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地下指挥所建设论文
人防地下指挥所建设论文
人防地下指挥所建设论文
代战争条件下提高人防指挥所生存能力的探讨--防空
人防地下指挥所是人防指挥机构战时组织指挥人民防空的重要设施,对于保障指挥机关安全,实施稳定、不间断地指挥具有重要作用,其生存能力关乎防空袭斗争的胜负。因此,人防指挥所历来是敌方空袭重点打击的目标。高科技在空袭作战中的广泛运用,使得侦察技术、空袭兵器的性能和空袭手段发生了质的变化,先进的侦察技术实现了全方位、立体化;高精度、多弹种的打击,即发即中并能产生综合毁伤效果。高技术空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对人防指挥所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人防指挥所自身生存能力,已成为当前人防指挥工程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根据我们对现代高技术战争特点的学习研究,就此谈些意见和看法。
一、建立多点布局、相互连通的人防指挥工程体系,实施机动指挥,是提高指挥所生存能力的重要措施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竞相发展精度高、射程远、侵彻力强、破坏力大的空袭兵器。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使用激光侵彻炸弹,成功地摧毁了巴格达市区一处厚达十几米的地下防护工程。科索沃战争中,美国使用五枚“联合直接攻击弹药”从不同方向对我驻南使馆进行袭击。现代空袭高爆侵彻弹药,可使厚达6米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失去作用,可摧毁普通地面深达30米处的工程设施。可见,在未来防空袭斗争中,人防指挥工程抗击敌导(炸)弹的直接命中将十分困难,指挥人员的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威胁。在此情况下,我们必须针对新特点,寻求新对策,做到以“变”应“变”,“你打你的,我要我的”。为了提高人防指挥所的生存能力,除加大其抗力外,必须采取多点布局、相互连通,适时变换位置,实施机动指挥,这样才能确保指挥部的安全,实现不问断的指挥。要成功地实施机动指挥,首先要有一定数量的人防指挥工程作保障。近年来,我省为实现多工程保障这一目标,坚持前方指挥所、基本指挥所与预备指挥所相结合,预设指挥所与应急指挥所相结合,指挥所上下沟通左右连通,实施多路、多方向机动指挥的原则。除有选择地加固改造早、中期人防指挥工程使之成为地上能办公,地下能指挥的人防指挥所外,抓紧筹建符合现代战术技术标准的人防指挥所,并积极寻找“洞”源,充分利用多方工程资源,对其进行加固改造,建设预备指挥所、后方指挥所。同时还提出了根据市区和近郊人防工程的布局,选择隐蔽性强、抗力高、便于机动的单建和结建工程作为应急指挥所的方案,并利用原有地下交通干道与各指挥所互相连通。以此构建多点布局、相互连通的人防指挥工程体系,为未来防空袭斗争中实施机动指挥奠定坚实基础。其次,要建立精干的指挥机构。精干的指挥机构是实施机动指挥的基本条件。庞大的指挥队伍势必造成行动迟缓、贻误战机。因此,战时指挥机构的编组力求小型化。指挥机构成员除党政军主要负责人外,要从有关部门抽调素质过硬、知识面广、工作能力强的人员,使其每个成员都能各管一摊、独当一面,减少职责重叠,杜绝人浮于事,把该减的人员减下来。同时对参与指挥的人员进行科学编组、优化组合,形成精干、高效的指挥机构;在指挥器材及其它装备的配备上,不要求大而全,应以实用为主,取小型的器材和装备,便于车载、人员携带,以利于快速机动。第三,加强战时指挥所的机动组织工作。一旦战争爆发,指挥部在基本指挥所实施指挥的同时,指挥员应依据敌情的变化,按预定计划派出前方指挥所和开设预备指挥所。当基本指挥所遇到敌情威胁或需要机动时,充分利用地下疏散干道和地面道路,迅速隐蔽地向新的指挥位置转移。通过不定时、无规律变换指挥位置,使敌方难以捕捉目标,从而获得主动权,确保防空袭斗争的不间断指挥。
二、建设小型功能完备的指挥所,提高综合防护能力,是提高人防指挥所生存能力的重要保障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时期,大量的资金主要用于经济发展,以不断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因此,和平时期,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不可能给予充足的资金用于大型人防指挥工程的建设。同时由于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人防指挥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通过微机可及时提供有关参考数据和辅助决策,可大幅度压缩辅助指挥人员,减少指挥参谋人员的用房;人防指挥所必备的水、电、通风等设备设施的自动化、小型化、合成化,可大幅度压缩保障人员,减少生活设施设备的占用空间。通过减人减设备从而减少使用面积,使人防指挥所的小型化成为可能。面对敌人强侵彻力、大破坏力的高爆弹等常规武器和具有特种毁伤机理的电磁脉冲弹,次声、微波武器,核、化、生武器等非常规武器的袭击,我们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建设小型且性能完备的指挥所,以增强人防指挥的综合防护能力,从而能有效地缓解资金不足与高质量建设人防指挥所的矛盾,提高人防指挥所的生存能力,满足高技术条件下防空袭斗争的需要。为了达到人防指挥所小而全、小而固的目的,建设人防指挥所之前,应科学计算出人防指挥机构组成人员的数量,所需指挥通信和人防指挥所内必备的水、电、通风等器材设备占用的空间,合理规划人防指挥所的布局,准确地确定出人防指挥所所需的建筑面积和使用面积。