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宣传动员范文 发布时间:2012/9/19

在全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长会议上的讲话第4页

区域性、阶段性质量问题的整治。要全力部署农资打假工作,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下乡”活动,强化对农资生产企业及储备场所的检查,严厉打击生产假冒伪劣农资的违法行为。要以地条钢、人造板、预制构件、低压电器等为重点产品,以整治区域性建材质量问题为突破口,落实整治责任。要加强对棉花及纤维制品、汽车消费品、特种设备及日用商品等其他执法打假活动。同时要注重抓好能源及耗能产品专项打假,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发挥作用。

3、进一步落实辖区打假责任制。以属地管理为原则,不断建立完善对制假行为早发现、早查处、早控制的责任机制,全面实施打假重点区域、重点市场、重点产品动态管理机制,建立打假责任制量化指标考核体系,严格责任追究。

4、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行为。进一步细化执法行为规范标准,严格执法程序,切实规范执法行为;研究制定执法考评体系和督查督办制度,明确考核评议标准,突出执法效能评估;加强向各级人大、优化办的汇报,争取他们的支持;推广现场快速检测等取证技术,加强取证技能培训。

(四)完善产品质量监管体系,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整体水平

1、进一步强化生产许可证管理工作。以贯彻《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和《实施办法》为主线,理顺生产许可的受理、上报、审查程序,完善工作考核措施,规范现场核查工作,加强对审查人员的监督考核,加大对获证企业的监督管理力度,严厉查处无证生产的违法行为。要按照省委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要求,充分发挥生产许可的强制性作用,大力支持推广节能、降耗、节水、环保的先进技术设备和产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要突出重点企业,继续将中小型企业、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强化定期监督抽查;要加大市场强制监督抽查力度,反射源头质量,提高源头监管的针对性。今年省局将对食品、农资、建材、汽配、摩托车、农用运输车、纤维制品、烟花爆竹、皮革制品、能源产品及耗能设备、家用电器等产品组织市场强制监督抽查。要进一步加大后处理工作力度,提高监督抽查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3、进一步加强对检验机构的监管。要积极为检验机构走向市场、参与竞争、做大做强创造条件,该精简的精简,该合并的合并。要对进入我省检测市场从事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资源勘查等领域的技术检测机构实行资格确认许可制度。要通过采取年度审查和日常抽查等形式,加强对技术机构检验公正性的检查,促进检测市场的规范有序。要突出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机构的监督管理,确保食品检验工作科学有效。要全面履行对机动车安检机构资格确认和日常监管职能,强化对机动车安检机构的监督管理。

(五)全面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努力发挥标准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技术支撑作用

1、抓好标准化基础工作。在建立健全我省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的基础上,加快标准制修定步伐。重点围绕我省十大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如杂交水稻、工程机械、生物制药、生物冶金、食品等,研究制定一批重要的技术标准,其中杂交水稻种子等3个标准要在今年上半年批准发布并争取国家立项。要抓好电网节能降耗,家用电器、照明电器、电子产品等方面高效节能环保产品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有效发挥技术支撑作用。要加快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建设,促进龙头企业、大型企业积极承担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2、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要在继续抓好54个国家级示范区的基础上,重点抓好祁东黄花菜、永兴冰糖桔、临澧清水鸭、湘阴藠头、溆浦大枣五个项目,一定要抓出实效、抓出成果,使之成为精品工程和形象工程。要加强对我省农村烟叶收购标准的把关,扩大烟叶收购检查队伍,增加检查频次,确保各产烟区严格按照烟叶质量等级国家标准进行收购,保护烟农及烟草企业的合法权益。

3、继续推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工作。把食品、能源、装备制造业、家用电器等作为采标的重点领域,把采用国际标准作为名牌战略的重要内容,把产品标准水平作为新产品鉴定的重要指标,全面推动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步伐。加强技术贸易壁垒研究和通报,帮助企业增强应对国际贸易竞争的能力。

(六)大力加强计量监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计量技术平台

1、着手实施强检计量器具的动态监管。从今年开始,用2-3年的时间,分类分批摸清强检计量器具底子,建立强检计量器具档案并运用“计量检定管理系统”实施动态监管,实现商贸领域固定门面在用强检计量器具建档率达80%以上、受检率达80%以上;集贸市场公平秤的配备率、受检率达100%;医疗卫生领域在用医用强检计量器具建档率达90%以上、受检率达80%以上。年内组织开展量值比对工作。

2、加强民生计量工作,落实放心计量。要加大商品量和计量器具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对定量包装商品的日常计量监管,突出抓好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米、面、涂料、油漆等20种定量包装商品生产、经销企业的计量监管工作;进一步强化计量器具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继续开展重点市场计量专项检查;积极推进计量校准、公正计量服务行业的发展,真正做到计量为百姓服务,让百姓放心。

