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素材:写作素材专辑(100)

作文素材范文 发布时间:2010/11/11

写作素材:写作素材专辑(100)第2页

现实严重脱离,标准化、机械化的考试内容逼着学生死记硬背,很难谈得上创新,这就为“电脑作文”的问世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这个软件正是应试教育衍生出来的“怪物”。
这个软件与市面上流行的“作文大全”等出版物一样,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真情实感的抒发。但电脑作文至少有一点好处,就是先让学生熟悉门道,原来作文可以这么造,有兴趣我也造。

、美丽的谎言
北京22中的孙维刚,是笔者最为敬佩的一位名师。在孙老师的第三轮实验班中,有个叫孙硕的同学,他的父亲下岗,家庭生活困难。作为班主任的孙老师,在得知他的处境后,便定期将陈硕所需的费用送去,并在班里说:“陈硕的费用全由学校报销。”后来同学们得知,老师的话是“骗人”的,这些费用全是孙老师自己出的。陈硕在明白了这一“骗局”后,深深为孙老师的良苦用心所感动。他发奋学习,最终跨进了清华大学的校门。 1996年夏天,孙老师的班内有7名同学想参加全国中学生数学夏令营,但每人1000元的费用对学生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孙老师告诉同学们说,费用可由学校负责。后来学校领导和学生才得知,那7000元的费用全是孙老师从自己腰包里支出的。
那一年,有5名同学获得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有位同学还捧回了第37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金奖。 孙老师为何说这些谎话“欺骗”学生?他怕学生不接受自己的馈赠和救助,他担心孩子们会因无力负担费用耽误了前程———这样的谎言是何等的美丽。

、过河拆桥
据3月8日《深圳晚报》消息,119名大学毕业生借了数百万元助学金,到了还钱的日子却连人影都找不着,这占了该还钱人数的10%。在这个呼唤诚信的时代,居然在社会公认是高素质人才的大学生身上找不到诚信,是可忍,孰不可忍?最要命的是,这些不光彩的“前驱者”是在过河拆桥:你们毕业了,可还有许多穷学生需要贷款求学呢,你获得蝇头小利的同时,毁掉了穷学生们的信誉,你的弟弟妹妹们日后可能因此贷款维艰,甚至丧失求学的机会呀。 好在今后工行可能和有关部门联合建立信用档案,届时不还钱的毕业生就会上黑名单,失信者将为自己的不法行为买单。

、人格不会过时
最近有一个知名企业向社会招聘高级管理人才,面试中有一道试题:“请写出你原来所在单位的最大秘密和对我公司有何价值?”应聘者对此各陈所见,但最后被录用的却是一位未回答此题的人,企业的老总说:“这样的人才值得信任。” 可惜这样的老总并不算多,前不久有位大学生在招聘现场向他人让座,竟然被招聘者断定为缺乏竞争意识而拒绝录用,似乎新型人才的成长,知识和智商才是真格的,什么人格、品德可以弃也。如今职场招聘,确实存在这种重智商轻人品的偏见。
据专家研究,一个创新的成功,智力因素只占20%至30%,人格要素要占70%至80%。由此我们对“德才兼备”有了深一层的理解:在重视智商的同时,还应致力于情商的提高。如果说,智商测量的是你适宜从事什么工作,情商测量的则是你在这个工作中能否成功。因此,我们在求职之时,或已从事某种职业,或为了追求某种更好的职业,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努力开发智力,又要养成健康人格。

、告别战争语言
不久前,《南方周末》报道了美国孟山都公司对中国的野生大豆申请专利的事件,一时间舆论大哗。紧接着,该报又发表了题为《要不要打基因保卫战?》的后续报道。
我对此事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关注。不过,我把它看作一个法律、科学和商业纠缠在一起的有趣事件。在中国加入关贸协定的今天,它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不仅要接受一套崭新的商业规则,而且还要接受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我们既需要权利意识的觉醒,又需要义务观念的确立。
但是,当我读到《要不要打基因保卫战?》这样的标题时,心里却十分不舒服。刺激我的是“保卫战”这个词语。它太重了——一次狡猾的抢注专利事件,还远远达不到要我们以“保卫战”来应对的严重程度。这是一种弱者的"过度反应"。
半个多世纪以来,战争术语在我们的生活中一直被泛滥地使用着。虽然早就结束了战争状态,二十多年来我们享受着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和平时代,但我们的心态并没有完全调整过来。在我们的电视、广播和报刊中,与战争相关的、或将战争泛化的语言比比皆是。播音员会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诸如“文化战线”、“教育战线”、“新闻战线”一类的词语,领导干部会慷慨激昂地高声宣布“打一场轰轰烈烈的歼灭战”、“来一次全民皆兵的群众战争”。我们把政治学习、“严打”、申奥、环保统统当作“战争”来看待。我们很少使用“和平”、“爱”、“温柔”这样一些字眼,即便使用,也显得羞羞答答。但是,在使用战争或者与战争有关的字眼时,人们却显得理直气壮。
我们对战争的残酷和邪恶显然缺乏必要的体认。在我们那些有关战争题材的文艺作品中,战争通常呈现出一种“凯歌高奏"的理想主义和乐观主义色彩,战争遵循着达尔文社会进化论的准则,正义一方必然获得胜利,邪恶一方必然走向失败。因此,战争是一场盛大的狂欢,是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于是,我们把战争“生活化”了。我们不自觉地、轻率地使用着无数与战争有关的语汇。一个专利保护和基因研究的事件,居然也被冠以“保卫战"的名称。在孩子们的作文中,也频频地使用着这些字眼。而在我看来,战争不是什么好事情。古人说,“兵”是一个国家的“不祥之物”。没有一场战争的结果不是“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没有一场战争的结果不是剥夺千百万人的生命,毁灭千百万家庭的幸福,正如有一位西方诗人所说:“每一颗子弹,击碎的都是母亲的心房。”
我希望,我们以后都谨慎地使用那些与战争有关的术语;我希望,我们更多地接近和平、爱和同情这样一些观念——尤其应当教育孩子们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