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首届三次职代会上的工作报告

汇报材料范文 发布时间:2012/7/1

在公司首届三次职代会上的工作报告第3页

项目法施工下的特权思想、霸道作风,要善于用人,能够容人,要把能否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作为项目经理管理水平高低的评价依据,四是要加强对项目经理的监督、管理。尽管项目法施工赋予项目经理高度的自主权、决策权,但并不意味这项目经理可以为我独尊,不受监督。班子成员在搞好协作配合的同时,要敢于负责,敢于监督;要发挥群众监督机制的作用,定期对项目经理(班子成员)进行民主测评;纪监、监察、审计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的责任,搞好监督审察,保证工程项目管理的健康顺利进行。

(三)、努力推进企业基础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企业管理科学化的最重要标志就是基础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随着项目法管理的推行,企业原有的一套相对完善的、适应计划经济要求的基础管理体系已经被打破,但并没有相应建立起符合新体制要求的科学的基础管理体系。在项目法施工推行15年之后,借鉴先进施工企业的经验,建立完善新型的基础管理工作体系是当务之急。今年工作重点抓好如下工作:

第一,深入贯彻《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去年公司已就学习贯彻《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做了具体的安排,今年要在具体实施上取得突破。目前,公司组织编写的《工程项目管理手册》已经基本完成,有关部门要将该手册的推行作为今年的主要工作来抓,要通过宣贯、培训等手段,并与检查、考核、评比结合起来,使手册切实得到落实。各单位要提高认识,积极贯彻实施,切戒不求甚解、应付差使,要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促进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各部门、各单位要继续深入学习规范,加强理解,收集《手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注意与“三位一体认证”衔接、融会,不断修改完善《手册》,最终将企业名次基础管理工作统一到手册中去,使《手册》成为企业基础管理唯一的一套法规,促进企业基础管理工作产生质的飞跃。

第二、切切实实搞好“三位一体”认证工作。根据集团公司安排,集团有限公司及所属各分公司通过is9000标准、gb/t24000标准、gb/t28000标准一体化认证。就是说我们公司将不再单独认证,而是在集团有限公司的统一安排下搞认证。大家一定要认识到通过一体化认证,公司与集团公司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必将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及时、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绝对不能由于工作不到位让上级批评,更不能由于我们的失误拖统一认证的后腿。根据要求,我们公司还将建立相对独立的管理分析体系。对此,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提高认识从加强基础管理的角度认识认证工作,一定要从公司实际出发,使三位一体认证与《工程项目管理手册》的实施紧密融合在一起,坚决防止贯标中的“两张皮”想象再次出现。一定要把住文件编制关,使文件要求体现管理的要求、符合认证的要求,怎么样能控制住、怎么样有实效就怎么写,绝对不能位认证而认证,最终造成管理上的混乱现象,导致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第三,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利用信息化成果改造传统产业,即是党中央的战略决策,也是我们经营领域多、地域分布广、管理跨度大的施工企业加强管理、降低成本的迫切需求。公司将结合办公迁地,进一步加大软硬件投入,建设较高标准的职能办公大楼,条件成熟时将组建信息中心。有关部门要尽快制定企业信息管理制度和工程项目信息管理制度,加快各类信息的计算机处理和网络化管理进程。科技部、财务部、工程部等有条件的部门,要率先建立本系统的远程管理体系,全面推广预算、结构计算、成本管理等应用软件;公司本部和和项目经理部要积极组建局域网,逐步实现企业信息共享和资源充分利用;积极推进本部及各项目办公网络化、无纸化,管理信息的远程传递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各单位、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计算机信息处理、网络技术的学习和推广普及,确定专人管理本单位、本部门的信息处理工作,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第四、增强档案意识,加强档案管理。档案是企业历史的真实记载,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但由于种种原因,过去的一些珍贵资料没有及时归档,已经给公司的很多工作造成不利影响,损失难以估量。今年要以档案目标管理国家二级标准认证位契机,全面强化档案意识,完善档案管理体系。各部门、各单位要明确意识到档案资料及时归档不仅是自己的责任,而且是方便自己工作的要求,因为档案查阅者往往就是原来档案归档者。清理完善各项制度、细则,提升档案管理软、硬件设施,保证档案资料应归尽归,档案管理规范标准。

(四)、更新成本控制观念,全面加强成本的过程控制。

成本是企业经营结果的直接体现,是企业能否在市场生存的决定性因素。近年来,我们逐步确立了以成本管理为中心的企业管理体系,促进企业经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更新成本管理观念,不断提高成本控制水平,保持低成本竞争优势。

