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委九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会议发言范文 发布时间:2010/9/13

在县委九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报告第3页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拉动消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促全民参与,切实解决投资环境不够优的问题。要全力打造诚信铜陵。不断加大承诺兑现力度,对制定的各项优惠政策,不但要认真落实,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而且要简化兑现手续,做到“早兑现、快兑现”,切实树立起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要着力打造效率铜陵。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进一步清理压缩审批项目,为投资者撤卡、清障、松绑。切实强化县行政服务中心职能作用,进一步拓宽服务范围,增加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为投资者提供方便、快捷、规范、周到的优质服务。所有审批项目必须在最短时限内办结。要竭力打造平安铜陵。继续加大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对强装强卸、强行承包、哄抬价格、垄断运输、恶意破坏等各种地霸行霸行为进行“高压”打击,积极探索企业周边环境长效管理机制,为投资者创造优良的治安环境。要倾力打造魅力铜陵。坚定争创全省最美县城的目标不动摇,充分发挥县城依山临湖滨江的优势,进一步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切实加大井湖大市场二期、景湖湾等重点工程建设力度,促其尽快成为县城的新亮点,真正提升县城的品位和档次。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增强城乡居民文化素质,进一步提升市容市貌管理水平,加速形成山、水、城交相辉映的县城新形象。

第三,瞄准全省十强,实现跨越发展,必须全力实施农业创新工程,让农村群众早日富起来。

当前,我县农业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面临很多新的情况、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必须用创新的理念和工作思路统领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全局,用创新的工作方法和举措解决这些复杂的矛盾和日趋尖锐的问题,才能够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铜陵的宏伟目标。全县上下必须统一认识、团结一心、奋力进去,全面实施农业创新工程。

要创新工作思路统领三农工作全局。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围绕一个核心、形成两个布局、突出三个重点、推进四项工程、实现五个突破,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引导,以科技为依托,以项目为载体,以品牌为抓手,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以城镇发展转移农民,全面实施农业创新工程,实现我县农业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一个核心:促进农民增收。二个布局:根据我县特定的自然区位条件,将全县划分为“山丘建设区”和“洲圩建设区”。“山丘建设区”主要涉及钟鸣、顺安、天门、大通、五松等五个乡镇,重点发展生姜、丹皮、苗木花卉、畜禽养殖和生态旅游等优势产业;“洲圩建设区”主要涉及胥坝、老洲、东联、西联等四个乡镇,重点发展优质粮、油、棉,无公害蔬菜和名特优水产品养殖等优势产业。三个重点:突出特色,实施品牌战略;突出城郊型,发展外向农业;突出质量标准,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四项工程:粮棉油优质工程、菜篮子放心工程、特色农产品品牌工程、畜牧水产提升工程。五个突破: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农业产业结构显著优化、农业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农业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农村社会化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要创新工作方法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要坚持以工业化的理念抓农业,以项目牵动,全面实施实施粮棉油优质工程、菜篮子放心工程、特色农产品品牌工程、畜牧水产提升工程。要抓好典型带动,深入持久地推进农村“双百”工程,培育扶持示范大户,力争到农村致富带头人达到500户,辐射带动面达到2.5万户。推进农业产品优质化、标准化,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在全县努力形成山丘区特色农业和草食动物基地、沿江无公害蔬菜和优质畜禽养殖基地、洲圩区优质粮棉油和水产品养殖基地。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和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建设,着力打造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优质率,增加农业产出效益。要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探索制定土地流转管理新办法,鼓励和引导土地集中,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提高效益。推进农业经营产业化、组织化,壮大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到培育省级龙头企业5个,到培育省级龙头企业10个。推进农业科技实效化、现代化,重点抓好网箱养鱼等科技项目,加快科技长入农业步伐。推进农业生产安全化、生态化,要保障农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联动,重点提高江心洲的防洪标准,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要创新工作举措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要转移农民。引导农民进城、进镇务工经商和居住,今后5年必须实现每年转移人口1万人的目标;抓紧制订农村劳动力就业规划,加快农村人口向本地企业转移,保证每年新增就业岗位个。要输出农民。积极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搞好劳务输出的组织和服务,引导务工人员加乡创业,发挥好劳务输出对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作用。要关切农民。要加强政策促动,建立稳定财政支农体系,全面兑现粮食直补和粮种补贴资金,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扎实做好农民负担监督检查工作,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年内全面取消征收农业税。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政策规定,加快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三、提高执政能力,着力干事创业,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面对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新要求,面对宏观经济环境发生的新变化,面对周边地区竞相发展的新形势,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着力提高经济工作领导水平,牢牢把握领导经济工作主动权,为县域经济加速跨越提供有力保障。

