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司法局普法机制创新半年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发布时间:2010/10/8

市司法局普法机制创新半年工作总结第2页

87人,安置85人,安置率97。我们一方面采取完善刑释解教人员回归后的衔接工作,力求做到不脱管、不失控,减少重新犯罪,另一方面采取帮教措施,积极协调民政、劳动、工商、广播电视等部门及一些企业开展过渡性安置帮教,尽最大努力,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心,帮助他们尽快融入社会,重新做人。同时,我们积极探索社区矫正工作方法,提高矫正质量。今年以来,在试点的3个社区基础上在全市推广“三谈一归”、“四字一感化”、“一检查二回访三调研”等社区矫正工作方法,进一步体现了人文关怀,全市有89名社区矫正人员,已有60名通过社区矫正顺利回归社会,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四)以规范法律服务队伍执业行为为抓手,突出抓好法律服务队伍建设

为进一步规范律师、公证员及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行为,强化对法律服务行业的监督管理,打击冒充律师、公证员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骗取他人钱财的违法犯罪行为,市司法局联合相关部门采取强有力措施清理整顿法律服务市场,规范法律服务执业行为。一是开展专项清理整顿活动,联合公安、工商等部门对全市法律服务市场进行一次专项清理活动。取缔无照无证及超范围有偿经营法律服务的非法中介组织;惩治冒充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骗取他人钱财的违法人员。二是严格按照市司法局文件要求,把好法律服务机构及执业律师、公证员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年检注册。三是强化办证质量。3月5日,由达州市司法局机关党委书记陶华任组长,达州市公证处主任贾本鸣、公证科李先春科长、旭副科长为成员的市司法局公证质量检查组,来我市检查调研。工作组对我市公证处的公证质量工作进行了抽查检查,并召开了公证现状调研座谈会。市司法局局长付赟就我市公证质量管理及相关工作,向工作组作了工作汇报。工作组严格按照四川省公证案卷质量检查标准的要求,认真查阅抽检的案卷,对发现的问题,逐卷填写、汇总。检查后,工作组对我市公证处的办证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公证处办理公证能够严格按照《公证法》和公证程序规则的要求办证,总体质量较好,全部为合格案卷,公证处的卷宗装订整洁规范,内容详实、全面,案卷质量有大幅度提升。同时,也指出了个别案卷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市的公证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我局立即派分管领导和公律股负责人立即进行整改,规范档案,建立帐务。四是强化刑事调解营造和谐司法。为加大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调解力度,通过刑事调解程序,调动社会各阶层、组织和社区的积极性,让其参与化解犯罪引起的各类矛盾和问题,有利于社会矛盾的解决达到案结事了的境界,最大限度地恢复被犯罪破坏的社会和谐。5月26日下午,市司法局举行“强化刑事调解、营造和谐司法”座谈会,市人民法院副院长苏群以及刑庭、立案庭的法官,市司法局局长付赟、副局长蒲胜志、公律股负责人及四川天维律师事务所全体律师共计27人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议由司法局副局长蒲胜志主持。各位领导及法官、律师围绕“强化刑事调解、营造和谐司法”主题进行了座谈。通过座谈指出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从轻处罚与花钱买刑理解问题;二是被告人已经赔偿物质损失和可以作量刑情节的理解问题;三是从轻处罚的考虑与量刑幅度不太明确问题;四是被告人与被害人及其亲属间的矛盾突出问题;五是调解的时间保障与审理期限关系问题;六是被告人经济能力的限制问题;七是精神损害赔偿的缺失问题;八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的前置问题。通过座谈,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可以从以下途径解决:一是加大法制宣传力度,使人们正确理解被告人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从而获得从轻处罚的法律意义和社会意义;二是正确理解“被告人已经赔偿物质损失”和“可以作为量刑情节以予以考虑”的司法解释的规定;三是被告人积极赔偿被害人物质损失,可以结合法定刑和被告人赔偿被害人的数额比例予以综合考虑规定一定的从轻比例;四是化解被害人与被告人矛盾深化问题,应采取多做说服教育工作,调动一切可以调动力量做好调解工作;五是调解审限的冲突问题,可以将调解的时间在审限中扣除;六是被告人经济能力有限,应根据法条的立法精神,尽量扩大“调解赔偿主体”的范围,不应仅局限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本人,可以将其亲戚朋友纳入可以调解的主体范围;七是精神赔偿缺失制约调解,应统一司法尺度,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内;八是对刑事附带民理诉讼调解前置问题,应将调解作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判决前的必经程序。

