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场四级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会议发言范文 发布时间:2011/1/6

在农场四级干部大会上的讲话第2页

双高、双快、双上”。
“双高”: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市全区增长水平,力争社会生产总值突破26亿元,增长20%;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市乡镇场中的位次提高。
“双快”: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加快,增长23%;农村人纯收入增长速度加快,增长7%。
“双上”:开放引进上台阶,农场整体工作上水平。

三、抢前争先,实干快上,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同志们,要全面完成好今年的预期目标,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千头万绪的工作,错综复杂的情况,我们必须切实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场的第一要务,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牢牢把握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关键工作,坚持以民营经济和开放型经济为主体,走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市化的道路,奋力推进跨越式发展。
㈠以武湖工业园建设为重点,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加快工业经济民营化进程,不断提高工业化水平。
工业是我场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也是实现我场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战场。实现强场富民目标,必须主攻工业。要加快工业经济的扩张升级,着力构建以园区发展为重点,优势传统产业为主导,以新兴产业为依托的武湖工业新体系。
一是突破性发展武湖工业园。武湖工业园是我场经济最重要的增长点。近年来,我们在依托园区发展工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今年,我们一方面要突出服装产业抓工业。服装是我场工业经济的一大特色,“南极峰”是农场历届党委经过艰辛努力积累和创造的一笔巨额财富和无形资产,是我们的“命牌”,全场上下一定要进一步增加实施名牌战略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牢固树立“争创一流”的雄心壮志,将“南极峰”这一品牌做大做强做好。要强化服装行业的管理,组建武湖服装管理协会,促进服装行业的有序竞争;要继续依托武湖职高,采取校企联手,培养一大批农场急需的缝制车工;采取强强联手的方式,主动与省、市知名服装企业合作,不断巩固和发展农场服装产业纺织、加工、洗染、出口一条龙的产业体系,真正将服装产业做成农场工业的支撑产业、特色产业。另一方面在依托纺织服装工业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区位、武汉深水港资源优势,瞄准“武汉制造”项目,突出农产品深加工、仓储转运业、机电建材等产业的建设。同时,抢抓武汉经济东挥阳逻,一批国家级重大项目紧邻武湖建设和众多企业相继落位武湖的机遇,积极推进建安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总而言之,要通过努力尽早尽快地将武湖工业园培植成招商引资的磁力园、武湖现代制造业的密集园、武湖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支撑园。
二是认真作好企业改制的收尾工作。全场22家场直企业虽然已经改制,但组织结构和经营体制还很不健全,各种矛盾和问题还相当突出,做好企业改制的收尾工作是确保农场经济秩序稳定发展的重要环节。没有稳定的环境就没有长足的发展,各场上下,特别是工业口的同志对此一定要有深刻的认识。我认为,要做好这项工作,⑴要切实发挥国有资产管理中心和各企业留守人员的作用,对前期已操作卖断的企业要进一步盘清国有资产,加大清收清欠和卖断兑现,并分期、分批按各厂情况进行兑现。对还没有买断职工身份的企业,要做好职工买断身份的界定。⑵要切实规范租赁合同,严格覆行合同。对未按合同结硬帐的企业要限期督促其交款,确保合同的严肃性,确保承租费到位。对重新签约的企业,要以房产等有效证件作抵押,并按合同总额的30%预交承租费。⑶要切实做好企业的稳定工作。对企业职工来访要热心接待,对他们反映的问题要耐心解释,切实做好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和化解工作。
三是发挥能人作用,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不仅是党的现行政策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必须,更是农场干部群众的期盼。目前,我场经济能人众多,具有发展民营经济的理想条件,今天受表彰的十佳纳税大户就是农场民营经济发展的代表。今后,我们要定期召开规模以上企业的通报会,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全方位为企业跑市场、找订单、扩销增产,真正把“企业优先”落到实处。要把盘活存量和引进增量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支持改制企业引进外来资本、外来能人和先进的管理体制,使存量资产向民营企业转移,向经济能人转移,不断加快改制企业资产变现的步伐,促进改制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㈡以发展都市农业为主攻方向,用现代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水平。
当前,我场农业结构调整虽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但农业多种经营比重偏小,优质高效产品比重偏低,农产品附加值比重偏少,农工收入增长偏缓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要解决好这些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推进农业产业化。