第一,要以振奋的精神投身发展。总的来说,全县干部精神状态是好的,绝大多数同志能够自我加压,迎难而上,扎实工作。但确有一些同志怕冒风险、怕担责任、怕犯错误、怕失利益;确有少数干部抓改革患得患失、谋发展瞻前顾后、保稳定顾此失彼;确有个别领导借口区划调整耽误发展,埋怨宏观调控影响招商,处在一种常不行、常有理的状态。造成这种反差原因何在?我们说根本在思想、关键在精神。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务必引以为鉴,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要满腔热忱,做到对工作有执着的热情,对事业有奋斗的激情,对群众有深厚的感情。要敢于负责,做到在职务面前勤思义务,在权力面前多想责任。只有对一些久拖不决的问题敢于碰硬,对一些容易得罪人的问题敢于碰硬,对一些事关是非原则的问题敢于碰硬,我们的事业才能无往而不胜。要勤政高效,“效率比笑脸重要,兑现比承诺珍贵”,各级干部要树立无功就是过、无为更是错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强化时效观,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回报组织、回报社会、回报群众。

第二,要以过硬的本领驾驭发展。实践证明,宏观调控的时候,不仅是比拼实力的时候,更是比拼智力的时候。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消除本领恐慌,加强能力建设,学会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依据科学规律来思考问题,谋划发展,指导工作。要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领导方式上由习惯于注重生产向注重市场转变,吃准上情,掌握下情,明了行情,靠市场发展生产,靠市场调整结构。由习惯于靠行政命令向示范服务转变,帮办不包办,指导不指挥,示范不强迫。由习惯于个人经验决策向科学民主决策转变。确保重大事项集思广益、发扬民主、科学决策。区划调整后,乡镇经济发展条件进行了重新整合配置,各乡镇都要把本地的发展基础、优势条件、制约因素等,放到市场条件下去研究,摆在区域发展中去谋划,更快更好地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要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面对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我们要有一种处变不惊、妥善应对的措施,一种令出法随、雷厉风行的作风,一种组织协调、凝聚力量的本领,整合各种资源,调动各种力量,正确处理突发事件,化解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当前尤其要做好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工作,让群众理解我们的意图,参与我们的事业,支持我们的工作。要学会运用经济的、法律的、综合的办法解决问题,坚决杜绝在征地、拆迁、改制等工作中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强迫命令的方法、躲避应付的行为,伤害群众的感情,侵犯群众的利益。要不断提高驾驭全局工作的能力。要总揽而不包揽,协调而不代替,努力形成党委集体领导、各方各负其责、互相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把党委主要工作放在把方向、谋大势、管全局上,以重点的突破带动整体的推进。要主动而不被动,统筹而不失衡,始终站高一步,想深一层,增强工作的系统性、计划性和预见性。当前,全县各项工作千头万绪,各乡镇各部门要弹好钢琴,在抓好经济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做好社会稳定工作,使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在良性轨道上健康发展。

第三,要以强大的合力推进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迫切需要全县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局一盘棋,合力创辉煌。要把氛围营造好。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把全县上下的信心树起来,士气鼓起来,就没有办不了、办不好、办不到的事。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把是否取得实在的发展、协调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作为正确的政绩观,把为经济发展服务、招商引资服务作为本职工作的硬指标、硬任务来完成。正确处理本职工作和中心工作的关系。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工作人员,不管是机关,还是企业,不管是条条,还是块块,都要顾全大局,为发展尽心尽力。要围绕富民强县,组织开展“我为招商引资办实事”活动,努力把全县32万人民加快发展的潜能和动力充分激发和释放出来,形成领导创业争先、干部创业贡献、群众创业致富的浓烈氛围。要把团结维护好。各级领导特别是一把手要以身作则,善于团结人、理解人、凝聚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致力于经济发展。当前尤其要树立讲政治、顾大局、团结协调的风气,讲党性、重奉献、合作共事的风气,树风格、多谦让、相互理解的风气,讲原则、树正气、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风气。通过正风气、求大同、存小异,相互配合,共打和牌,形成思想上同步、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频、事业上同心的良好局面。要把工作落实好。抓落实不仅是比作风、比能力,还可以看党性、见原则。各级领导干部要真抓机遇、低调实干,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抓紧每一天,走好每一步,干好每一年,围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