上半年,我市法律服务业务稳步增长。全市法律服务工作者为政府、企事业单位担任法律顾问208家、个体工商户及家庭法律顾问826家,输各类法律事务1785件,律师共担任法律顾问22家,办理各类案件92件,其中民事代理43件,刑事代理49件,非诉讼代理65件,提供各类法律咨询430余人次。公证处共办理各类公证403件,其中民事公证311件,经济公证事务68件。法律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业务领域进一步拓宽,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那一世范文网:http://nayishi.com

(五)以服务民生为根本,强化法律援助工作力度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中,市司法局采取五抓措施,扎实推进法律援助工作,努力服务民生,让弱势群体得到实惠。一抓业务培训,提高法律援助人员的业务能力。市法律援助中心为提高法律援助案件质量,采取以案代训形式,加强对法律服务人员的援助业务培训,邀请律师对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人员、村法律援助联络员和法律服务人员定期开展培训,让他们熟悉法律援助的操作流程、受案范围和办理要求,成为称职的法律援助人员。如接待当事人、调查事实、收集证据、参与谈判调解、分析案情、撰写法律文书、代理诉讼、出庭等,通过以案代训,切实提高了法律援助人员的业务能力。二抓网络建设,拓展法律援助工作平台。目前,市法律援助中心在全市街道、乡镇司法所和残联、妇联、团市委等地设立了30个法律援助工作站,在部分社区和村组设立了40个法律援助联系站,最大限度地拓展法律援助平台,让弱势群体及时享受到法律援助。三抓援助范围,实现法律援助全覆盖。切实加大对农民工的援助力度,对农民工工伤、讨薪、交通赔偿人身伤害等法律援助案件实行应援尽援。对农村低保人员、城市低保人员、法院指定人员、残疾人,持有街道乡镇以上政府或民政部门出具经济困难证明的申请人因交通、医疗、产品质量或其他人身伤害事故索赔事项,因家庭暴力、虐待、遗弃等违法行为造成人身损害赔偿事项,以及农民因购买或使用假冒伪劣生产资料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索赔事项,给予100援助。四抓简化程序,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积极启动维权绿色通道,对农民工提出的法律援助申请简化审查受理程序,尽可能为其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对确因特殊原因无法提供身份证明、经济困难证明但情况紧急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严重事件,或即将超过仲裁或诉讼时效,或属于人数较多的群体性案件等类型的法律援助申请暂不进行经济困难条件审查,及时受理并指派工作人员和律师开展先期调查工作,事后由受援人补交有关证明材料。对劳动报酬和工伤类申请事项则免审经济困难证明。力争使每一名农民工得到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五抓宣传教育,扩大法律援助影响力。通过送法下乡、法制讲座、法律咨询等多种途径,充分运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等新闻媒体,加大对法律援助工作的宣传力度。市司法局、市法律援助中心与市广播电视台办好《法制之窗》栏目,每天播出一集“以案说法”电视节目,每天分别在13:00和21:00左右播出两次,并在信息频道滚动播出与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援助知识,与四川天维律师事务所联合在市司法局网站上开通网页,融法律援助工作动态、法律法规资料查阅和律师在线解答法律援助疑难问题于一体,让电视和网络成为法律援助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真正把法律援助宣传深入持久地开展到千家万户中去。上半年办理法律援助案件93件,解答来电来访法律咨询1350人次,有力地化解了矛盾,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二、存在的问题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目前,我市司法行政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乡乡建立了司法所,司法助理员严重缺编,有所无人的现象突出,影响了职能作用发挥。二是法律服务队伍量少质弱,法律服务的拓展和规范面临挑战。表现为高素质法律人才匮乏,律师事务所规模小,人才外流严重,专业化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弱,非诉讼业务拓展举步维艰。三是法律援助工作力度不大,覆盖面不广,从业人员过少,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四是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素质参差不齐,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本市实际,在下半年的工作中,全市司法行政工作将以科学发观为指导,认真履行司法行政职能,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目标考核任务,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

一是全面开展“五五”普法教育,深化“法律六进”和民主法治示范创建活动,推动全市依法治理和民主法治进程。

二是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的职能优势,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及时将矛盾纠纷控制在萌芽状态,消化处理在基层,筑牢维护稳定“第一道防线”。全面完成司法所建设任务,继续抓好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工作,确保软件和硬件全面达标。加大基层法律服务队伍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综合素质,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三是坚持“大服务”思想,做好法律服务工作。认真贯彻司法部“十大便民”措施,努力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切实解决困难群众打官司难的问题,积极指导广大律师、公证员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积极研究探索非诉讼领域的新路子。

四是理顺社区矫正工作管理体制,全面落实日常监管和帮教措施。

五是加强队伍建设。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积极开展“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三大主题”实践活动,加强教育培训力度,提高队伍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