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村转化升级经验交流材料
经验交流范文 发布时间:2016/11/30
后进村转化升级经验交流材料
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正在各地农村全面展开。后进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系农村能否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和难点。市把后进村如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一个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采取综合措施,巧借外力,凝聚内力,形成合力,加快后进村改造步伐,以此推动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一、对口帮扶,巧借外力
后进村大多基础差、底子薄、问题多,要在短时间内实现跨越发展,离不开外力的扶持和推动。为此,市在全面总结第一轮“千名干部下农村”活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今年又按照村情不稳定、班子软弱涣散和经济发展落后三种类型,筛选确定了78个后进村开展新一轮帮扶改造活动。根据每个村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安排相应的市直部门或驻招单位作为包帮部门,原则上对班子不健全、软弱涣散的村安排市直部门进行帮扶;对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村情不稳的,安排政法部门及有关综合部门进行帮扶;对村集体经济薄弱、发展后劲不足的村安排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部门进行帮扶。包帮时间原则上定为二年。每个驻村工作队由三名工作人员组成,由包帮部门安排一名科级干部担任队长,再抽调一名后备干部或中层干部作为队员,各镇街区配备一名后备干部或包区干部。后进村帮扶工作主要围绕以下五个方面展开:
一是抓稳定,突出解决农村不稳定因素。主要是对后进村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排查梳理,理清工作思路,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尽快打开工作局面。重点解决好群众反响强烈的农村干部决策不民主、村务和财务不公开、为政不廉、办事不公等问题,理顺各种经济关系。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各工作队帮助后进村梳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20多个,协调解决各类矛盾纠纷100多个,消除**隐患30多起,全市78个后进村没有出现集体访、越级访,个体访案件也明显减少。
二是抓班子,增强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采取多种措施,千方百计为后进村配齐配强两委班子,理顺两委关系,特别是选准选好党支部书记。加大对后备力量的培养选拔,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今年以来,先后选拔调整后进村支部书记10余名,培养后备干部30多人。
三是抓经济,多方位开拓群众增收致富门路。各包帮部门从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所包村大力支持,帮助村集体发展农村干部自给工程和科技示范园项目,创办集体经营项目,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市地税局驻齐山镇北周家村工作队,积极牵线搭桥,引进市针织厂投资50余万元,在北周家村新建了10间厂房,上了30多台缝纫设备,设立了针织加工点,有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增加了农民和村集体收入。
四是抓服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实施对口帮扶以来,各包帮部门和驻村工作队从后进村干部群众最急需、最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入手,从修路、修桥、上自来水、建水利设施等最基础性工作做起,加大对后进村的投入。据初步统计,今年以来各包帮单位在为后进村办实事方面累计投入资金218万元,整修硬化村道路12条,长3000多米,修建桥涵6座,修复水井、平塘、扬水站8个,整修村委办公场所5处;为村民加入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发放慰问品、救济贫困户共计筹资20多万元。五是抓规范,推动实施村级规范化管理。结合烟台市提出的“农村规范化建设年”活动,帮助后进村建立健全农村各项规章制度,搞好村级事务民主决策、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促进后进村的工作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二、内部挖潜,凝聚内力
后进村要实现根本性的变化,关键还在于内因。为此,我们积极引导和帮助后进村广大干部群众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挖掘潜力,实现自我发展。
一是强化教育培训,加快思想转型。我们坚持“要致富换思路,不换思想就换人”,在后进村党员干部中开展“三比、三思、三问”活动,“三比”,即同先进村比差距,同周边村比优势,同肩负的责任和群众的要求比不足;“三思”,即为什么一样的村情,别人能够发展起来,为什么别人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好,为什么别的村环境更和谐、干群更融洽、社会更稳定;“三问”,即参选为什么,在位干什么,身后留什么。围绕思想转型,我们先后举办各类党员干部培训班50多期,组织外出参观活动20多次。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找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推动了思想转变,提高了党员干部抓发展、保稳定的能力。
二是做活选人用人文章,推动组织转型。打破传统的“村内选人、本村任职”的传统模式,结合两委换届,通过民选、回请、下派、跨村兼职等方式,选拔调整10多名素质高、能力强的村干部,以此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三是加强村级事务规范化管理,推动作风转型。按照《市村级规范化管理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的要求,帮助后进村建立健全农村各项规章制度,搞好村级事务民主决策、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理顺工作关系,规范工作程序,促进后进村的工作向规范化方向发展。同时,结合在农村开展的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着力解决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断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团结意识,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落实帮扶措施,在帮扶中检验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效,做到两手抓、两促进。
三、配套联动,形成合力
后进村帮扶工作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的通力配合。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有关市级领导为副组长,各镇(街、区)和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专门办公室,负责整个后进村帮扶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考核验收。每个市级领导联系帮扶一个后进村,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并纳入政绩考核。各镇街区也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并为每个后进村配备了一名熟悉农村工作、能力较强的乡镇干部,全力靠上做帮扶改造工作。
二是各部门通力协作。市镇财政部门,在资金上对后进村给予优先扶持,设立了专门配套资金,千方百计帮助解决后进村发展中资金瓶颈问题;科技、文化、卫生等部门积极组织开展“三下乡”活动,送技术、送文化、送医送药到千家万户;涉农部门组织农业技术专家深入田间地头,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引导帮助农民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司法部门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新闻宣传部门及时报道后进村帮扶改造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是严格考核奖惩。为进一步调动各级各部门抓后进村帮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市研究制定了奖惩考核机制,对包帮部门、镇街区、驻村工作队制定了责任制,分别单独进行考核。同时,市里拿出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物质奖励。帮扶期满后,市里对后进村统一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工作队方可撤离,达不到要求的,包帮单位不脱钩、驻村干部不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