一是要围绕农产品加工小区建设建好特色基地。今年全省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用现代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结构的调整,这是省委基于省情实际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就武湖而言,早在去年,市委、市政府就已将农场确定为全市5个农产品加工小区之一,要求到农场农产品加工小区的销售收入达10亿元以上。如何用现代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结构的调整,如何建设好武湖农产品加工小区是一个战略课题,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我认为,我们的各级干部首先要在脑海中树立用现代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结构调整的观念,尽快跳出“就农业抓农业,就农村论农村”的传统思维定势,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建好武湖农产品加工小区,才能更好地抓好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工增收的目标。另一方面,今年,要抓住武汉开隆高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产的机遇,兴建600亩青饲料基地,积极与开隆公司发展“订单农业”。另外,今年7000亩丰水梨将进入盛产期,我们要充分利用武汉五通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千方百计吸引多元投资,力争尽快引进一家以丰水梨加工为主导产业的企业。
二是围绕优化农业品种品质结构搞好主导产业的经营。经过多年努力,蔬菜、水产、畜禽、林果四大主导产业已经形成,规模布局也日趋合理,现在关键的问题是不断加以巩固,要不断在加大四个产业的科技含量、优化品种、提升档次上下功夫。农口部门要进一步加大与华农大等科研院所的联系,加大科技培训和科技服务的力度,加强对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指导,让科技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更有效、更直接的作用。在此,我想特别强调两点。⑴要切实加强丰水梨的管理。7000亩丰水梨是我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头戏,今年要进一步搞好套袋和套种工作,在套袋方面,要确保实现见果必套的目标。在梨园套种方面,要大力套种西甜瓜、蔬菜、花生等作物,千万不要套种棉花等高杆作物。⑵要切实建设好500亩蔬菜示范基地和千亩苗木花卉基地。市、区决定在滨湖分场兴建500亩蔬菜示范基地和千亩苗木花卉基地,这是市区领导的要求,更是农场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农场驻滨湖分场的干部,尤其是滨湖分场的各级干部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重视支持这两个基地的建设,努力将这两个项目建成富民工程。
三是围绕农产品流通搞好市场开发。流通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今年,我们要进一步牢固树立“抓生产先抓流通、抓流通先抓市场”的观念,切实把搞活流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当前,农场丰水梨销售工作迫在眉捷,刻不容缓,必须引起全场上下的高度重视。农场决定出台保护和支持农产品营销活动相关的措施和奖励办法,在现有的武汉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多主体参与流通,培育和发展各类农贸公司和购销联合体等农产品流通经济实体,培植各类农产品运销专业大户,让更多的实体,更多的农民从事流通业。在此,党委承诺,农场对牵线搭桥,引进大客户的同志给予重奖。与此同时,农场将主动邀请全国各地的经销商来场洽谈丰水梨销售业务,签订协议。大力推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营销方式,积极与省市各大市场、超市联姻,加快“五通”牌农产品进超市步伐。
四是围绕改善农业经济发展环境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好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政策,开展好植树造林工作。农业是弱质产业,必须坚持以改革为动力,切实加大对农业的保护和支持力度。今年,要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积极开展农业综合开发,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要认真执行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政策,坚持增收、减负、化债一起抓。继续推进“绿色武湖”行动计划,坚持科学栽培养护,努力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三、以示范镇建设为目标,强化规划、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农场城镇化水平。
今年初,市长李宪生带领新一届市政府领导来场检查工作时,对我场小城镇建设提出了尽快将五通口镇建成全市小城镇示范点的要求。我们一定要按市长的指示,强化规划、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农场城镇化水平,提高农场经济发展环境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一是高起点规划。目前,区委区政府正在请中国社会院、中国规划设计院、市规划设计院等相关知名机构,对黄陂的经济、社会、环境等问题进行研究,制定“黄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提出黄陂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这是对黄陂产生深远影响的一件大事,对武湖来说也是一件事关全局的大事。我们一方面要积极配合区委区政府的规划工作,在小规划服从大规划的原则下,结合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对五通口镇制定的发展规划,尽快高起点地拿出农场经济发展总体规划。
二是高标准建设。建设是发展的前提,只有大建设,才能大发展。今年,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武湖工业园内的新华大道进行硬化,完善江咀新村的配套建设,将正街、光明中路和镇区主杆道的电线电缆全部下埋,新装给水管网9公里等。在形象建设方面,将镇区主干道被损树木全部补齐,对武湖中学前三角地先填土、后绿化。在规范整治方面,今年10月前完成对汉施公路五通口段的路段两侧环境整治,保持亮化、绿化,完成建筑墙体美化。拆除该范围内的全部违章建筑和汽车修理点,集中修建一个占地30亩的汽修厂。在商住楼开发方面,今年底前完成在光明东路300米地段建设居民商住楼40幢,完善湖滨路160米地段20幢居民商住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