在设计中,内部要采取多隔断、小防护单元的布局,尽量减小弹体贯穿指挥所内部爆炸后破坏的空间。视情况,将人防指挥工程分成几个指挥单元,在一定范围内分散部署,并用干道相连,这样既能有效地减少人防指挥所的毁坏程度,又能对其快速修复。外部设计应以曲线和棱型为主,以提高弹头触地的滑斜率,减煞导(炸)弹的侵彻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敌空袭对工程所造成的破坏。同时还应考虑对敌“软打击”的防护,人防指挥所要实施有效地屏蔽,保护人防指挥所内部的人员免受微波、次声武器的危害,使电子设备正常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各种导(炸)弹的破坏原理,研究和使用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应采用复合技术,使用缓解侵彻力的填充材料,增强人防指挥所的综合抗力;要在人防指挥所的外部罩金属网(板),对电磁脉冲进行有效的屏蔽。人防指挥所的口部和通风换气孔口是人员转移和内部人员生存的必要条件,高精度的导(炸)弹可直接通过这些孔口射入,因此,应对孔口进行科学设计、加固和改造,有效地减轻或避免敌空袭时遭到的毁伤。
三、加强人防指挥所的伪装和保密,增强其隐蔽性,是提高人防指挥所生存能力的必要条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几场局部战争表明,随着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军事侦察技术得到空前发展。现代侦察技术的高分辨率、高精确度和一定的透视能力,使得人防指挥工程的发现概率增大,“隐身”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卫星侦察利用了光电、遥感和航天科技方面的高新技术,使侦察具有范围大、反应时效快、分辨率高等特点。它不受昼夜、阴雨云雾的影响,可全天候进行成像侦察,地面分辨率达o.1—1米,能探测到一定厚度的植被或沙层以下的目标。在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利用卫星侦察技术曾成功地探测到伊军的地下掩体、地下机库等目标。多种侦察手段特别是卫星和航空侦察已对人防地下指挥工程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同时,改革开放对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各国和各种人员的涉入,以及近几年人们保密观念的淡薄,为人防指挥工程的保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人防指挥所一旦被敌侦知,面对敌高精度的打击,其安全概率将大大降低,生存将受到严重威胁。因此,针对高技术侦察技术和新形势下的新情况,必须采取相应的伪装和保密措施,以做为提高人防指挥所生存能力的先决条件。一是在人防指挥所的选址上,尽量避开重要目标,选择在易于隐蔽的居民区、公园等位置,处在山区和丘陵地的城市,应充分利用山体构建人防指挥所,做到便于指挥、便于机动、利于保密、便于隐蔽和伪装。二是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对伪装的设计。既要满足平时人防指挥所伪装的需要,又要作出战时人防指挥所伪装的设计方案。做到伪装设计周密、科学,有很强地针对性和可靠性。三是在施工中,要选择政治可靠、技术过硬的施工队伍,按照保密制度和伪装设计方案精心施工,各项指标必须达到预定标准。要着眼高技术侦察特点,选择相应的技术和原材料,提倡技术革新和研制使用高科技材料伪装。四是搞好人防指挥所的外部环境伪装。人防指挥所的外部环境伪装,要尽量与附近的地形、地貌相一致,把传统的伪装手段与现代的伪装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天然植被,借助人工伪装的效果,有效地遮挡敌高技术侦察。五是注意口部和通风排气孔的伪装。口部和通风排气孔暴露在地面之上,是易被发现的部位。因此,要注意对口部和通风排气孔进行巧妙伪装,口部房和通风排气孔的处理要与当地的背景相协调。有条件的,应在其周围多设置假目标,对实际口孔进行温差技术处理,尽量减小口孔与周围地温的差别等,防止敌热像仪探测和遥感技术的侦察。六是加强人防指挥所的管理保密工作。人防指挥所乃属高度机密,不能实行平战结合、对外开放;要成立专门机构,选择政治思想素质高、专业技术过硬、有高度的使命感和事业心的专门人员负责维护和管理工作;要制定严格的保密制度,采取行之有效地措施,实行人员来访审批和登记制度,防止失泄密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现代战争条件下,提高人防指挥所的生存能力,不只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关乎人防建设全局的现实问题。我们必须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军事理论,站在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全新的观点,通过深入研究现代战争的特点和规律,审视人防指挥所的建设问题。尤其要努力探索多点布局,前方指挥所、基本指挥所与预备指挥所相结合,预设指挥所与应急指挥所相结合,固定指挥所与临时指挥所相结合,实施多路、多方向机动指挥的新思路,取代单一的、固定的、大而全的人防指挥所建设的旧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人防指挥所的生存能力,才能实施机动的、不间断的、强有力的指挥,夺取防空袭斗争的最终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