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态城市 建设美好家园

模版范例范文 发布时间:2010/9/20

发展生态城市 建设美好家园

发展生态城市建设美好家园
区位于枣庄市最南部,地处苏鲁交界,南接徐州、西邻微山湖,是山东的“南大门”。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是1938年春中日台儿庄大战的发生地,台儿庄因此被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全区总面积538平方公里,28万人。城区建成区面积已达到12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已达到10万人。规划到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20万人。
近年来,台儿庄区在城市建设上,坚持以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立足实际,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加大资金投入,实施精品工程,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水平和档次。通过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已初步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城镇建成了一个天蓝、地绿、水清、气爽,具有江南水乡特色、风景秀丽的生态旅游城市。近日,在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研讨会上,介绍了我们的经验。
一是在“水”字上作文章,坚持以水兴城。山以水秀,树以水青,景以水名,水是生态城市建设之源。台儿庄区地势低洼,城区海拔仅有24米,比微山湖底还低7米。境内水网密布,河流纵横,大小坑塘星罗棋布,京杭运河横穿全境40公里,水资源十分丰富。长期以来,我们充分利用水的优势,大作水的文章,创造出了水乡特色。依托穿城而过的古运河故道--月河,开发了沿河风景区,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水上广场。坚持城市扩大到哪里就把水引到哪里,突出大水面、大空间,借助国家投巨资治理京杭运河的机遇,开挖了20公里长的环城河。目前城区水面已达到100多万平方米,占城区面积的12%,形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城区河流网络。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在城郊大力发展以无公害水稻、水田藕、水产养殖为主的三水农业,形成了10万亩水稻、1万亩水田藕、2万亩水面养殖基地,对生态城市建设起到了重要的烘托作用。我们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加大了城区水域污染治理力度。先后投资2500万元,对5家水污染企业进行了综合治理,使其全部实现达标排放;投资400万元治理了污染严重的小季河;城区污水达标排放率达到100%。投资7000万元建成了热电厂,实现了城区集中供热,取缔了一大批燃煤锅炉,使城区大气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加强了城区供水设施建设,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以上。目前,我们正在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开挖西二环城河,实施涝洼地的治理,进一步改善城区生态环境。
二是在“绿”字上下功夫,坚持以绿美城。绿色是一个城市生命活力的象征。可以说,造绿就是造福。我们围绕“三季有花,四季长青”和“三面荷花处处柳,河流绿带绕城走”的目标,在城区大力实施了植树造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工程,初步形成了点、线、面、环相结合的城区绿化体系,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7%,人均占有公共绿地8平方米。坚持建设一条路、绿化一条街,实现了一街一树、一路一景、一河两带(50米宽绿化带)。我们把城市绿化与城市建设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实施,使城市绿化随着城市框架的延伸不断发展。在旧城改造中,拆房建园、腾地造绿;在新城建设中,留足空间、广造绿地。在资金投入上,坚持政府、受益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形成了全民搞绿化、筹资多元化的格局。近年来相继建成了府前广场、城区植物园、运河沿岸森林公园等30多处街头绿地,在大运河和月河之间形成了50公顷的水上绿岛。加强了城区周围农田林带、公路防护林和经济园林网络建设,全区森林覆盖率已达到21.5%。早在1986年就成为全国第一批平原绿化先进县,1994年跨入了“山东省卫生城市”行列。
三是在“文”字上求突破,坚持以文立城。文化是城市之魂。我们坚持以开发运河文化、弘扬大战精神为重点,不断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先后对古街、古祠、古居等古建筑进行了普查修缮,挖掘整理和保护了文物古迹、历史遗存,使台儿庄成为2700公里京杭大运河沿岸明清建筑保存最完好的一段,增加了城区深厚的文化内涵。古运河风景旅游区开发项目被列入山东省旅游开发和投资计划,目前正在积极组织实施。1995年投资5000万元建成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20家世界华侨华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我们还先后建成了李宗仁史料馆、贺敬之文学馆、文物陈列馆,以及鲁南革命烈士博物馆、体育场、文化广场等文体设施,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容。对城市建筑突出地方特色,赋予民情文化,兴建了亭、廊、桥等造型别致的水体景观。加强景点景区建设,形成了以城区为中心的大战遗址、田园风景、运河风光三条游览线,先后规划建设了台湾街和3条具有明清风格的商业街,增强了台儿庄对外的吸引力。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成为苏鲁交界和山东南线的重要旅游基地。同时我们还坚持以人为本,利用多种形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了城市居民素质,已达到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县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