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后进转化晋位升级情况及整改措施

工作计划范文 发布时间:2013/4/6

村后进转化晋位升级情况及整改措施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东南部,距市区20公里,距新区9公里,是石安线、大杨线的交缀点,与市、区经济开发区相邻。村位于集镇所在地,在村规模调整时由原三村、东阳村、村头村合并而成。村村域面积7.56平方公里,土地面积8717亩,其中:耕地1544亩,园地345亩,林地6752亩,水面76亩。有19个村民小组,713户、2260人,其中农业劳动力1260人,外出人口722人,占总劳动力数的57.3%左右。人均收入9200元,其中,外出务工收入占40%,农业收入占40%,其他收入占20%。农业以水稻、柑桔、蔬菜为主,同时苗木种植特色农业也在蓬勃发展。
全村拥有党员70人,其中女党员10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24人,初中29人,小学17人。预备党员2人,考察对象2人。外出党员16人。村民代表45人,其中13人为党员。村两委班子有8人,其中党支部5人,村委会3人。
二、存在问题
1、全局意识不够强。村两委进行了换届,虽然新任村两委干部发展的愿望强烈,但由于村规模调整时按强村带弱村的要求,由东阳、村头、三村三个村合并为村,弱村遗留问题较多,村与村之间经济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直接导致村级班子统揽大局意识不强,未能真正齐心合力谋发展。
2、争先标准不够高。“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村两委班子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争先意识不够强,自我要求不够高,“创”和“争”的氛围不够浓厚,有时习惯于凭经验考虑问题,习惯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用老经验解决新矛盾,大胆探索的方式方法比较少。工作标准不高,存有畏难发愁的思想,好办的就多办,难办的不愿多涉及。
3、创业能力不够强。村基层组织建设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村干部文化程度不高;班子双带能力较弱,发展经济思路不宽、办法不多,缺乏有效的收入来源。如村头自然村的唯一经济收入为竹山每年3万元的承包款,但因承包期延长而承包款已预收,在以后的十几年内都无款项入帐,面对村里的公益事业维护等支出,资金缺口较大,每年都在村的补贴下,勉强维持正常的运转,给村的集体经济带来较大负担。在重重压力之下,班子干事创业能力不强。
三、整改措施
1、抓党建、强基础。市委、区委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推行“四挂五争先”第一书记工作法以来,区政协副主席作为村第一书记,亲自到村调研,制订细化工作方案,指导全面开展转化工作。镇里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和联系片干部为副组长、驻村干部为成员的后进村整改工作小组,明确工作职责。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年”、“三民工程”、“进村入企”大走访三项活动,深入到村、组、户,采取问卷调查、群众座谈讨论等形式,认真排查村班子团结、干部能力作风、影响村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分析后进原因,找准问题症结。根据了解的情况及各项矛盾点,制定整改方案,明确了包村领导、转化责任人和完成时限,针对查摆出来的问题制作进度台账,做到查出一个、整改一个、销号一个,确保在十八大召开前,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的提高,实现晋位升级。同时,实行后进村集中整治定期研判制度,包村干部下村摸底,掌握后进村问题和矛盾的发展动态,及时向领导汇报,两委班子成员在充分磋商的基础上形成后进村下步治理意见,明确下步工作思路。
2、抓项目、带发展。为实现村后进转化、晋位升级,镇党委政府不断营造“干事创业、追赶发展”的浓厚氛围,强化村两委班子建设,提高工作落实的能力。以选好带头人、配强成员、增加班子凝聚力作为整治后进村的突破口,结合工作实际,重新为该村选派1名经验丰富的驻村干部,并对新一届的村两委班子进行培训教育,进一步培养村两委班子的大局意识、发展意识、争先意识,不断提高该村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号召力。自确立了后进村转化工作以来,村两委干部在全镇开展违法用地专项整治行动和小区建设工作过程中,做到了与镇党委政府在思想上同心、在要求上同严,在行动上同步,一改原先的畏难情绪,统一思想,群策群力,克难攻坚,合力推进,实现了较大地工作突破。同时,在第一书记余渭龙副主席的指导下,村围绕镇党委、政府工作中心,梳理确定了下半年6个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小区建设、1.5公里集镇防洪堤段政策处理建设、630平方米来料加工厂房建设、500余亩桐子源畈土地流转、滨江路农民建房竞价选位政策处理、争取3公里村道硬化工程扶持资金,通过项目建设,带动全村经济社会发展。
3、抓民生、促和谐。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为老百姓办实事,新建一家60平方米的农家书屋,该书屋目前有藏书余册,碟片100余种,书柜6个,阅览桌椅8套,报刊杂志架一个,进一步丰富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紧扣新农村建设,做好小区建设方案的规划设计,全面完成征地工作政策处理,路渠修复,为小区开工建设打好了基础;结合文明集镇创建与新农村建设,激发党员“岗位奉献”精神,发动20名党员积极投入到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中,同时还建立了卫生整治长效机制,扮靓村村容村貌。通过“三抓”(抓队伍、抓廉政建设、抓民心工程),推进党建工作,尤其在抓民心工程上,对6.19洪灾发生后,造成道路、通讯中断,民房倒塌,农作物受损等,村支部及时组织本村所有村干部和党员开展抗灾自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