铁矿的棺材山曾经是亚洲最大的复垦林基地。然而,由于钢铁行业的过热投资,铁矿开采也随之迅速加强。由于当地村民非法挖取铁矿石,使这里的绿化面积在一个月内。减少了约67hm2。
1.2 破坏大量的土地 
矿区土地破坏主要包括挖损、塌陷和压占等。我国铁矿资源以贫矿为主,每生产1t成品平均需要采剥约8t左右的矿岩,排弃7t左右的废石和尾矿。由于铁矿的开采具有采掘量大和排弃量大等特点,因此,必然要破坏大量的土地。如姑山铁矿挖损和压占的土地已达约300hm2。据不完全统计,姑山铁矿露天采场挖损和排土场压占的土地面积达13124hm2,尾矿库压占的土地面积461hm2,分别是姑山铁矿占地面积的4103%和145%。攀钢矿山公司占地面积1780hm2,其部分矿区在开采矿石3600万t,产生了约68亿t的固体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原地堆放,占用了约183686hm2的土地。随着铁矿的不断开采,矿区破坏和占用的土地会越来越多。


 2 我国铁矿区土地复垦现状
我国自1988年颁布《土地复垦规定》以来,矿铁矿区土地复垦在工程技术、生物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例如,大冶铁矿对其硬岩排土场进行平整改造,在其上覆盖了垃圾废物及人工矿土,并选择了与本地区气候和土壤等自然条件相适应的刺槐树种进行复垦,复垦面积超过55hm2。姑山铁矿钟山采场和排土场已通过植树复垦面积达31hm2。在有些铁矿区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科学试验工作,如对矿山废弃地的自然植被恢复试验研究、废弃地生态恢复示范工程建设以及土壤改良试验等。例如在唐山地区曾开展了尾矿复
垦工艺研究,把治理尾矿纳入工艺流程,使采、选、排、复土、植被形成一个较完整循环的采矿复垦作业工序。通过四种复垦模式历经三年的复垦试验,在唐山中小铁矿复垦了13459hm2,复垦率达到3026%,复垦经济效益1550万元,年种植效益196万元。然而,目前我国铁矿区土地复垦的总体现状很差,土地复垦技术的研究多为工程技术的研究,生物技术研究却很少,植被用途比较单一,我国多数铁矿山不具备植物生长的条件,复垦土地很难达到生态恢复的目的,大部分土地复垦只能用于造林、休息或建筑。重点铁矿已复垦的土地面积只有500多hm2,不到总占地面积的2%。由此看来,我国铁矿山的土地复垦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完成。
3 我国铁矿区土地复垦存在的问题
3.1 土地复垦的责任权归属和目标不明确铁矿山土地复垦包括对废弃铁矿区土地复垦、扩建铁矿区土地复垦、新开铁矿的土地复垦。国务院于1988年11月8日,发布了《土地复垦规定》,其中,第四条规定:土地复垦实行“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该规定对于正在开采的铁矿明确指出了土地复垦的责任人,但是对废弃的铁矿山、已经闭坑的铁矿山的土地复垦工作,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该由谁承担。我国于9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关于“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条文缺少可操作性,对于建设项目破坏的环境,最终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未有明确的环境治理目标,那么,对于现开采铁矿区土地复垦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和争取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就更无法规可循。因此,现铁矿山大多数都是根据矿区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土地复垦,能够做到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的铁矿区土地复垦很少。
3.2 铁矿区土地复垦难以达到生态恢复
由于铁矿区本身的地质条件及开采特点,使复垦工作难以达到目标。我国铁矿的围岩硬度通常较大,系数一般在8至10左右。因此,平整后土地孔隙大,持水性差。多数矿区如果不进行土壤改良很难适合植物生长,土地复垦难以达到土地利用的目标。目前,我国的铁矿开采多为露天开采,1996年全国露天开采的铁矿石原矿量为18538万t,占全国铁矿石原矿产量的735%。露天采矿场在复垦前,必须对其边坡进行改缓或加固,防止滑坡。随着露天采矿技术的发展,露天开采已由地表开采转为深凹开采,对其边坡的改缓难度加大,尤其急倾斜矿床开采完后,原来的自然景观几乎受到永久性的破坏,要恢复其原来的生态环境很难。