第一,进一步强化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关键和核心地位,完善全员参与、全面控制的成本管理体系。财务部门要革新成本管理的思想,要将成本管理从单纯的成本核算向整个经营过程延伸,要将成本管理的责任从财务部门独善其身向各部门各负其责,有机联系转变,要坚决从幕后走向前台,逐步深入生产经营,管理的大舞台发挥作用。经营开发、预算、工程、技术、物设、安质等部门都要明确自己肩负的成本控制责任,要围绕增加收入、提高效益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要继续鼓励物资招标采购讨价索赔分成、合理化建议等作法,对于做出重点贡献人员要及时给予重奖,反之,给予处罚。要进一步完善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以财务部门为龙头,施工、预算、合同、安质、试验得功能部门共同参与的责、权、利相一致的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体系,使成本控制事事有人管、责任有人担、贡献与利益相一致,调动广大职工人人关心成本、人人控制成本的积极性。各工程项目要逐步形成责任成本分解、成本分项分时段预测、成本的过程控制制度,特别要增强成本的过程控制能力,准确掌握车成本信息,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落实纠偏措施和责任。

第二,不断完善内部责任成本承包和三个内部市场的管理,继续发挥企业管理龙头和核心的重要责任。要建立科学的项目成本评估体系,逐多改变项目责任成本的确定重于讨价还价的想象。测算部门要建立今年来项目成本测算资料库,确立各地区市场单价的经验值和各种因素的调节系数,形成科学的指标评估体系,为公司决策提供可行的参照和依据,最终形成科学、透明、公正的确定指标,保证责任成本承包建立在科学合理可行的基础之上。设备租赁市场要紧紧围绕提高设备使用率和完好率开展工作,不断改进管理方式,开拓新的创收途径。有限有型市场的运作要抓紧规范,要妥善处理好设备管理部门与经营创收单位的关系,要通过市场机制达到提高企业设备装备水平、增强工程施工能力和提高设备创利水平的双重目的,劳动力市场要重点解决市场内有劳动能力和愿望人员的培训和再就业工作了,要逐步形成双向选择、择优聘任的用工制度,对于生活确有困难的职工要重点进行帮助,重点向项目推荐,尽量多地安排放假职工。要增强劳动力统一合理调配的观念,树立公司劳动人事部门应有的权威,杜绝人员调不进、调不出的想象,实现公司对劳动了使用的宏观调空。要及时了解各项目劳动力的使用情况,实现劳动力的动态管理。要注重协调解决好人员频繁调动过程中的利益衔接问题,最大限度地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资金市场要完成资金快报制度,真实准确地掌握各项目的资金状况,协调解决各项目的资金使用问题,保证各项目上缴款的及时、足额上缴。

第三,进一步加大清欠工作力度。清收工程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上级的高度重视,去年上到下都深入开展了双清工作和效能监察,总公司甚至提出了要和投标一样重要视清欠工作的要求。应该认识到,目前公司清欠任务还十分繁重,难度还很大,虽然做了很多工作,但一些老大难问题仍然是进展不大。公司下一定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继续落实谁欠谁清的原则,落实清欠的责任。对一些长期欠款,可以通过更加灵活的方式,采取折价、抵账、拍卖、所有权置换、招标清欠等多种途径,尽量减少损失。要积极运用政策优势加大清欠力度,必要时可以诉诸法律或媒体,防止时过境迁,使清欠难度进一步增大。各工程项目要进一步增强防范意识,防止生产新的不良拖欠,公司重申,债权债务不清的由该项目经理承担终身责任。

第四,加强对协作队伍的管理。引进协作队伍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也是适度规模扩张和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担外协队伍管理不严、过程控制不力也是企业效益流失和经营风险的最大来源。首先要确立平等相处、互利互惠的主导思想,反对高人一等、吃拿卡要、过于克扣等行为,形成长期的良好的合作关系。其次要严格合同管理。必须明确所有外协队伍必须先签合同后进场,条件不具备时必须就合同签订问题草签协议再进场。最后,日常管理也要增强法律意识。要防止以包代管、包而不管、管而不严的想象,防止外协队伍工期、安全、质量、文明施工、成本等出现重大问题而影响整体工作。对计价支付要严格控制,要建立完善的计价支付制度和程序,透明管理,层层把关,签认负责,要建立完善计价支付台帐,防止超前支付和长期拖欠,保证整体成本状况的真实准确。

第五,进一步强化公司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过程监控。财务、预算、审计、监察部门要增强工作的主动性,根据部门工作安排,自主开展经常性检查,同时要加强相互间的联系和配合,有重点、有针对地开展联合性调查和专项检查。要继续坚持部门赴项目检查情况书面报告制度,落实责任联带追究制度。要将项目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作为重点来抓。各项目财务主管理、都是公司所委派,必须向公司负责,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对于弄虚作假,对关键问题隐瞒不报或不能及时发现项目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财务主管,公司实行资格准入核定,已经发现将取消从事财务主管资格。公司将进一步改革财务管理体制,实行财务主管轮换制,杜绝一个财务主管长期配合一个项目经理的想象。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度,打击一切违法违纪现象。

第六,

(五)、加强探索和研究,努力建设强有力的基本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