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文化局文化工作总结暨工作意见

工作总结范文 发布时间:2010/11/8

县文化局文化工作总结暨工作意见

县文化局文化工作总结暨工作意见

一、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县文化工作在县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中心,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多措并举,狠抓落实,通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和全体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全县文化工作在推动富裕文明生态和谐建设中创造了新的业绩。

(一)领导重视文化工作。今年1月,召开了全县文化工作会,县委联系领导、政府分管领导对文化工作提出了严格要求。会议认真总结上年工作,提出了今年的工作意见,表彰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先进集体。同月,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彭朝阳到我县调研文化工作,就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整理提出了要求;3月,普县长深入文物管理所实地调研,就文物保护与开发提出了建设要求;4月,唐副书记听取文化工作的专题汇报,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提出了加强团结、务实创新等要求;5月,市文化局桂江静局长深入戛洒调研文化工作,对以节造势,以势引人,营造浓厚的群众文化氛围给予了高度的评价;6月,县委周书记深入文化单位调研文化工作,在充分肯定文化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提出了“以创新的理念,推动文化发展,以创新的思维,理解改革问题,以创新的举措,深化体制改革,以双赢的方式,拓展商演市场”等工作要求;7月,县委常委、人武部政委魏志国调研文化工作;今年3月以来,欧副县长多次深入工作实际,就花腰傣民族文化艺术团、民族图书馆、文化馆进行实地调研,提出了严格要求,与局班子多次商议如何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如何举办节庆活动,如何服务戛洒“三个第一”等现实工作;9月,省文化厅黄厅长深入调研文化工作,在充分肯定县在繁荣文化事业和发展文化产业工作中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提出了进一步增强“大文化”意识、注重体现文化的“三个创造”功能、进一步科学定位和发展文化产业、整合资源推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和加强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开发等五点要求。省、市、县各级领导的重视,全县文化工作者深受鼓舞。

(二)加强理论业务学习。我局几年以来一直坚持每个星期一早上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进行集体学习,突出学习重点,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大会议精神,积极开展“三项制度”、“四项制度”和“八要八必须”等学习培训,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等。由于我局长期坚持干部职工集体学习制度,有力地推进了学习型机关的建设,并且通过组织学习,干部职工思想有了新提高,精神面貌有了新改观,工作作风有了新转变,同时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夯实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文化建设资金投入困难的情况下,我局努力争取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先后共争取投资161万元建设了8个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项目。其中:投资25万元,完成了花腰傣艺术团综合楼建设;投资60万元,完成了小花园古典戏楼、换装间及看台建设工程;投资50万元,完成了顺城街1号民居修缮工程;投资3万元,制作并安装全县26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标识说明牌;投资15万元,完成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寺“教拜楼”修缮工程;招商引资修缮中街53号民居;投资8万元,装修改造艺术团及农村电影管理站办公楼;投资8万元,修缮马命大庙、太史巷民居、诰封碑等11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彰显民族文化特色。抓好“哀牢山—红河谷”花腰傣生态文化展示区和花腰傣文化研究基地建设。在深入到花腰傣民族聚集区戛洒镇、漠沙镇、腰街镇、水塘镇开展花腰傣民族生态文化展示区建设调研的基础上,我局向县政府领导上报了《戛洒花腰傣民族文化展示区调研报告》,供县政府领导研究“哀牢山—红河谷”花腰傣生态文化展示区和花腰傣文化研究基地建设时进行决策参考,并根据县委、县政府领导的要求,成立了“花腰傣红河谷美术创作基地”,在戛洒花街建立了集绘画、创作、制作、销售为一体的“花腰傣工艺美术创作基地”,成立了县花腰傣文化研究学会,建成了腰街南碱花腰傣民族文化传习馆、漠沙花腰傣民族文化博览馆和戛洒花街民族文化展示区,充分展示我县“哀牢山—红河谷”一带独特的民族生态文化。

(五)注重文艺人才培养。一是采取“送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县花腰傣艺术团选送了2名演员到云南艺术学院脱产学习,选送了1名演员到北京进修;邀请“云之南”艺术团编导、市级资深编导到辅导培训花腰傣艺术团演员,进一步提高了花腰傣文艺演出水平和质量。二是培养了一批干部。在本单位推选了2名干部到其它部门工作,在本系统被提拔2名干部任副科级职务。三是通过公开竞聘、民意测评和组织考察,配齐了县艺术团领导班子。

