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大山 远程教育播撒着知识的阳光(远程教育经验材料)
跨越大山 远程教育播撒着知识的阳光(远程教育经验材料)第2页
村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他是以市电教馆为组织指导的,以县(市)区电教室(科、馆、站、中心)为支撑服务的,以乡镇初级中学和中心学校为基础的三级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管理体系。羽化飞升凸现成效
实现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昆明“三种模式”全面覆盖,是农村中小学信息化重要的举措。教师培训是工程顺利进展的关键,也是应用的最重要的环节。“阳光工程”最重要的含义是优质教学资源要面向学生,走进课堂,提高质量,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教育的公平,让农村学生同在蓝天下,共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前面说到的社会关注办学条件的城乡差距,除了硬件环境的差距,核心是师资水平的差距,教育教学资源的差距,即软环境的差距。我们的理解是:硬件环境的不同在相当一段时期难以划一,客观存在,但软环境的差距,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用较为科学合理的措施加以缩小,这也是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带来的根本性改变,优质教育资源进入农村学校改变了农村学校信息短缺,资源匮乏的状况。大量优质教育资源进入农村学校,它所产生的冲击力和释放的能量是巨大的。农村学校校长教学管理理念、教师的教育理念,受到了强烈的振动和逐渐发生改变。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所提供的免费资源,是经过专家优选的教育教学资源,不少优质课例是精心挑选全国最优秀教师的授课实例,他们教学过程所体现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与教学设计,对广大农村教师有着不同寻常的指导性与实践性,学习、研究借鉴他们的成功课例,这本身就是一个难得的机遇。过去为听一节优质课,所付出的代价太大,现在听一遍不够,可以无限的重复,耐心琢磨,反复学习,对照自己,找出差距,努力方向明确了,教学方法改进了,授课质量和效率提高了。常此以往,不断进取,自己也变得高明了。虽说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面对的学生不完全一样,但优质课面对农村学生启发作用很大,长期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也将发生改变,毕竟学生可塑性很强。经过两年实践,农村小学校里已经产生了一批应用典型。安宁县街乡下元良小学张丽君老师,应用光盘播放设备教学一节《只有一个地球》语文课,参加11月在北京举办的第九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获二等奖;晋宁县双河中心小学教师李艳娇的一节英语课《myfavoritefood》在同样的全国赛上又荣获二等奖。都是农村小学,很具代表性,并说明远教工程正在为农村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所发挥的作用,这在以往是难以想象的。安宁县街乡中心学校校长赵光宗,在学校只有模式一、模式二设备的条件下,为推动教师应用与研究优质教育资源,总结出一套可行的,有创新性的经验与做法。在省教育厅组织的楚雄工作会议上进行交流。回答了准备执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教工程的一些州(市)领导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即在硬件环境实现以后,模式一、模式二怎么应用的问题。赵校长介绍了他们的做法:一种是以播放教学光盘资源为辅助的教学组织形式;另一种是以光盘资源为主导的教学组织形式。两种教学模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学习平台,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转变,学生学习习惯的转变;主动收集教学信息的教师多了,自觉研究教学的教师多了,自主学习的学生也多了;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周益群副厅长听完汇报后给予了高度评价。,昆明市第七届教师教育技术论文、教学多媒体竞赛,共收集了论文109篇,课件84件,课例10件,其中92%的作品来自远程教育项目学校,反映出三种模式在远程教育项目学校的运用初见成效。
近几年,一个以应用为中心的活动在农村中小学广泛地开展,其中包含了很丰富的内容:设备正常运转是基础,资源下载和光盘是载体,教师不断学习研究是关键,进入课堂是根本,提高效益是目标,学校管理是保障。简单一个“应用”二字,道出了现代远程教育的核心,围绕应用,内涵极其丰富、深刻。这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现在的应用水平,就整个面上说还很初级,尚属探索阶段,仅仅生成了应用的氛围和明确了应用的方向,积累经验和产生化学反应,即质的飞跃还要继续奋发。掌握规律,全面提高质量在未来,但现在可以感受到成功的躁动。
我们听过远程教育工程实施以后很多教师的课,无论什么学科,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课堂生动极了,一反往日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模式,借助先进的设备,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参与,难点重点突出,过去要老师费尽唇舌解释不清的问题,现在触动摇控器,一下子把现象、情景展示在学生面前,不加解释或者稍微点睛一下学生就明了了。在计算机面前,学生可以主动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情绪高涨,学习的方式也与过去大不一样。遇到活动课,学生的情趣更加发挥酣畅淋漓。