3、加强能源计量工作。根据对重点耗能企业能源计量状况调查结果,按照国家对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总结推广企业能源计量工作先进经验,联合各地节能中心,指导、帮助企业解决能源计量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企业节能降耗。组织对重点能耗企业能源计量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4、进一步做好企业计量工作。总结中小企业计量保证能力评价、c标志评价工作经验,引导企业逐步建立和完善计量保证能力,为企业生产经营和节能降耗做好计量服务。倡导诚信计量,以申请获得国家免检、名优产品为重点,积极扩大c标志产品发证范围和影响力,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七)加大行政监管力度,努力提高认证认可工作的有效性

1、组织开展对认证有效性的监督检查。针对目前认证市场欠规范,认证行业重数量、轻质量,重利益、轻原则的现象,要加大行政监管力度,对获得计量认证的机构、取得“3c”认证证书的企业和产品、认证机构、认证咨询机构、以及认证从业人员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以促进行业自律,提高认证工作的有效性。

2、继续推进管理体系认证。根据国家认监委的授权,认真履行好对认证培训机构的审批和监管。通过宣传发动,促进企业按照国际标准建立文件化的管理体系,突出抓好高耗能企业、原材料生产企业、对环境影响大以及有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隐患的企业管理体系建设。积极支持和扶助方圆湖南分中心、思凯咨询公司健康发展。

3、积极组织企业开展产品认证。要督促凡是生产强制认证产品的企业实施“3c”认证,对无证生产的企业要坚决依法查处。要积极推进自愿性产品认证,通过认证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打造我国的认证品牌。要加大对强制认证产品的市场监督和工厂检查力度,通过监督检查净化市场,规范企业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4、进一步规范计量认证。计量认证/审查认可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行政审批项目,要做到年初有计划、实施有安排,重点抓好机动车检测站的计量认证。今年计划完成250余家机构的计量认证、复查换证和39家机构的复查认可,安排一次实验室比对活动,组织一次监督抽查,对达不到认证认可条件的实验室依法取消认证资格。

(八)推进实施科技兴检战略,使技术机构建设走向科学发展的轨道

1、更新观念,大胆改革。前几年,我们的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有的工作已经走在全国的前列。但与发达省份比,我们的技术机构建设差距还很大。这是我们的短腿,但也是事业发展的潜力和希望所在。因此,我们必须将观念转变到加强技术机构的建设上来,将思想统一到只有加强技术机构的建设、才能保持事业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上来。要积极思考谋求技术机构改革的新路子,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只要是对事业发展有利的技改办法,我们都可以采用,省局都会支持。

2、统筹规划,精选项目。要围绕已经纳入国家科技规划纲要的标准、计量、检测、食品安全、认证认可、特种设备、条码自动识别技术等重点领域,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力争使质检科技发展的重大项目进入全省科技计划。全年要完成危险化学品、食品包装产品、食品添加剂、劳动用品等100多种产品的技术改造;抓好国家电线电缆检验示范实验室建设、中国棉花公正检验长沙实验室建设;特种设备坪塘综合检测基地7月正式投入运行;计量院旧实验楼年底前改造完毕;湖南服装产品检测中心、国家苎麻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湖南劳动用品检测中心今年争取立项。各市州、县局的技改投资计划由省局统一规划,综合平衡,突出重点,优化布局,不搞重复建设、重复投资。省局将成立一个专门的技术委员会,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有针对性地进行资源整合,对要投入的重点项目进行科学论证,逐步推进技术机构上规模、上水平,向做优、做强、做大、做精方向迈进。<br/>

3、加大投入,引进人才。要保证今年技术机构建设8000万元左右的投入,光靠传统的“上争、内挤、外贷”等资金运作方式肯定是不行的,必须采取多条腿走路、多元化经营的方式。对于新上的项目,凡能市场运作的,就把它推向市场,银行贷款、招商引资、股份制运作都行,利用社会一切可利用的资金,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只要能实现双赢。要想项目出效益,资金投入是一方面,是否拥有专家型人才也很关键。因此,我们在培养、引进人才上一定要灵活机动,特别要引得进、留得住高、精、尖专家型人才,这样我们的改革才会更有成效。

(九)加大自身建设力度,进一步提升素质、优化形象

1、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提高班子的凝聚力和队伍的战斗力。突出抓好领导班子建设。要认真落实《干部任用条例》,配好、配强各级领导班子;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紧紧抓住不断提高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这个核心内容,使之与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