(六)繁荣文化艺术创作。创作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作品,打造了1个富有民族特色文化的旅游表演项目。一是抓好春节文化系列活动。组织县城文艺专场演出、文化游园和巡街舞蹈展演,各类专题文艺演出、巡街民族舞蹈展演、焰火晚会、文化游园、诗书画展览等规模性的文化活动25场次4150人次。组织广场文艺表演队伍37支,活动项目达32项,表演文艺节目236个,观众参与达3万多人次。二是圆满完成了第二届戛洒风情沐浴节文艺演出,并在戛洒广场和花街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三是配合“云之南”艺术团到革命老区戛洒开展慰问演出,在戛洒搭建了“春沐戛洒江”文艺演出舞台,参与“云之南”小分队到平甸乡他拉村委会进行慰问演出和“春沐戛洒江”文艺专场演出。四是认真完成了以“千丛万家吉祥火,千桌万人磨盘宴,万人同跳烟盒舞,各族共庆火把节”为主题的火把节系列活动。五是在组织开展了全县新农村文艺汇演的同时,县花腰傣艺术团接受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委托,在中秋节期间到仙福钢铁集团公司等进行了慰问演出。六是组织创作、编排了3个优秀节目参加全市首届新农村文艺汇演,其中,花腰傣音乐剧《金凤花开》荣获综合类表演一等奖,舞蹈《金色芒果绿槟榔》荣获舞蹈编导一等奖和编剧三等奖,舞蹈《戛洒江鱼趣》获舞蹈编导三等奖。七是组织参加第二届服饰文化节,配合漠沙镇、县花腰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完成了第二届服饰文化节开幕式和文艺晚会演出。八是组织参加在广州举办的第七届中国民间文化艺术节,花腰傣舞蹈《银铃舞》和《帕织央》代表云南省文联参加开幕式和闭幕式演出,两个舞蹈均荣获优秀节目奖,县花腰傣艺术团获组织奖。十是组织参加全省新农村建设文艺汇演,创作编排的歌舞《金色芒果绿槟榔》被推选为代表玉溪市到曲靖参加全省首届新农村建设文艺汇演。在进行了大量的文化艺术提炼以后,我局编创并组织211名演员排练演出了花腰傣原生态大型园林实景歌舞剧《花腰恋歌》,向参加全市以镇带村戛洒现场会的各级领导和来宾,充分展示了花腰傣人生礼俗、靓丽多姿的服饰和古老神秘的农耕文化魅力,打造成了1台民族文化气息浓郁的文化旅游表演项目。据不完全统计,我县共创作、收集整理完成了文艺作品98件。其中,创作舞蹈14个、歌曲9首、小品3个,收集整理歌曲30余首、诗歌7首、民间故事10则、歌谣20首。

(七)成立少儿艺术团传承民族文化。为传承民族文化培养后继人才,5月31日,依托中小学校的师生资源,成立了县花腰傣少儿艺术团,由县花腰傣民族文化艺术团直接管理。少儿艺术团通过面试,首期招收了100名具有一定舞蹈艺术基础的学员,在县城、漠沙、戛洒共四个教学班开课,通过半年多的学习培训,完成了基本功训练、简单的乐理知识和12个少儿舞蹈。其中,漠沙教学班创作编排的3个舞蹈参加了第二届花腰傣民族文化(服饰)节演出;同时,少儿艺术团现已制作完成了20套傣雅舞蹈演出服装,拟于12月21日举行汇报演出。县花腰傣少儿艺术团通过教授花腰傣传统文化基本知识和歌、舞、乐艺术技能技巧,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充分肯定。

(八)完善机制建设文化小集群。拟定上报县政府同意实施了《县推进文化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强了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扶持力度。文化馆、艺术团加强对各文艺协会和业余文艺团体的辅导培训。积极抓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县120个村委会(社区)共放映电影55部、1348场,观众约150000人次。率先在新化乡新甸村建成了首家“农村书屋”,加大了农村图书流通,有效缓解了群众看书难的问题,依托沐浴节、服饰节、烟盒舞文化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开展与近30户企业联姻,联姻资金超过30万元。

(九)提升繁荣广场文化。在总结我县和其他县区广场文化活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推动城乡广场文化活动,采取片区负责制的办法,由“一馆一团一站”对口培训辅导群众广场文化活动文艺节目,责任到具体单位和人。即县文化馆负责县民族文化广场片区,县艺术团负责县城中心广场和小花园广场片区,各乡镇文化站负责乡镇当地的广场文化活动管理辅导,所有负责片区的单位,每晚抽调相关辅导老师到各自负责的片区去进行辅导民族舞、健身操等广场文化活动节目,同时,广泛开展送文化下乡入村和进企业、校园等活动,拓展广场文化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以“广场大家唱”为特色代表的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影响力越来越大。全年共组织文艺演出100场次,“三下乡”慰问演出26场,为基层群众辅导文艺节目85个,培训活动9次。

(十)强化文化市场监管。按照“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原则,结合文化市场管理的工作要求,召开了文化市场管理委员会成员会议进行专题研究文化市场工作;组织召开文化市场经营业主会议8次进行学习培训;认真探索管理长效机制,明确责任措施,进一步加强稽查管理力度,与经营业主签定了《网吧经营管理责任书》19份、《冬季网吧安全生产责任书》19份、《印刷企业守法城信经营承诺书》27份;对戛洒文化市场进行摸底调查,配合市文化局对戛洒的演艺吧进行处罚,在召开的戛洒镇文化市场管理工作