3.3 矿区土地复垦融资不足
目前许多铁矿亏损,铁矿资源面临枯竭,土地复垦资金投入少。大型铁矿山,如鞍山矿业公司、攀钢矿业公司和首钢矿业公司等铁矿资源储量大,但品位明显低于国外矿山,在一定程度上经济效益要低;马钢矿业公司、唐钢矿业公司、水钢观音山、重钢太和铁矿等矿山,目前均已步入中老年期,资源面临枯竭;而昆钢集团的4座矿山、凌钢北票保利铁矿等铁矿资源已经枯竭或接近枯竭,其中有些矿山只得依靠收购当地居民的小铁矿的矿石来选矿,以维持企业的生存。因此,只靠矿山本身投入资金用来进行土地复垦,很难达到土地复垦的目的。目前铁矿区土地复垦资金除了矿山本身担负、国家划拨部分款项外,很少有其他渠道的资金融入到铁矿区土地复垦中,这也是矿区土地复垦资金短缺的一个原因。到目前为止,冶金矿山废弃的土地达4500hm2,由于资金的短缺,只有1053hm2得到了复垦,只占废弃土地的23%。
3.4 土地复垦技术落后、复垦土地用途单一
矿区土地复垦根据用途可将其分为农业用地、林业用地、牧业用地、自然保护复垦、水资源复垦和工业用地等。铁矿区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铁矿区的土地复垦必须使复垦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土地复垦达到预期的效果。但目前,我国铁矿区的土地复垦技术大多还只停留在工程技术研究方面,生物技术研究的很少。另外,对于铁矿区的土地复垦,一要选择抗逆性强的植物品种,并且需要根据铁矿区的实际情况,做一些科学试验,来选择最好的植物。但,目前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很少。因此,铁矿区的土地复垦用途单一。冶金矿山复垦后有条件用于农业的土地不会超过15%,大部分只能用于造林、休息或建筑。
3.5 缺少可推广借鉴的经验
我国铁矿分布广泛,但相对比较集中。目前,国内有5个主要铁矿储量集中分布的地区:鞍山-本溪、冀东-北京、攀枝花-西昌、五台-岚县、宁芜-庐枞。其中有些铁矿床的类型是一致的,如鞍山-本溪地区,铁矿床几乎全为“鞍山式”沉积变质型;冀东-北京地区铁矿亦几乎全为“鞍山式”沉积变质型。那么这些地区的铁矿区土地复垦应该有些可以相互借鉴的经验,但是,由于我国的土地复垦工作起步较晚,土地复垦比较落后,目前,我国铁矿区土地复垦工作还未有成型适合我国国情的经验可以推广,即使大型铁矿区的土地复垦工作也仍处于研究试验阶段,还未形成成熟的经验。
 4 铁矿区土地复垦的对策建议
4.1 严格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该法规要求建设项目在实施之前,必须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相关规定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铁矿山开采属于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项目,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建设项目的概况、周围环境现状、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铁矿山环境影响评价至少应包括铁矿开采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生态破坏、土地复垦的具体措施、复垦技术及实施办法和实施土地复垦的监督体系等。环保监督部门应当在铁矿开发过程中,根据矿山编写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关于环境治理措施章节,对其实行监督管理,对于违反规定者应当给以处罚或勒令停产整顿。依法整理取缔不合理的铁矿开采。随着铁矿资源的减少,铁矿山采富弃贫,采易弃难的现象,在大、中、小型矿山普遍存在,使铁矿区的土地及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小型铁矿山无规律地开采,结果在大矿周围形成许多小矿山,一个矿
床多开的局面很普遍。小型矿山绝大多数是乡镇集体、个体矿山,资金投入少,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