不经历没有体验,谈不上经验;经历过不总结,还是不出经验。在实现昆明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日日夜夜里,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各方各面协调一致,共同努力精心培育农村远教这一新事物,新做法,所以也就产生了一些可以总结的东西,这些经验,主要集农村学校校长和教师们努力创造努力实践的大成,从中可以映射出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正确决策产生的一滴水的效应。
在寻甸县有40多所学校实现卫星接收点布局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就总结出“六种运用模式和资源应用十个案例”。为此,4月市教育局在寻甸召开了应用与交流研讨会,姚宏副书记到会讲话。副县长姜彩云在会上交流了寻甸的成功做法,与会同志参观了寻甸一中、民中、城关中学、仁德一小等学校。各县(市)区教育局领导、电教馆主任、学校校长在会议期间做了充分交流,畅谈自己的经验与做法,从此开始了县与县之间,校与校之间经常性的学习交流活动。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李天顺副司长还亲临寻甸县考察农村远教工作,作出重要的指示,“远程教育的唯一效益就是应用”,促进了寻甸经验的宣传与推广。省教育厅周益群副厅长陪同教育部组织的中央新闻记者采访团到寻甸采访,中国教育报记者王友文写出了《云南寻甸县因地制宜探索远程教育模式——“土办法”也能取得好效果》的专题报道(节选):“寻甸的第四个‘创造’是多功能演播厅模式。像县民族中学,电脑有,卫星接收设备也有,但彩电同样很少,学校规模大,有时要上百名学生一起上课,单靠电视不行。该校尝试把卫星信号接入多功能演播厅主控电脑,然后投射到大屏幕上,解决了数百人同时收看的问题。鸡街中学有一批档次很低的旧电脑。如何让这些接近报废的设备发挥点效益?学校购置了一台vga分配器,把电脑vga输出信号分配给这些显示器,这样,一个‘多媒体教室’就建起来了。目前运用这种办法扩大收视的学校在昆明有十多所。云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周逸群告诉记者,现在学校配备的远教设备都是单套的,与教师和学生应用的积极性形成了矛盾。寻甸县的‘土办法’说起来有些土,但效果确实不错。”中央电教馆专家组成员亲临安宁市草铺镇中学视察,指导远教工作。为了保证农村远教工程的顺利进展,财政部专家组7月到昆明进行调研和项目评估,给予了“资金落实,设备到位,管理规范,应用开始”的评价,为“优秀”等级。
6月在接受省级项目考评过程中,宜良县在远教资源应用和教师培训几个方面得到考评组的表扬;五华区在区划改变以后,有了农村学校,他们的“城乡互动,结队同行,服务教学,突出应用”。禄劝县十分缺乏信息技术果教师,与昆明大学合作,培训了一批教师,促进了远程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其他县(市)区也纷纷出招,结合自己的实际,推动农村远教工程的应用。从以后,昆明市每年举办的教师多媒体课件、论文、课例评选活动,一改以往城市学校为主的局面,农村教师的参与面年年增大,所取得的成绩逐渐突出。嵩明县、宜良县、安宁市、晋宁县、石林县参赛及获奖总数已超过城区。在相关教学与科研课题研究活动中,农村学校的课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科研促进了教育教学活动,使农村学校科学管理、教学活动上了一个新台阶。农村学校积极参与“云南省欠发达地区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与学研究”、“敏特智能英语记忆系统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课题,使昆明课题总量占全省一半以上。
为了进一步做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12月,昆明市教育局在宜良县召开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现场经验交流暨表彰会”。参加会议的代表近400人,可谓规模盛大。会议第一天,全体代表分乘七辆大巴实地考察参观了宜良一中、狗街镇一中、二中、龙宝小学。会议第二天,在宜良会堂经验交流,出席会议的领导、代表观看了寻甸县仁德一小英语教师的说课介绍,观看了安宁县街乡下元良小学语文教师的说课介绍,在大屏幕面前代表们的心飞向课堂,体会了现代远程教育带来的农村课堂的变化。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也更加明确了努力方向。宜良县县委书记王路生总结了经验,市教育局蔡杰局长全面回顾了农村远程教育的发展,进一步提出了工作要求。接受颁奖的人脸上带着微笑,为成功感到喜悦与自豪。
这次盛会总结了昆明市农村远程教育成功的经验,也为进一步做好农村远教工作奠定了基础。会议表彰了优秀组织奖单位6个,先进学校30所,先进个人60人,在《昆明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经验汇编》一书中,收集了各学校单位的经验文章59篇。
实现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作仅仅是迈出的第一步,当然是十分重要的一步,远程资源的应用也只能算刚刚开了个头。我们对远程资源的研究,对大多数学校来说,主要集中在教育教学方面,更多更丰富的资源,比如:农业技术、农村市场信息、农村党员教育等诸多方面,只有少数称之为乡镇信息中心的学校做得较好。对多数学校而言,特别是中心学校、乡镇初中学校要进行探索。现在农村中小学的设备条件比几年前是一次飞跃,但仍普遍存在设备不足问题,中心学校,完小仍没有学生用计算机,初中学校计算机数量还太少,满足不了应用的需求。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在我市基础教育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